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施雅风 《第四纪研究》2002,22(4):312-322
1999年 5期《第四纪研究》刊登的“青藏高原冰期环境与冰期全球降温”论文 ,内容丰富 ,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和新鲜讯息 ,发人深思。本文就部分内容进行讨论 ,认为根据新近若干冰期降温值较大的信息 ,就得出冰期降温幅度为过去认识的两倍的普遍性推断 ,还为时过早。青藏高原新近研究表明夏季降温值是较小的 ;冰川平衡线高度取决于以夏季温度为标志所提供的消融热量与全年降雪积累量的平衡 ,单纯就降温值 ,不能决定平衡线下降值 ;全球各地气候、地形差别很大 ,冰期变化也很悬殊 ,不存在全球均一的 1 0 0 0m左右平衡线下降值 ,干旱区的下降值多低于此数。青藏高原末次冰盛期 (LGM)冰川堆积 (终碛、侧碛 )和侵蚀形态(冰斗、槽谷 )一般保存良好、形态鲜明 ,较易识别 ,近年已获取测年资料 ,证明过去地貌法判别的LGM冰川规模 ,并以此决定的LGM平衡线位置基本恰当 ,当然也有误判者。从 2 0世纪 2 0年代起 ,研究者逐渐认识高原内部主要是中西部LGM平衡线下降值较小 ,经过多次改进的LGM平衡线高度分布图显示约有 1 /3左右地区 ,平衡线下降值不足 30 0m ,实为世所罕见。其原因可能主要在高原西北部是全球惟一高海拔寒旱核心区域 ,为极大陆型或极地型冰川分布区 ,以现代西昆仑山崇测冰川、古里雅冰帽为例 ,平衡线高度  相似文献   
52.
重庆市三峡库区光能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由影响太阳辐射的因子入手、分别从云、雾、日照时数(百分率)、太阳辐射量等方面做了深入地分析,从天文气象意义到时空分布规律,从一般到个体,从现象到成因。  相似文献   
53.
论Logistic判别分析中极大似然会计的存在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相似文献   
54.
彭美煊 《内陆地震》1992,6(3):246-251
综述了极大熵谱分析的原理及Burg递推算法,选取应变能∑E_1~(1/2)地震活动度∑A_1为采样序列,对三个时段的资料进行了极大熵谱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序列所得结果较为一致。山西地震带中强震活动和华北中强震活动同步变化,且主要受321年和347年显著周期控制。其35年和66年短周期活动与太阳活动和地球自转31年和60年长周期较接近,表明地震活动在总体上受太阳活动与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控制,短周期成份反映了发生地震地区应力场能量积累和释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55.
56.
57.
细碧岩浆热液金矿床的地幔射气成矿机制何大伦(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细碧岩浆,岩浆房,金矿床,地幔射气成矿本文所讨论的细碧岩浆热液金矿床位于川陕甘交界的勉略断裂带,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地台北缘基底内的南秦岭海西印支褶皱带和摩天岭加里东褶...  相似文献   
58.
59.
为探测掘进巷道前方地质构造,研制一套矿井分布式地震超前探测系统。系统基于地震波反射理论,通过检波器分布式接收或震源分布式激发确定地质异常体的位置。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采掘过程中构造的预测预报精度,采用分布式观测系统和孔中胶囊检波器进行数据采集以提高设备的灵敏度,通过负视速度原理排除侧帮和后方地质异常体的干扰,利用绕射共偏移算法优化数据反演成果。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和归纳总结,该系统采用人工锤击震源可有效探测出前方70 m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信息,采用人工炸药激发震源可有效探测出前方150~200 m范围内的地质异常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矿井分布式地震超前探测系统通过从硬件到软件优化,可实现采掘过程中对地质构造的探测精度,并提高探测效率。   相似文献   
60.
精测仪仿射性误差检校游传金(武汉测绘院430010)在机械型的精密立体测图仪上,当投影系统Φ与Ω转轴相交于一点,且Φ与Ω处于零位,投影器上的正方形格网,投影后以Z/F的比例仍是一正方形格网。但是若Φ与Ω转轴不相交于一点时,虽然Φ、Ω在零位上,投影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