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372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249篇
大气科学   590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680篇
海洋学   488篇
天文学   161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3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3篇
  1936年   3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中国近海秋季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秋季搭栽开放航次时黄海、东海、南海3个海域共10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组成、丰度和生物量,以及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3个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以黄海最高,为(2 132±946)个/10 cm2,东海次之,为(1 954±2 047)个/10 cm2,而南海仅(156±56)个/10 cm2;平均生物量(干质量)依次为(2 193±1 148)μg/10 cm2、(1 865±1 555)μg/10 cm2和(212±22)μg/10 cm2.3个海区分选出的14个小型底栖动物类群中,丰度上均以自由生线虫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85%、89%、85%.在生物量上,黄海以自由生线虫贡献最多(33%),多毛类居次;东海二者比例相近(约为37%),而南海则以多毛类占绝对优势(56%).在小型底栖动物的垂直分布上,3个海区差异较大:分布于沉积物表层0~2 cm的小型底栖动物在黄海高迭90%,东海仅46%,在南海为63%.统计分析表明,本研究站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及脱锾叶绿酸含量和底温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该结果与本航次之后在广东湛江和海南以东的南海海域开展的908调查结果形成了鲜明对照,后者的小型底栖动物及线虫丰度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近海受人类干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2.
2006年10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微微型浮游生物:聚球藻Synechococcus、微微型光合真核生物(picoeukaryotes)和异养浮游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的丰度和碳生物量,研究了其生态分布特点,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球藻、微微型光合真...  相似文献   
143.
大亚湾秋季小型底栖生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0月对大亚湾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为(593±265)ind·(10cm)?2,呈湾内向湾外递增趋势;平均生物量和生产量分别为(568.39±294.49)μg·(10cm)?2(干重)和(5115.53±2811.14)μg·(10cm)?2(干重).在分选的17个主要类群中,海洋线虫在丰度上占绝对优势达92.24%,其次是多毛类和桡足类,分别为2.05%和1.98%.在生物量上,海洋线虫(38.47%)和多毛类(29.97%)为绝对优势类群,其次是寡毛类(13.82%)和介形类(9.15%).在垂直分布上,占总量约53.02%的小型底栖动物和51.44%的海洋线虫分布于0—2cm表层.统计分析表明,本海域的小型底栖动物生物量与含水率、中值粒径和黏土+粉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毛类的生物量与小型底栖动物表现的显著相关性相同,桡足类的生物量与中值粒径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沉积物的黏土+粉砂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线虫生物量与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由海洋线虫与桡足类的数量比(用 N/C 表示)与本海域环境状况的分析表明,该数值可以在一定尺度上为海洋环境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毛颚类(Chaetognaths)是海洋浮游动物中的一个特殊类群,其种类和数量分布对探索海流和水团变化以及海洋食物链中能量传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2011年4~5月在印度洋东北海域(80°E~98.5°E,5°S~6°N)29个站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毛颚类种类组成、丰度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共鉴定毛颚类14种,以暖水大洋广布种为主,其中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太平洋箭虫Sagitta pacifica、飞龙翼箭虫Pterosagitta draco和凶形箭虫Sagitta ferox是调查海域的优势种。依据调查站位设置及环境特征,将调查海域分东部断面、赤道断面和西部断面。种数变化范围为5~14种,种数分布不均匀,东部断面每站一般低于10种,而赤道断面及西部断面的种数相对较丰富。毛颚类平均丰度为5.35(±2.82)ind·m-3,分布亦不均匀,西部断面的丰度比赤道和东部断面均高。群落结构分析表明,调查海域毛颚类可分3个组群(相似度水平50%),组群I包括11种,是调查海域的主要种类,分布较广,而另外两个组群仅3种,主要出现在东部和西部断面的少数调查站;调查站之间的相似度较高,特别是西部断面站位之间的相似度70%。西部断面受沿岸水和涌升水的影响,出现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度。  相似文献   
145.
综合近几年海道测量水位改正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以"海洋测量信息处理工程"软件系统为基础平台,根据直观性、通用性、可靠性等基本原则,开发了适用于单波束、多波束多种测深数据接口的海道测量水位改正通用软件,并从内、外符合精度方面对软件的水位改正效果进行了检验评估。  相似文献   
146.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上海沿海3个浮标站的逐小时的2min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进行分析,发现两种风速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建立两种风速的回归方程,获得了估计极大风速的客观方程,对3个浮标站,单站一元一次回归方程都能很好得反映2 min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的关系,实测极大风速与拟合极大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1 m/s;3个浮标的拟合数据都是以正偏差为主;3个浮标拟合偏差2 m/s的样本数都在5%以下。利用WRF模式预报风速进行极大风速试报,结果表明,3个浮标实测极大风速与预报极大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2 m/s,偏差4 m/s的样本数在10%以下,TS评分均在74分以上,建立的极大风速客观预报方程的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7.
为了解西太平洋菲律宾海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特征,于2012年11月26日至2012年12月12日对菲律宾海上层海洋(0—200m)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站位分别位于受赤道逆流(NECC)、棉兰老流(MC)、北赤道流(NEC)和黑潮(KC)影响的海域。通过比较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分别用干重,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等指标表示),探讨不同海流中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桡足类、毛颚类和水母类是菲律宾海浮游动物的三大主要类群。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为11—116ind./m3,NECC区平均丰度最高((96±28)ind./m3),然后依次是MC区和KC区,NEC区最小((26±9)ind./m3)。在浮游动物生物量(干重)方面,同样NECC区最高((3.25±1.11)mg/m3),其次为MC区,但是平均丰度最小的NEC区生物量超过KC区。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KC区的浮游动物具有更高的含水量以及较小个体所占比例较高。不同水团之间浮游动物灰分、无灰干重和含能量的分布特征与干重相一致。结合环境因子分析显示,上升流、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海流和温度等因素对浮游动物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基于OASIS耦合器,发展了一套具有较高分辨率并行化的海-陆-气耦合模式,并进行了30年以上的耦合积分。为了评估模式中海洋分量的基本性能,首先考察了耦合模式对"气候漂移"的控制,然后对比分析了耦合与未耦合海洋环流模式模拟温度和盐度的气候态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显示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漂移现象",同时能较好的模拟全球大洋温盐分布的基本特征和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49.
海表风场是海洋水文保障、海洋防灾减灾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统计风速、风向频率可以为科学研究、海洋工程等提供实用的参考价值。风玫瑰作为一种风的专业统计图表,是用来定量分析某地一段时期内风向、风速特征。文章通过分析风玫瑰图的物理实质,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风玫瑰。结果表明:该新型的风玫瑰能够同时直观表达风向与风速的统计特征,并能直观地给出主导风向上的主体风速以及区域风场的极端状况,具有清楚的物理意义,从风玫瑰图所含的信息看,它扩充了经典风玫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0.
考虑到利用中数法计算的日平均海面可能残留较多的短周期分潮影响,会给验潮站零点的漂移检测及修订引入一项潜在的系统差,进而影响到潮汐分析及水深测量水位改正等应用。提出了基于Godin法计算日平均海面的验潮站零点漂移检测及修正的改进方法。应用结果表明Godin法较中数法可明显削弱短周期分潮影响,从而可提高验潮站零点漂移检测及修订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