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基于谱分解的断层自动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地震勘探解释系统的基础上,以物理地震学为理论基础,利用谱分解、地震信号处理中的偏移技术、模式识别中的分级聚类算法和最小二乘法,提出了自动提取断棱衍射、识别断层的思想.仿真结果表明该思想和方法是可行的.本方法还可用于岩性地球物理勘探.  相似文献   
142.
用布龙园位错模式测定道孚地区1974~1983年间发生的42次M_L在2.5至3.6的小震震源参数,结果表明道孚6.9级地震前2年多时间小震应力降明显增大,这些小震主要集中在道孚地震破裂带的西北侧附近,相应于小震活动和形变测量确定的断裂带“闭锁段”端部应力集中的部位,这说明高应力降可能与构造应力的状态有关。同时研究了对等时段滑动采样对P波谱参数的影响,统计结果表明,改变采样部位不影响拐角频率fo的数值;在震中距Δ=120公里时,采样区间向后移动2秒,谱的零频值Ω_o会降低16%左右。从频谱曲线上得到拐角频率fo的不确定数是1.31,地震矩M_o的不确定数是1.43。采用平均的方法,可将应力降Δσ的不确定数由2.4降到1.6。  相似文献   
143.
蒙脱石类质同象置换的IR和ESR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望治  黎文辉 《矿物学报》1990,10(3):248-254
对7个不同产地的蒙脱石样品提纯钠化后由化学分析得到它们的化学结构式。用红外吸收光谱(IR)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对这7个具有不同四面体和八面体内阳离子类质同象置换量蒙脱石样品进行了研究。IR吸收谱中R—OH振动和R—O—Si振动吸收带均随置换情况不同而变化。ESR谱表明Fe~(3+)离子在蒙脱石中有不同对称性的位置,并由于类质同象置换的不同,共振信号也有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4.
从雷电脉冲谱推算出低电离层等效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低电离层-地面波导中电波传播的波导模理论出发,分析了雷电产生的电磁脉冲(LEP)谱随距离变化与低电离层结构之间关系。利用LEP谱中干扰最小值时的频率与指数电离层模式参量的关系得出低电离层等效模拟参量。从我们观测出的LEP数据得出指数电离层等效参量是:在白天β=0.3km-1,hi=70km;在夜间β=0.5km-1,hi=88km。并指出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观测出低电离层在时间上和地理位置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5.
A quantifica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dependence among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s important for investigating the properties of intense storms as well as flood or flash-flood related hazards. Extreme value theor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hydrologic sciences and hydraulic engineering. However, rigorous approaches to quantify dependence structures among extreme values in space and time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Previous researchers have quantified the dependence among extreme values through the concept of (pairwise bivariate) tail dependence coefficients. For estimation of the tail dependence coefficients, we apply a recently developed method [Kuhn G. On dependence and extremes. PhD thesis (Advisor: C. Klüppelberg), Munic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6] which utilized the multivariate tail dependence function of a subclass of elliptical copulas. This study extends the previous approach in the context of space and time by considering pairs of spatial grids in South America and quantifying the dependence among precipitation extremes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at each spatial grid. In addition, Kendall’s τ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pairwise copula correlation (for an elliptical copula) of precipitation between all grids in South America. The geospatial–temporal dependence measures are applied to precipitation observations from 1940 to 2005 as well as simulations from the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version 3 (CCSM3) for 1940–2099. New insights are obtained regarding the spatio-temporal dependence structures for precipitation over South America both with regard to correlation as well as tail dependence.  相似文献   
146.
《Comptes Rendus Geoscience》2015,347(3):153-158
The 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exoplanets have made huge progresses since the first discoveries in the late 1990s. In particular, the independent measurement of the mass and radius of planets, by combining the transit and radial-velocity techniques, allowed exploring their density and hence,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 With CoRoT (2007–2012), the pioneering CNES space-based mission in this investigation, about thirty new planets were characterized. CoRoT has enhanced the diversity of giant exoplanets and discovered the first telluric exoplanet. Following CoRoT, the NASA Kepler mission has extended our knowledge to small size planets, multiple systems and planets orbiting binaries. Exploring these new worlds will continue with the NASA/TESS (2017) and ESA/PLATO (2024) missions.  相似文献   
147.
将欧洲及其毗邻地区以及美国的部分近场强震记录按照震源机制进行分组,详细的分析了震源机制对水平和竖向分量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系数以及竖向与水平向反应谱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震源机制对震级不同的地震动以及地震动不同分量反应谱的影响程度不同;震源机制不仅影响反应谱峰值大小以及峰值位置,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反应谱的形状.  相似文献   
148.
盈江5.8级和缅甸7.2级地震前电磁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2010年10月-2011年3月云南通海ELF地震台站观测的电磁场资料,研究发现该资料变化与2011年发生在中国大陆"3·10"盈江5.8级及"3·24"缅甸7.2级地震存在以下关系,(1)470~1 Hz的磁场自功率密度谱(PSD)在2011年盈江5.8和缅甸7.2级地震前出现了脉冲丛集异常,异常幅度分别比正常月份变化约1~3个数量级.异常的幅度与观测点的电极方位和信号的频率有密切的关系.(2)2011年3月10日盈江地震的异常变化是先从地壳的深部向浅部发展,在震前25天2.6 km处的电阻率开始发生变化,震前10天400 m处的电阻率变化,出现了勺形的变化形态,阻抗相位同步变化.3月24日的缅甸7.2级地震,震前10天深部、浅部的电阻率同步发生了大幅度变化,阻抗相位发生转折,这可能是强震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49.
本文论述了广东鼎湖钼矿区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和植物波谱特征,并对该区的TM图像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与应用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钼矿区的植物波谱反射率与TM灰度值均比对照区的高,经K-L变换后的TM假彩色合成影像上,钼矿区呈现的形状、色调均与对照区有明显区别,研究区TM影像特征主要受植物叶中的铝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在植被覆盖区用生物地球化学遥感探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0.
谱矩方法可以对数据的表面形貌做较为细致的描述.它以随机过程为理论基础,用各阶谱矩及统计不变量等具体的参数表征表面的几何形态,算术平均顶点曲率是一种基于四阶谱矩的统计不变量.通常,埋深不同的场源所引起的磁异常尺度不同,从曲率的角度来理解即为磁异常曲面的弯曲程度不同.因此,本文应用算术平均顶点曲率提取磁异常的几何信息,并将所提取的信息用于场源深度的反演.理论上推导了基于谱矩的球状磁源体和板状磁源体的反演公式,得到了场源深度与磁异常、曲率之间的关系式.结合理论模型计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并与欧拉反褶积方法进行对比.与传统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快速简单,无需调节参数,且有较好的反演精度.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塔里木盆地航磁异常的反演和解释中,反演出的磁源体深度可满足区域磁异常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要求,为克拉通沉积盆地磁异常源的深度划分提供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