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4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6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地球自转角速度变化对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现象的影响,前人已做过不少工作。其中,李四光、克罗波特金等认为,地壳构造运动的动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变化有关。斯托伊柯(Stoyko)发现全球中、深震能量与自转速率有密切的关系。斯托瓦斯指出,近三百年来,绝大多数毁灭性地震都发生在地球自转角速度变  相似文献   
582.
我看到《地震地质》1979年1卷3期刊载了张之孟的“我国及邻区板内地震与板缘地震的关系”一文。文中举例证明至少从我国板内地震的活动与1820年以来地球自转速度变化的关系看,是与地震的活动无关的,文章继而证明“即使是对浅源地震的触发,也因数量级过小,起不了决定作用”。故此认为“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否可以成为地震的触发原因是值得商榷的”。仅此我们谈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问题能得到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583.
赵国锋 《地理教学》2014,(22):59-61
一、太阳周日运动轨迹特征及变化范围《地理教学》2014年第7期《太阳周日运动轨迹图的绘制方法》一文中在讲到太阳周日运动时认为:因为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相应的太阳在地心天球中绕天轴做自西向东的运动,其周日运动轨迹恰与其所在赤纬圈重合[1]。本人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太阳周日运动轨迹是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叠加的结果,本人在《从太阳视运动入手正确认识日出、日落时的太阳方位》一文中曾涉及到这一点。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相似文献   
584.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探讨地球自转速度变化与气温变化的影响的相关性,并尝试建立一定的相关性模型是其中一种研究方式.首先分别利用地球自转速率数据与全球气温数据分析与建模,并判断模型温度预测的可行性,发现仅可进行短期温度预测;研究全球温度数据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数据相关性,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可知二者有强正相关性;最后研究气温预测的可行性,对气温和自转速率数据回归拟合,利用拟合公式,进行实际与预测的地球自转速率温度预测实验,结果证明推测方法可行.实验以IERS官网获取的日详细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数据,以及伯克利地球组织获取的全球气温数据为例.  相似文献   
585.
为分析VLBI观测资料解算地球自转参数的精度,根据VLBI观测原理及其误差方程,分别利用2020年VLBI观测数据及CONT17连续加密观测的XA、XB两种频率通道数据解算地球自转参数,并以EOP14 C04序列作为计算外符合精度的参考序列。结果表明,VLBI观测数据解算地球自转参数各分量的外符合精度均能满足高精度要求,比较解算结果与同时段GPS连续数据的解算结果发现,两者精度总体处于同一水平;CONT17观测的XA、XB两种频率通道数据解算极移时精度相当,但前者在稳定性及解算UT1-UTC序列精度上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586.
应用GPS技术解算ERP参数时,其精度受到测站的选取、网形结构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该问题,利用全球IGS站的GPS数据并采用控制变量法,依次分析了不同测站数目、不同观测弧段长度等因素对解算ERP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两种因素对解算ERP参数有较大影响,应当根据不同的测站数目选取相应的观测弧段长度,才能达到最佳的解算效率和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587.
海潮模型的比较及海潮对地球自转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卫星测高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准确的观测资料,产生出许多新的海潮模型。这些海潮模型的相互比较为研究海洋的精细结构、海潮的动力学、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由现代空间技术和新方法来监测地球自转中的高频变化研究领域也有长足的进展。用这些技术可检测出地球自转中的周日和半日变化,从而激发地球自转的变化。一般来说,海潮影响地球自转的高频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激发机制。地球的惯性张量的变化即质量项  相似文献   
588.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影响大气环流的事实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玫  彭公炳  沙万英 《地理研究》1999,18(3):254-259
通过相关分析从统计学角度探讨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对北半球月平均500HPa大气环流的影响,同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589.
地震和干旱的定向迁移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中国大陆4条地震带和全球6条地震带地震的定向迁移和亚非中纬度地区干旱的迁移现象;探讨了亚非地区地震和干旱向东定向迁移的机制,认为这可能是由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大西洋脊间歇性张裂和板块的脉动式推挤引发的变形波的传播和这种变形波驱动地壳和上地幔内的热流体(液、气)周期性上涌引起的。  相似文献   
590.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与河道演变及泥沙灾害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沙期及低频率、高强度洪水往往酿成泥沙灾害和洪涝灾害。地球自转变化是影响河道演变与诱发泥沙灾害的重要的自然因素,由长江、黄河及淮河的部分水沙资料及地球自转日长变化资料的初步分析表明,当地球自转由加速转向减速时,黄河下游出现枯水、少沙时期,长江中下游及淮河出现高频率、低强度洪水;而地球自转由减速转向加速时,黄河下游出现丰水期和中、丰沙期,长江与淮河出现低频率、高强度洪水,长江下游处于切滩旺盛期。在地球自转变化的转折点之间,河道处于相对稳定演变阶段,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的洪涝与泥沙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