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7篇
  免费   954篇
  国内免费   997篇
测绘学   304篇
大气科学   1136篇
地球物理   1523篇
地质学   1714篇
海洋学   636篇
天文学   221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29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09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6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3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8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利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遗传毒理学方法,研究UV-B辐射增强对泥鳅红细胞核的细胞遗传毒性效应,评价2种毒理学指标在UV-B辐射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持续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微核细胞率与辐射剂量显著正相关。而泥鳅红细胞核异常率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加大无规律性的变化,没有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核异常率与辐射剂量无相关性。脱离UV-B辐射处理6 d后泥鳅红细胞的微核细胞率不能够恢复正常的对照水平,而核异常细胞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得以恢复。结果指示泥鳅红细胞微核率是用于UV-B辐射监测的灵敏和可行的细胞遗传毒理学指标,而核异常率不能用于UV-B辐射的监测。  相似文献   
42.
春夏季南黄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入侵温跃层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6月至2002年6月春夏季期间,在南黄海春夏季南黄海西部沿岸低盐水入侵温跃层现象的研究鱼产卵场进行了4个航次的多学科调查,海洋水文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苏北浅滩外侧、成山头—石岛外侧的层化海区的温跃层中存在低盐水现象.春夏增温季节温跃层加强,低盐水入侵现象逐渐增强;入侵强度也存在年际变化.苏北浅滩入侵低盐水舌向北偏东方向延伸,水舌较宽,入侵较远;石岛附近入侵低盐水舌向南偏西方向延伸,水舌较窄,入侵较弱.温跃层中低盐水是由于沿岸低盐水入侵造成的,并与当地的潮锋现象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Fluctuations of peak energy and peak frequency o local wavelet energy spectrum for wind wavesTXFluctuationsofpeakenergyandpeak...  相似文献   
44.
李孟植 《海洋预报》2003,20(3):7-11
南海是热带气旋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热带大气环流系统,在热带气旋预报工作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在分析一些气象图表资料的基础上,对2002年第20号热带风暴(米克拉)的形成、发展及消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从形成的背景环流,气旋的结构等方面入手,总结出一些该气旋所具备韵特有流场,从而为以后的南海自生热带气旋预报工作积累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45.
OFDM(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适合于在多径衰落和受限带宽信道中进行高速传输的技术。论文把OFDM技术应用于高速水声通信中,设计了一套基于OFDM的高速水声通信系统,阐述了OFDM水声通信系统中同步和信道估计的方法。海上试验证明了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
A new method of coding and decoding in the system of underwater image transmission is introduced, including the rapid digital frequency synthesizer in multiple frequency shift keying,image data generator, image grayscale decoder with intelligent fuzzy algorithm, image restoration and display on microcomputer.  相似文献   
47.
48.
海洋立管复模态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阻尼的影响,研究海洋立管的动力特性。通过分析管内流体及管外海洋环境荷载的共同作用,建立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偏微分方程,进而得到立管动力特性方程,用复模态分析法求解动力特性方程得到立管考虑阻尼的自振频率。算例计算表明:考虑阻尼的立管自振频率略小于不考虑阻尼的立管自振频率;立管的自振频率随着内流流速的增加而减小,但内流流速不大时,影响较小;管道长度对立管的自振频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9.
在普遍利用海洋观测站标准层的温度、盐度数据估算稳定层化海水浮性频率的传统算法中引入自然三次样条插植方法,不仅可使计算结果的精度得以提高,而且还可方便地对观测深度范围内的任一水层进行插值,从而获得总体曲率最小的温度、盐度和浮性频率随深度的分布。本文以南海(13°30’N,118°30’E;9°30’N,lll°30’E)及北太平洋(40°00’N130°00’W)3个测站为例,说明了在浮性频率的传统算法中引入自然三次样条插值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
At present, the barotropic buoyant stability parameter has been derived from a vertical virtual displacement of a water parcel. The barotropic inertial stability parameter in the eccentrically cyclogeostrophic, basic current field was derived in 2003 from a horizontal cross-stream virtual displacement of a parcel. By expressing acceleration of a parcel due to a virtual displacement, which is arbitrarily sloping within a vertical section across the basic current, in terms of natural coordinates, we derived the vertical component of baroclinic buoyant stability parameter B 2 2,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baroclinic inertial stability parameter I 2 2, the baroclinic joint stability parameter J 2, its buoyant component B 2 and its inertial component I 2. B 2 is far greater than I 2 2, and when neglecting relative vorticity except for vertical shear, a downward convex curve of J 2 plotted against the slope of a virtual displacement follows a trend of B 2 curve. If a parcel displaces along a horizontal surface or an isopycnal surface, however, B 2 vanishes, and J 2 becomes equal to I 2. Actual parcel is apt to displace not only along the bottom slope, but also along the sea surface and an isopycnal interfacial surface, which i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an isentropic surface, preferred by lateral mixing and exchange of momentum. Such actual displacement makes B 2 vanishing, and grants I 2 an important role. The present analysis of I 2 examining effects due to curvature 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hear vorticities are useful in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baroclinic instability in actual oceanic strea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