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52篇
  免费   1715篇
  国内免费   2610篇
测绘学   1083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656篇
地质学   9663篇
海洋学   651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1187篇
自然地理   535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66篇
  2022年   432篇
  2021年   514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485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469篇
  2014年   830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551篇
  2009年   547篇
  2008年   535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419篇
  2005年   396篇
  2004年   387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355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313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52篇
  1993年   237篇
  1992年   276篇
  1991年   190篇
  1990年   251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海水中镉(Ⅱ)与水合氧化钛无机离子交换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化学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是海水中元素的迁移和变化规律的探索。已经发现,这是与海水中的水合氧化物、粘土矿物和若干有机物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密切相关的。在本文中无机离子交换剂是水合氧化钛,金属元素为镉,作为这一方面系统研究工作(在这系列工作中,  相似文献   
42.
西太平洋暖池变异及其对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热带太平洋上层XBT温度资料,分析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区(0°~16°N,125°~145°E)上层海洋的变化特征以及与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区的垂向温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尤其在次表层(120~200m)的变化最为明显.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明显早于西太平洋次表层的海温异常.分析发现,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温异常是导致整个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场变异的关键区,当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次表层冷暖信号加强时,3~4个月后西太平洋海温场出现大范围的冷暖异常.  相似文献   
43.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44.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6):F0002-F0002
10月23日,国家海洋局召开了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大会。参加十七大会议的两位代表——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志辉和"大洋一号"船船长陆会胜作了报告。会议  相似文献   
45.
引物退火控制技术在差异表达基因克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年以来,分离差异表达基因的方法仅限于差异筛选cDNA文库,直到1992年Liang等[1]发明了一种检测基因转录模式的方法,即mRNA差异显示技  相似文献   
46.
黄东海及邻近陆架晚第四纪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年来黄东海晚第四纪地层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层序地层模式,即:本区域的海平面呈阶梯式变化,可区分为低水位、海侵、高水位3大沉积体系域。  相似文献   
47.
该文对目前工业上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综述。对一步碳化法、两步碳化法、多段喷雾碳化法、旋转填充床碳化反应器碳化技术制备链形、纺锤形、球形、立方形等不同形状的纳米碳酸钙材料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48.
三传感器波浪水槽二次反射主动吸收方法是加拿大科学院水力中心最近开发的一种水槽反射波控制技术。该法在造波板前 1~ 2倍波长处布置 3个传感器 ,通过入反射波分离方法得到准确的入反射波参数 ,以此调整造波信号 ,有效地吸收由建筑物反射回到造波板的二次反射波。文中在分析波浪水槽二次反射吸收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介绍了加拿大水力中心对现有方法的改进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49.
“大洋一号”勘查技术体系的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海洋学研究》2005,23(4):61-65
介绍了"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在近1年的改装施工后所建立的现代化船舶勘查技术体系.由于引进了世界先进的调查设备,自主研发和改造了深海浅地层岩芯钻等大型调查设备,自主设计并完成了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同时对实验室、住舱等工作、生活环境进行了改造,"大洋一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已集成了具有高精度水下定位、全覆盖地形地貌、可视化海底取样、地球物理(重、磁、震、浅地层)、深拖(声学、光学)、成矿环境(水文、化学)和生物等专业设备的联合探测分析系统,实现了各系统的科学同步作业和信息融合,大大提高了我国海洋科学考察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使我国的深海探测技术和方法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50.
中国东海2万年来海平面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拟通过中国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平面对比分析,来获得东海构造沉降数据。但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断裂作用对中国东海150m以深海域相对海平面的变化有重要影响。这种作用使东海150m以深海底至少下降了30m,这是我国学者先前误认为中国东海末次冰盛期最低海面位置位于现今海面下150~160m一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水与冰川重力均衡、沉积物压实和构造沉降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重力均衡不足、沉积物压实作用微弱,构造沉降是造成东海相对海平面与全球海面之间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同时发现东海构造沉降随水深呈规律性变化。断裂作用的表现结果所赋予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与认识是,在17kaB.P.以前,中国东海水深150~160m一带是1个相对隆起带,其存在对陆架区圈闭和捕获中国大陆古水系和沉积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