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63篇
  免费   2266篇
  国内免费   2002篇
测绘学   4225篇
大气科学   2401篇
地球物理   1282篇
地质学   2843篇
海洋学   1331篇
天文学   1637篇
综合类   822篇
自然地理   690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420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603篇
  2020年   435篇
  2019年   457篇
  2018年   374篇
  2017年   424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534篇
  2014年   804篇
  2013年   596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853篇
  2010年   771篇
  2009年   770篇
  2008年   844篇
  2007年   736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32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62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98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9篇
  1954年   5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12.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介绍了陆地系列地球资源卫星的轨道特征,并以陆地—5号资源卫星为例,根据南山站的座标计算出该站对陆地—5号资源卫星的可观测范围及以该站为中心的卫星的覆盖区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GDJ跟踪打印经纬仪在人造卫星的观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对多圈卫星的目视观测资料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等工作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促进小卫星数据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以监测采矿图斑变化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地区的2006年和2007年两期北京一号小卫星4m全色影像采用正射校正、配准和迭加对比的方法发现变化信息。结合1∶50 000影像图、野外调查和测量,确定变化图斑的边界、变化原因和规模,并对小卫星全色图像的变化监测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小卫星4m全色影像数据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概括出其变化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6.
栾川是个矿业大县,以其丰富的钼矿资源而享有"中国钼都"的称号.矿山企业多就意味着监管难度大,工作不容易做好.然而,从2003年以来,栾川县地矿局先后被上级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先进单位"、"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先进单位"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制亚毫米波射电天文用超导SIS(超导 -绝缘体 -超导 )接收机 ,我们重点开展了如下研究 ,1 )Nb超导SIS结在其能隙频率附近的量子混频特性 ,及其结合高能隙超导薄膜 (NbTiN)和高电导率金属薄膜 (Al)分布结阵在 780 - 950GHz频率区间的量子混频特性 ;2 )亚毫米波超导混频器嵌入阻抗的数值和实验表征 ;3)高电流密度小面积Nb超导SIS结的制备和特性表征 ;4)一个 60 0 - 72 0GHz超导SIS混频器的研制和特性表征。本文详细介绍了相关的数值分析和实验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威  朱进 《天文学进展》2002,20(4):379-383
对1995年至2001年《Natue》和《Science》上发表的天文学论文的统计表明,行星天文学领域的论文数量明显超过天文学的其它分支学科,占天文学总论文数的1/3左右。从这个角度来看,行星天文学是天文学最活跃和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对这些论文具体内容的分析可以给出当前行星天文学领域的若干热点问题。相比之下,我国对这一重要领域的关注和投入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星族IRGB/AGB星外壳结合能为零时的核质量与其初始质量的关系,发现此关系与Weidemann和Koester观测得到的初始终止质量关系相符,并与Zhang和Kwok得到的行星状星云核质量分布的观测结果相符合.采用相同的假设,本文还得到了星族II恒星的初始终止质量关系.对于相同的初始质量,星族I恒星的终止质量比星族I的大~10%-20%.  相似文献   
20.
从知道某些天体具有磁场起,人们就对其磁场的起源提出种种解释,例如有电池说,转子说,化石说,发电机说等等。但由于这些学说都分别与某些观测事实相抵触而未被公认,因此星球磁场的起源一直是未能解决的命题。余先河先生提出,星球的磁场起源可能与所受的引力有关,行星的磁场强度正比于其所受卫星的引力;正比于卫星与行星的引力连线转动的相对角速度。本文对这两方面的命题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81和r=0.8425,它们都在a=0.01的信度水平上相关。结果表明余新河关于行星磁场起源的设想是有基础的。本文还对其统计结果和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