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77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深盆气藏地质特征与研究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深盆气藏位于构造下倾部位或盆地中央,上部含水,是具有特殊成藏地质条件的非常规气藏,深盆气藏具以下特征;气在水在上的气水倒置,气藏流体压力低于静水压力,烃源岩与气藏紧密伴生,源岩生气量大供气充足,油气热演化程度高,储层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单井产量低但地质储量大等,本以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为例进一步阐明深盆气藏的特征,国外对深盆气藏研究极为重视,天然气的产量也占有很大比重,在我国研究程度较低,深盆气的深入研究对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安徽长山地热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宁金野  徐洪苗 《安徽地质》2008,18(2):124-128
合肥盆地西界长山隆起,位于安徽省霍邱县西北。地壳减薄上地幔隆起是地热形成的地质背景,适当厚的高热阻盖层和高热导率的基底相配置是地热形成的基本原因。两条导水断裂是良好的导热通道,至使长山地热-400m地温达40℃以上,地温梯度达4.27℃/100m~5.46℃/100m,安徽长山地热是基底隆起聚热型,若科学合理勘探开发,将会给皖西地区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对省会经济圈建设和大别山地质公园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3.
从区域构造分析和地震剖面解释入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震资料解释、典型剖面构造分析,确定了米仓山东段-大巴山区域应力方向,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特征,重点解析了构造样式特征。通过界牌1井和磨子坪一瓦房湾局部构造分析,认为:(1)圈闭主要为背斜圈闭,圈闭受构造控制,断层对圈闭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完整的背斜圈闭向断鼻圈闭转化,分化构造高点,构造裂缝发育;(2)界牌1井为低幅背斜圈闭(断鼻圈闭),其断层可能不具有封堵性,因此未能形成工业性油气流;(3)磨子坪-瓦房湾区块发育一系列构造规模中等、背斜圈闭完整、闭合度高、面积大的圈闭。  相似文献   
114.
集沙仪是定量监测风沙活动的重要工具。设计了一种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可以根据试验需要采集不同高度沙样,每分钟收集一次质量数据,实现高频连续集沙。试验结果显示,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在15、30、60 cm高度的集沙量满足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减少的规律;在15 cm高度,风速与输沙通量呈指数函数关系(y=6E-05·e0.8417x,R2=0.6042),随集沙高度升高输沙通量与风速相关性减弱。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与新型平口式集沙仪所测的输沙通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y=0.8119x+0.2645,R2=0.7481)。自动连续称重式集沙仪虽然在稳固性方面需要改良,但能够很好地捕捉高度在15 cm以下沙物质的输移信息,野外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适合野外高精度风沙活动自动监测的新型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15.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新生代断裂特征与圈闭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辽河盆地西部凹陷北部地区构造特征研究,将新生代盆地划分为初始裂陷、伸展断陷、挤压拗陷3个演化阶段。新生代构造以张性断裂为主,兼具走滑和反转特征,其中,沙四、沙三期为伸展断裂系统,沙一、沙二至东营期为走滑断裂系统,馆陶期为挤压断裂系统。沙箱模拟实验证明,挤压反转构造受断层下盘施力方式控制,与基底走滑作用有关,伸展断裂控制的断鼻状构造和挤压背斜构造是高升斜坡带和牛心坨隆起带上较为有利的目标优选类型。  相似文献   
116.
川西坳陷圈闭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坳陷有着复杂的形成与演化历史,从而导致油气成藏、圈闭类型复杂的局面。通过对川西主要气藏圈闭分析,把圈闭成因作为分类的基础,圈闭形态及遮挡方式作为划分各大类中次一级亚类的依据。按形成油气圈闭的主导成因差异,将川西坳陷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成岩圈闭三大类型。其中,岩性圈闭和古构造-成岩圈闭是川西坳陷的优势圈闭。  相似文献   
117.
再论流体势及其与圈闭和油气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ubbert(1953)关于流体势和圈闭的经典论文基础上,从流体势计算的基本原理出发,论证了气势与水势、油势计算表达式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如等地温梯度的静水压力场中理想气体的势包含压力的对数函数与线性函数之和,而不只是包含压力的线性函数.表述了同一求势面所对应的测势面对于不同流体是不同的;指出了圈闭的溢出点通常是等势面与非渗透层面交线的切点;应用简洁的数学分析方法,推导了地下水三维流动情形下油(气)等势面某点切平面坡度与水头、渗滤速度关系的表达式,其中坡度绝对值与渗滤速度关系的表达式为:tanθ=√v2x v2y/|vf vz|,其中vf=K[ρw-p(p)]g/μ,式中:θ为切平面的倾角;vx、vy和vz分别为沿坐标轴ox、oy和oz方向的渗滤速度分量;K和μ分别为渗透率和水的动力黏度;ρw、ρ(p)分别为水和油(气)的密度.根据这些基础性的分析,对被广泛引用的Levorsen(1954)的背斜-水动力复合油藏中水头与油水界面产状的关系示意图进行了两点修改:将油水界面改为曲面、将油水界面处油藏的测势面改为高于油水界面处水的测势面的水平面;对向斜部位聚集油气的水动力条件进行了讨论,认为只有两(各)翼水流都向下流动且水流强度中等条件下才能在向斜部位聚集油气.  相似文献   
118.
1 Introduction Oceanicislandsfallintoseveraldifferenttypes .Thecommontypesarevolcanicislands ,atollsandemer gentlimestoneislands (ScottandRotondo ,1 983;Woodroffe ,1 992 ) .Avolcanicislandinthetropicshasfringingor andbarrierreefs .Anatollhasaring shaped…  相似文献   
119.
The gas resources assessment expert system is one of the advanced methods for appraising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knowledge base is the focal task in developing the expert system. This paper presents a summary of the mechanism and the major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gas pools in the southeast uplift of the Songliao basin. Then an appropriate assessment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trapping the gas resources and a knowledge base built in the expert system to realize the model. By using the expert system to appraise the gas-bearing probability of 25 major traps of the Quantou and Denglouku Formations in the Shiwu-Dehui area, the authors have proved that the expert system is suitable for appraising traps in the Songliao basin and similar basins.  相似文献   
120.
油气运移的断层封闭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阎福礼  贾东  卢华复 《江苏地质》2000,24(2):95-100
断层圈闭在油气勘可是非常重要的构造,断层封闭机制已成为近年来断民支理论研究的新重点。在解释封闭层封闭原理的基础上,详述了国内应用较多的利用断面正应力评价断层封闭的分析方法,指出其在断层垂向方面的特定适应性,及在研究断层侧向封闭方面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目前对断层封闭的研究大都限于断层垂向封闭机制的状况,阐明了断层泥、对置岩层毛细管压力差异、断层伴生变形构造及成岩愈合作用的断层侧向封闭机理,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