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40篇
  免费   2943篇
  国内免费   2982篇
测绘学   652篇
大气科学   1498篇
地球物理   4061篇
地质学   8323篇
海洋学   2667篇
天文学   43篇
综合类   1033篇
自然地理   2488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603篇
  2019年   712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706篇
  2014年   901篇
  2013年   1152篇
  2012年   881篇
  2011年   984篇
  2010年   900篇
  2009年   909篇
  2008年   949篇
  2007年   983篇
  2006年   1032篇
  2005年   863篇
  2004年   829篇
  2003年   727篇
  2002年   667篇
  2001年   573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92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294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41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9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61.
刘冲  罗宇 《海洋测绘》2019,39(2):50-53
常规波束形成技术以其稳健性好、计算量低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空间分辨率受阵元个数限制,不能突破瑞利限。因此,常规波束形成技术应用于高精度浅水多波束测深仪时,存在空间分辨率不足和旁瓣干扰等问题。对比研究了最小方差无失真(MVDR)及多重信号分类(MUSIC)波束形成在浅水多波束测深仪中的应用,给出了浅水多波束测深仪的常规波束形成、MVDR和MUSIC处理方法,并结合能量法和相位法两种底检测测深算法,处理了iBeam8120浅水多波束测深仪外场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962.
应用经验证的SWASH数学模型,分析了海堤决口中心线沿线实测水深分布规律和保护区淹没水量与淹没面积。对不同特征水深进行验证,进而探讨不同波要素对不同形式的海堤决口堤后特征水深分布情况以及波浪传播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分析了物理模型试验中海堤决口宽度以及不同波要素对堤后洪水波演进的影响;计算了不同决口深度和宽度对洪水波传播的影响,建立堤后水体淹没水量和淹没面积分布公式。成果可供我国沿海城市和地区在风暴潮和台风浪作用下海堤决口风险图绘制参考。  相似文献   
963.
根据2004—2014年的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BOA_Argo)和ECMWF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冬季太平洋副热带东部海区的水团变性率及水团形成率,对南北太平洋副热带东部新生成模态水的年际变化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副热带东部模态水(NPESTMW)和南太平洋副热带东部模态水(SPESTMW)的新生成体积及核心密度在2004—2014年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NPESTMW主要经历了2005—2009年和2010—2013年2次持续4~5a的体积和密度增加过程,其中体积最大值出现在2009年,最小值则出现在2005和2014年。南半球SPESTMW则经历了2007—2009年和2010—2013年共两次持续3~4a的体积和密度减小过程,其中体积的最小值出现在2009、2013年,最大值出现在2010年。合成分析发现,由冬季海面热通量异常引起的深混合层内与模态水密度相当的水团表层形成率异常,可能是导致NPESTMW和SPESTMW新生成水体积年际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SPESTMW新生成水的年际变化受局地风应力旋度的年际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64.
含沙浑水体的高速冲击会对海底构筑物造成破坏,在计算浑水体对构筑物的作用力时,黏度是一项重要参数。本文利用落球试验和流变仪测试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含沙浑水体的黏度,给出其起始黏度与动力作用后的稳定黏度。结果表明:含沙量在大于400g/L时,浑水体为可用赫巴模型描述的非牛顿流体,并可简化为宾汉体;在含沙量小于400g/L时,浑水体仍可用宾汉体模型描述,在忽略较小的初始剪切应力时,可简化为牛顿流体。浓度大于400g/L的浑水体的起始黏度约为稳定黏度的100倍。文中讨论了含沙浑水体起始黏度与稳定黏度在工程计算应用中的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965.
利用4个连续进水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比较分析水位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研究湿地中植物对氮磷去除的贡献,阐析湿地中脱氮功能菌数量的演变规律。3个湿地栽种黄花鸢尾,水位分别控制在19、51和84cm,另一个湿地不栽种植物,水位为51cm。结果表明,水位对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有显著影响(p<0.05),栽种植物的湿地中,51cm水位时总氮去除率(67.4%~79.2%)最高,19cm水位时氨氮(85.3%~93.0%)和COD(81.8%~92.9%)去除效果最好。试验中黄花鸢尾均生长良好,植物吸收对总氮(Total nitrogen,简称TN)和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去除的贡献分别为19.2%~27.3%和14.7%~19.2%;植物地上部分发挥更重要作用,其TN和TP含量及对TN和TP的吸收量均高于地下部分。湿地表层基质中3种脱氮功能菌数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分别为10~4~10~6和10~5~10~7 MPN/g,随水位升高而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为10~3~10~6 MPN/g,随水位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66.
以萨德湿地为例,使用ENVISAT和Jason2卫星测高数据利用改进的阈值法进行回波重定,反演萨德湿地水位。结果显示:萨德湿地的恒定水域水位变化规律。通过对比萨德湿地和维多利亚湖的水位变化可以发现,维多利亚湖对萨德湿地南部水域水位有巨大的影响,且影响与人类活动(尤其是欧文瀑布大坝的水能发电)有很大的关系,而位于大坝下游的阿尔伯特湖水位变化和萨德湿地南部水域水位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7.
利用1989、2003、2018年的Landsat影像对安顺市西秀区的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分析研究区在30年发展中的热岛时空变化及其成因。使用基于影像的反演算法,结合分类回归树算法进行地表温度的反演,用气象站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并建立缓冲区对研究区进行相关性分析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除主城区外,郊区也存在大量高温区;近30年研究区热效应与不透水面、绿地的面积有极显著相关;1989-2003年研究区城市热岛面积随城市扩张逐渐增大,但2018年主城区城市热岛现象几乎完全消失,排除气象因素和城市形态因子影响的可能后,发现这与安顺市城市绿化的大力进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68.
Groundwater is a resource under stress. In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increasing human influence has led to the contamin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 To understand the magnitude of this problem, a study was conducted in 58 wards within Northern part of Kolkata, India, where water samples from tube well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sed on essential drinking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prescribed by WHO.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Water quality index mapping, the aforementioned results have been interpreted. This has helped to depict that not only is the groundwater unsuitable for drinking, but that the parametric values have a tendency to increase abruptly within the shortest of ranges, indicating urban pollution as the root cause of contamination. This paper shall thus discuss the spatial change in groundwater quality in northern Kolkata and suggest measures which might be implemented to secure a sustainable future for the city.  相似文献   
969.
Swades Pal 《国际地球制图》2019,34(10):1055-1074
Punarbhaba river of Indo-Bangladesh has experienced hydro-ecological alteration after installation of Komardanga dam in 1992 and consequently wetland and inundation areas have undergone into transformation. The present work intend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flow attenuation on contemporary and upcoming flood extent and flood plain wetlands. In post-dam condition, average and maximum flows are attenuated by 36 and 41%, respectively, and as a result the active flood prone area is squeezed considerably by 39.72%. Average flood water depth is also reduced by 37.87% (4.45metre) after flow modification. Due to shrinkages of flood prone areas, wetland area is also reduced from 215.70 to 90.40 km2 and larger part of the present wetland area is under stress and critical state. Predicted flood prone areas in next 25 years will be 328.91 km2 and consequently 65.63 km2 wetland areas may further be under hydro-ecological threats. Release of ecological flow is essential to restore and preserve the wetland.  相似文献   
970.
如何避免水体提取中阴影信息与水体信息的混淆,是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城市水体信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以高分一号WFV图像及Landsat8 OLI图像为数据源,利用阴影轮廓的位置与形状在不同太阳高度角及太阳方位角下的差异性,提出一种基于多时相阴影轮廓差分的城市水体提取方法(WMSD)。以广州市天河区为试验区进行水体信息提取,同时运用NDWI、MNDWI及SWI指数法分别提取水体信息,进行精度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所提出的WMSD方法分类精度超过88%,较NDWI法、SWI法及MNDWI法的水体提取精度分别提高了8.50%、9.50%及4.67%。说明基于阴影轮廓位置与形状的差异提取水体信息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阴影与水体提取信息混淆的问题,为利用遥感数据提取城市地区水体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