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6篇
  免费   1200篇
  国内免费   2063篇
测绘学   197篇
大气科学   212篇
地球物理   1687篇
地质学   5171篇
海洋学   776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266篇
自然地理   35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236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306篇
  2014年   368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38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91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71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研究钢筋砼摩擦耗能支撑框架结构的动力反应性能 ,对其中的摩擦耗能器单元和框架杆单元的单元刚度和力学模型做了分析。钢筋砼摩擦耗能支撑单元由支撑杆单元和钢板—橡胶摩擦耗能器单元组成 ,支撑单元可取空间杆单元 ,摩擦耗能器单元为平面应力矩形单元。摩擦耗能器单元的剪切恢复力曲线为理想的弹塑性曲线 ,根据耗能器单元的力学模型 ,可确定其在每一时刻的刚度 ;框架结构空间杆单元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双线型模型 ,根据杆单元的力学模型 ,可确定其在每一时刻的刚度。并利用所编制的程序对十层单榀两跨空间普通框架和摩擦耗能支撑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反应时程分析 ,结果表明耗能支撑框架的顶层最大位移明显小于普通框架  相似文献   
152.
Positive tectonic inversion is related to the transmission of compressional stresses along a décollement into the foreland of an orogenic zone. This stress and strain concentration in regions remote from the main orogenic front is commonl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pre-existing rheological heterogeneities such as normal syn-depositional faults. During inversion, these pre-existing normal faults are reactivated as reverse faults. Tectonic inversion in the Rhenohercynian fold-and-thrust belt during the Variscan Orogeny shows that inversion is likely synchronous with the onset of collision in the hinterland. Her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simplified thermo-mechanical model (STM) which allows one to study strain partitioning between two orogenic zones. We show that, if the two orogenic zones have the sa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viscosity of the décollement, which links them, controls the initial strain partitioning. During subsequent finite shortening, erosional processes determine the partitioning of strain rate. The presence of a weak structure in the inverted zone and of a low-viscosity décollement leads to initial strain concentration in the inverted track rather than in the collision zone and a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strain partitioning between the two orogenic zones. The STM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results of a 2D finite-element model. We conclude tha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Rhenohercynian Massif, simultaneous uplift and deformation within the Mid-German Crystalline Rise (the main collision zone) and the Ardenne Anticlinorium (the inverted zone) lead to interpreting this orogenic event as a case of vice tectonic rather than the propagation of a ‘wave of folding’ towards the Variscan front, as suggested by previous authors.  相似文献   
153.
疏勒河流域农业灌溉主要采用地表水灌溉 ,泉水为该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之一 ,该文利用 2 0世纪 90年代的测流资料 ,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对疏勒河中游泉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结果显示 ,随着时间的延长 ,泉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但下降梯度逐渐变小 ,最终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4.
155.
T-matrix approach to shale acoustic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6.
157.
158.
应用改善了的质量平衡方程研究冬瓜山层控夕卡岩型铜矿床成矿系统的元素活动性及质量迁移,结果表明:系统中Zr,Hf,Y和Nb为不活动元素,其余均为活动元素。主量元素中仅CaO为迁出组分,其质量迁移量为84%,其余均为带入组分,带入量最大的SiO2的质量迁移量高达2384%;稀土元素均为带入组分,其中,中稀土较轻稀土和重稀土的活动性更强;其它微量元素中,带入序列由强到弱为:Cr→Ta→Sn→Th,迁出序列由强至弱依次为:U→Sb→Ni—Sr→Ba→Bb→Co→W;成矿元素Cu和Ag为带入组分,其中Cu的带入量最大,质量迁移量高达1200%。本文还得出两点具普适性认识:①稀土元素较其它微量元素对体系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且往往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能更好地示踪地质地球化学过程。②不同元素在不同体系中的行为特征差异极大,仅凭经验判定某一元素为不活动元素往往不可靠。因此,在开展质量平衡研究时,首先采用适当方法确认体系的不活动元素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前提工作。  相似文献   
159.
依据镜泊湖地区水体的同位素、水化学及微量元素中子活化分析资料,详细阐述了各采样点水体的来源、补给相对高程和它们之间可能的水力联系,以及有关的地热信息;分析了区内地热资源的有利地质背景条件研究区地处深大断裂及岩浆喷发带,火山喷发一直延续至第四纪全新世,有充分的热源供给;区内上部为较厚的玄武岩覆盖,有利于储存地热;下部白垩系上统为主要含水层,发现有广泛分布的典型木/岩热蚀变产物——斜发沸石,进而证明存在地下热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0.
华南热水成因硅质岩建造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在华南地区若干个重要层位热水成因硅质岩建造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热水成因硅质岩的REE特征及其与形成环境的关系。指出典型热水沉积建造的δCe为负异常,而δEu为正异常,且LREE>HREE;这种热水成因的硅质岩REE总量普遍较低,且有从热水喷口向外REE总量增高的趋势。热水成因硅质泥岩与正常沉积成因硅质泥的混合存在使稀土元素分布状况变得更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