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9篇
  免费   531篇
  国内免费   438篇
测绘学   146篇
大气科学   446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671篇
海洋学   48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1年   2篇
  1949年   5篇
  1948年   5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包气带中温度变化对水分分布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高180cm、宽50cm的砂槽中,做了温度对水分运移影响的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包气带一定深度以下,孔隙相对封闭,孔隙内液态水与气态水处于动态平衡,相对湿度接近或达到饱和状态。在此条件下,砂柱内温度场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孔隙系统内的水分发生蒸发或凝结。当包气带内温度场发生变化时,气态水在温度梯度作用下,向最低温度界面运移,蒸发或是凝结取决于最低温度界面的性质。在不发生聚集的开放性界面上出现蒸散,消耗包气带内水分。在聚集性封闭界面上则出现凝结,使包气带内水分增加。在温度场控制下,包气带中气态水凝结或蒸发是水分运移的另一重要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水分的分布状态,尤其在温差巨大的地区,这种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2.
鄂尔多斯盆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现今大地热流平均值分别为56.3、67.3和65.3mW/m^2,对应的生态环境格局也有明显的差异。研究表明,大地热流每增加4~5mW/m^2可使年均地表温度升高约l℃,使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升高2。C以上。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的平均大地热流比西北部高出11mW/m^2,东北部年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2~3℃,其最低月均地表温度可能比西北部高出4~6℃。西北部的大地热流平均值已经低于维持地表生态系统延续所需大地热流的临界值(57mW/m^2),其自然生态系统整体上已经处于脆弱境地;东北部和南部的大地热流均大于57mW/m^2,自然生态系统均尚较稳健。东北部的沙漠化可能是风沙侵入的结果,其生态应该是可以恢复的。整个西北部作为一个整体看,72万年以前大地热流就已衰减到临界值以下,区域生态系统渐趋脆弱,开始整体上向荒漠化演变。  相似文献   
43.
基于物方影像匹配和概率松弛的断面自动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基于物方影像匹配的断面提取,为了提高匹配的可靠性,引入了概率松弛法,最终获得了高精度的断面.  相似文献   
44.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10):F0003-F000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原名石油工业部西北石油地质勘探研究所),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研究所,200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后更名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相似文献   
45.
<正>火山、熔岩、暴雪、冰川,这些本该格格不入的词语却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国家之中——冰岛。它是由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板块不断挤压、板块张裂后引起火山喷发、岩浆涌出形成的神奇岛屿,岛上的裂谷至今仍沿西南至东北贯穿全岛,被称作"地球的伤痕"。而近北极圈的高纬度位置,也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气候环境,勾勒出这个星球上最类似月球的地形。这个冬日,我终于踏上了这块魔幻的土地,誓要看尽它银装素裹下的万般风情。  相似文献   
46.
利用1979—201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Hadley中心的海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研究了夏季(6—10月)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夏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异常与同期西北太平洋TC生成频次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热带北大西洋海温的异常增暖可产生一对东—西向分布的偶极型低层异常环流,其中气旋性异常环流位于北大西洋/东太平洋地区,反气旋异常环流位于西北太平洋地区。该反气旋环流异常使得TC主要生成区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低层涡度正异常、中低层相对湿度负异常、中层下沉气流异常,这些动力/热力条件均不利于TC生成。此外,西北太平洋地区低层涡旋动能负异常,同时来自大尺度环流的涡旋动能的正压转换也受到抑制,不能为T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额外能量源。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47.
天津蓟县东水厂锰方硼石矿床成因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蓟县东水厂锰方硼石矿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锰方硼石矿床,锰方硼石赋存与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二段泥晶白云岩中。本文通过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锰方硼石的成矿环境,测定结果显示Sr/Ba=0.125~0.128;V/(Ni+V)=0.230~0.320;Th/U=4.356~4.898;V/Cr=0.018~0.026,各微量元素对比值范围变化不大;LREE总量为66.12×10~(-6)~67.90×10~(-6),HREE总量(包含Y)为18.88×10~(-6)~19.56×10~(-6),LREE/HREE值为3.38~3.60,Y/Ho值介于28.25~29.14之间,δCe介于0.829~0.854之间,显示为弱的负Ce异常,δEu值介于0.831~0.846之间,显示为弱的负Eu异常。地球化学数据指示其成矿环境属海相沉积环境,海水环境为相对氧化的状态,成矿过程中有陆源物质的加入。Sm/Nd-Eu/Sm图解表明研究区与柴达木盆地第三系蒸发岩较为相似,反应锰方硼石成矿时具有类似的蒸发成因。通过对硼同位素(δ~(11)B的数值范围为1.4‰~10.7‰)的解译进一步探讨了锰方硼石在原生成矿阶段的具体成因(海相蒸发沉积)。结合前人所做的锰方硼石地球化学数据,对东水厂锰方硼石矿床的成因做出了新的解释,即锰方硼石成矿时应属海相蒸发成因,而热液活动的过程则可能是发生于锰方硼石成矿之后,属后期热液改造作用,从而形成了锰方硼石复杂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48.
49.
张勇  邢树文  阴江宁  王岩  马玉波 《地质学报》2016,90(7):1470-1481
随着找矿的深入,在鲁中东-苏西北地区新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金、铁和金刚石矿床,该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本文在新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在该地区划分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并命名为"鲁中东-苏西北Au-Fe金刚石成矿带",初步建立了该成矿带成矿谱系,结果显示成矿带内存在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等5期成矿。区内矿产以金、铁以及金刚石为主,金矿床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铁矿类型主要有沉积变质型和矽卡岩型,金刚石矿主要为岩浆型。结合研究区找矿最新进展和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最新成果,认为本区Au、Fe、金刚石资源潜力巨大。在此基础上划分了6处远景区,为进一步实现找矿突破及地质找矿战略部署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胶东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是区内最主要的金矿床类型,该类型金矿床已探明金资源量占全区的90%以上,其巨量金的来源是引人瞩目的关键科学问题。招平断裂带是该区内规模最大的断裂-成矿带,位于招平金矿带中段的大尹格庄金矿床是该金矿带最具代表性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之一,已探明金金属量约283t。大尹格庄金矿床严格受沿胶东群与玲珑花岗岩接触带发育的NNE向招平断裂带控制,矿体赋存在招平断裂下盘黄铁绢英岩化和碎裂岩化玲珑花岗岩中,主要由Ⅰ号和Ⅱ号矿体组成,其具有相似的矿物组成,矿石主要矿物是绢云母、石英、黄铁矿,次要矿物是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方解石、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黝铜矿和自然金、自然银、金银矿、碲银矿等;其中黄铁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根据穿插关系和矿物共生组合,大尹格庄金矿床内成矿作用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分别是黄铁矿-石英-绢云母阶段(I)、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方解石-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Ⅳ)。各个成矿阶段的黄铁矿的晶体形态标型研究表明,成矿Ⅰ阶段黄铁矿以粗粒自形立方体为主,含有少量五角十二面体;成矿Ⅱ和Ⅲ阶段黄铁矿以细粒五角十二面体为主,且具有更多五角十二面体、八面体和立方体形成的聚形;成矿Ⅳ阶段主要为细粒立方体晶形。不同矿体各个成矿阶段的硫化物的δ~(34)S值集中在4.58‰~7.54‰,具有一定的塔式效应,正向偏离陨石硫,与胶东地区胶东群变质岩、围岩花岗岩类δ~(34)S比较接近,指示大尹格庄金矿床各个成矿阶段的矿石硫源总体一致,与胶东群变质岩和中生代花岗岩间具有继承演化关系。此外,从成矿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Ⅳ阶段,大尹格庄金矿床矿石硫化物δ~(34)S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反映了成矿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化趋势:Ⅰ阶段为较高温度(330~350℃)、快速冷却、低过饱和度、低氧逸度和硫逸度的成矿环境;Ⅱ和Ⅲ阶段黄铁矿形成于中-低温(200~300℃)、成矿流体过饱和度高、高氧逸度和硫逸度、缓慢冷却同时物质供应充分的成矿环境;Ⅳ阶段处于较低温度(200℃)、热液流体过饱和度较低、低氧逸度和硫逸度、同时物质供应不足的成矿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