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4篇
  免费   1070篇
  国内免费   1562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1081篇
地球物理   1531篇
地质学   2444篇
海洋学   784篇
天文学   107篇
综合类   363篇
自然地理   110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98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94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33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257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张英格  伍冠一  陈曦 《海洋科学》2021,45(1):129-138
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石花菜科石花菜属植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可食用红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琼脂的主要来源,石花菜还有滋阴降火、清热解毒、化瘀散结等功效。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石花菜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菌、抗炎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化学成分研究还不深入。本文从石花菜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与市场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石花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双平板式透空堤具有较为优越的消浪性能备受专家学者关注。目前关于其消浪性能的评价多采用透射波高法开展,仅考虑波高一个参数。本文采用透射波高法、波浪能量法和波能流法分别对平板式透空堤的消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波高、水深和周期三个参数的波能流法更加全面与深入。探讨了双平板式透空堤迎浪向与背浪向处波能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板宽、位置参数和波高大小对波能流的影响较板间距和潜深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93.
南京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文斌  王国祥 《湖泊科学》2007,19(5):572-576
为了解玄武湖菹草种群的环境效应,对玄武湖2006年春季水质变化、菹草区内外水质差异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2003-2006年春季水质监测资料,结果表明:菹草区DO高于菹草-水交界区及开阔水域;从菹草区到菹草-水交界区、开阔水域TP、TN逐渐升高,TP均值分别为0.062、0.098、0.105 mg/L,TN均值分别为1.674、2.202、2.412 mg/L;与2003-2005年同期均值相比,2006年3-5月份TP分别下降了15.4%、45%、43.3%,TN分别下降58.2%、43.9%、51.3%,SD保持在65 cm以上;说明菹草在改善湖泊环境和净化水质方面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改善、维持玄武湖健康稳定水生生态系统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有限元模拟方法建立了建筑群-沉积谷地二维模型,并在土体截断边界上施加粘弹性人工边界,在频域与时域中对比分析此体系和单独沉积谷地的地震反应,观察地震时沉积谷地与建筑群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表明,沉积谷地中建筑群对谷地本身的地震反应具有显著影响。入射波频率较低时,由于共振效应的存在,在部分区域处建筑群-沉积谷地体系的地表位移响应幅值会大于单独沉积谷地,但随着入射波频率的增加,建筑群的存在又会对地震反应产生明显的减弱效果;建筑群对谷地的影响还与建筑高度和建筑间距有关,且不同位置处的响应也存在很大差异。计算结果可为沉积谷地中设防烈度的设置以及工程抗震设计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几种大型海藻对赤潮异弯藻生长抑制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共存培养系统研究了大型海藻缘管浒苔、刚毛藻、石花菜、鸭毛藻、扇形拟伊藻、蜈蚣藻、海黍子、脆江蓠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生长的抑制效应并和孔石莼的作用进行比较。实验指出: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赤潮异弯藻的抑制效应最强,石花菜次之;扇形拟伊藻、蜈蚣藻、刚毛藻、脆江蓠、海黍子虽表现出抑制作用但较差;鸭毛藻的抑制效应最弱。  相似文献   
996.
夏季城市热场的卫星遥感分析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利用1998年8月4日上海幅TM6图像,经定位、配准、纠正、图像处理、噪声剔除、亮温标定及特征提取等步骤,得出上海市亮温分布场,同时对其热力景观、细部结构及其成因做了分析。实践证明,TM6图像可作为城市热环境质量评价、生态城市规划的背景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997.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粒控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和沉积物岩芯样品的粒度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简称RSE,和典型陆源碎屑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元素的“粒控效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近岸底层水溶解氧浓度正常海区沉积物中,元素(包括典型陆源碎屑元素和RSE)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在缺氧区沉积物中,RSE与粒度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其分布不受“粒控效应”的制约,而主要受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另外缺氧区缺氧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RSE的富集.  相似文献   
998.
 景观指数作为定量描述景观特征的指数,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进行景观指数的尺度效应研究,对进一步理解格局与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TM影像为基础,选择山西省运城市平原、丘陵、山地及综合地貌4种不同地貌类型,对7个常用景观指数进行了多尺度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形上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结合度(COHESION)3个指数有明显的粒度效应,随粒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最大斑块指数(LPI)、周长面积比分维数(PAFRAC)、景观聚集度(CONTAG)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4个指数随粒度的增加几乎不发生变化。不同地貌的景观指数随幅度的变化规律比较复杂,景观形状指数(LSI)随幅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余6个指数在较小幅度范围内变化比较复杂,但随着幅度的增大有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针对研究区不同地貌类型,其景观指数在不同粒度和幅度下有较大区别,可以根据景观指数值的大小来区分地貌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999.
三峡水库坝区蓄水前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三峡水库蓄水前位于坝区长江左、右两岸的3组气温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水体对水库周边气温有白天降温、夜间增温效应,可抑制极端最高气温,抬升极端最低气温;②总体上增温幅度比降温幅度大,增温幅度夏季大于冬季,春秋季居中,在20:00夏半年多大于冬半年,在08:00冬半年多大于夏半年,20:00、08:00增温幅度0.2~1.0℃的日数分别占总日数的46%、55%以上;③增温效应与降水季节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多的月份增温明显,降水少的月份增温幅度则较小;④降温幅度为春夏季小于秋冬季;⑤逐时气温分析显示,远水区较近水区各时次气温在10:00~15:00高0.1~0.4℃,其它时间尤其是夜间低0.1~0.7℃。  相似文献   
1000.
半叶马尾藻多糖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集落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半叶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hemiphyllum(Turner)C.Ag.polysaccharides,SHP]对辐射损伤小鼠骨髓细胞集落生成的影响。检测辐射损伤小鼠脾集落生成单位、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爆裂型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巨核细胞集落生成单位、混合集落生成单位的变化。5Gy7射线照射后小鼠CFU-S,CFU—E,BFU—E和CFU—Mix明显减少,而SHP(20mg/kg-40mg/kg)可以抑制CFU—S,CFU—E,BFU—E和CFU—Mix下降。辐射损伤也可以引起小鼠CFU-GM显著降低,但是,SHP(10mg/kg-40mg/kg)具有拮抗辐射损伤的作用,使CFU-GM增加。单纯照射组小鼠CFU—Meg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SHP(40mg/kg)加照射组小鼠CFU-Meg却显著高于单纯照射组。SHP对辐射损伤小鼠多能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