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5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研究了地球弓激波前内透射离子动力学横场流不稳定性.电子速度分布函数采用平顶形式.对包含电磁效应的完整色散方程进行了数值求解.结果表明,增长率峰值比采用电子Maxwellian速度分布情形的值要大得多.同时在高速离子横场流和近乎垂直传播情况下,在色散方程中需要计入与电子贡献有关的含高阶Bessel函数的项.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试验粒子方法研究了在考虑等离子体湍动的情况下带电粒子在准垂直激波中的加速, 在计算中, 我们采用组合模型来拟合等离子体湍动. 计算结果表明, 在存在等离子体湍动的情况下, 粒子可横越背景磁场运动, 从而被激波反射的上游粒子在到达下游后可被等离子体湍动散射回到上游, 并再次被激波反射并加速, 这样的过程可重复很多次, 因而粒子可被加速到很高的能量. 我们还研究了激波角, 粒子的初始能量和等离子体湍动的强度, 以及相干长度和两种湍动组分强度比与加速粒子的能谱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3.
基于X-Ray CT扫描技术,利用激波管技术和光纤传感器测定饱和砂岩试样中孔隙压动态信号,识别孔隙压波的结构,分析孔隙压传播速度和衰减特征,讨论孔隙压与压缩波速度的关系.考虑流体和固体之间动量和能量输送机制,完善了非线性流固耦合模式及其高精度时空守恒(CE/SE)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64.
Hydraulic mechanism of fill formation was studied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t was assumed that the impact of varied boundary on overland flow results in fluctuating of water surface, and shock wave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fills. Both theoretical derivation and laboratory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hydraulic characteristics of flows with and without shock waves. Results showed that shock waves can lead to an increase in flow depth, flow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intensity. Consequently, flow shear stress or stream energy increase dramatically and fill headcuts may occur where shock waves converge.  相似文献   
65.
使用高速空气动力学原理研究气体在含水的孔隙介质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行为对大地震前的水氡异常、深井含水层氡气潮汐和爆破实验出现的气体异常等现象,分别建立了相应的物理机制和空气动力学方程,在物理上定量的解释了上述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进程,并结合统计物理学理论较深入的探讨了气体前兆异常的物理过程和孕震的关系。此外,对大地震前随时空变化的动态的气体前兆场的演化及其预报意义,也做了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66.
上游参数空间的激波连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各类激波特别是中间激波的特性与上游阿尔文数、激波角和气压-磁压比的关系,阐明各类激波在上游参数空间的连接方式.主要结论是:当上游阿尔文波速大于声速时,慢激波和快激波可通过三种基本方式相互连接;当上游阿尔文波速小于声速时,激波连接只限于慢激波和中间激波之间.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混合激波的结构和演化规津.  相似文献   
67.
应用一维混合模拟方法数值研究了高Alfven-Mach数垂直无碰撞激波中He2+的运动及其加热机制.结果表明,在激波面处将会产生向下游传播的多离子波动,它对He2+加热有着重要影响.He2+的加热过程可能包含两个阶段,由于质子温度各向异性激发的质子回旋波和镜波先使He2+加热,而He2+与多离子波动相互作用进一步使He2+加热到更高的温度.  相似文献   
68.
本文提出一种用于研究太阳瞬变扰动在日球空间传播的新坐标系--瞬变源-日球电流片坐标系,并运用该坐标系以瞬变源耀斑为例,分析研究了由地球近空飞船观测到的277个耀斑-激波事件,发现:1.引起行星际激波和地球物理事件的大耀斑(Hα≥2,持续时间>半小时)的频数在耀斑-日球电流片坐标系中呈高斯分布,极值在电流片附近,那种在日面坐标系中随日面纬度呈双峰形的分布看不到了;2.当地球观测者和耀斑位于日球电流片同侧时,耀斑事件频次明显高于它们分处不同侧时的情形;3.激波参数(速度、磁场、密度和温度)呈现了同侧高于异侧,强激波多在同侧观测到;4.激波沿日球电流片方向的传播具有一定优势.上述结果表明,日球电流片的存在对瞬变扰动,如耀斑-激波在日球空间,特别是近太阳的传播可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9.
本文根据宇宙线Forbush下降幅度随源耀斑纬度分布的新近结果,采用无量纲化的MHD平面斜激波跃变条件,推算得到子午面内一种可能的耀斑-激波模型。发现耀斑-激波在太阳子午面内的传播相对耀斑法线方向是非对称的,激波面后的动力学参数与磁场具有截然相反的非对称性分布;激波传播的最快方向倾向日球电流片方向。该模型可以解释太阳耀斑-地磁、宇宙线效应中的南-北非对称性现象,有助于了解高速等离子体和非均匀背景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70.
陈瑶  张燕革  艾勇  刘珏  熊波  张国华 《极地研究》2015,27(2):132-139
行星际激波作为日地空间环境中传输能量的重要载体,与热层的相互作用可以对热层的空间环境产生剧烈影响,借助FPI设备观测的低热层中性风场行为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在行星际激波和地球磁层相互作用时期,通过全天空法布里-珀罗干涉仪(all-sky FPI)的观测数据对北极黄河站(78.92°N,11.93°E)上空低热层风场行为展开了研究,对2011年11月26、28日以及2011年12月1日OI557.7nm辐射高度(约为97km)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此外也将观测期间的中性大气水平风场与水平风模型2007(HWM07)进行了对比。行星际扰动数据和同时期水平风场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ACE卫星监测到行星际激波半小时内水平风场在幅值和方向上均可以产生剧烈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可能与焦耳加热有关。对2011年11月28日OI557.7nm辐射高度的视线风场(方向为FPI设备朝向热层大气被观测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星际扰动期间,OI557.7nm辐射高度上的风场行为变化可能也同时来自于离子拖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