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9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吉林省氟中毒病区水文质地特征及防氟改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饮水中氟的来源,将全省氟中毒划分为深循环热水型、火山活动—地下水富集型、地下水运移富集型和淋溶富集型4种类型。1、深循环热水型:水中氟来源于花岗岩浆的释放,可采用白垩系裂隙孔隙水和玄武岩孔洞裂隙水改水防氟。2、火山活动—地下水富集型:氟来源于古近系、新近系火山活动期间岩浆中氟的释放,可用白垩系泉水村组孔隙裂隙水改水防氟。3、地下水运移富集型:地下水氟来源于大兴安岭,东部高平原和松辽分水岭岩石中氟的风化、淋溶,并在运移至松嫩平原的地下水区域径流—汇水区和汇水区富集形成高氟水,可用新近系泰康、大安组裂隙孔隙水;白垩系明水、四方台和嫩江组孔隙裂隙水改水防氟。4、淋溶富集型:地下水中氟来源于黄土状亚粘土和亚粘土中的氟的溶出,可用白垩系青山口组孔隙裂隙水改水防氟。  相似文献   
102.
103.
正今年春节前夕,我坐在大巴车上,从长沙向南疾驰两百公里,不用看表,也不用看地图,当车窗外天空的颜色慢慢变灰,公路两旁房子的外墙依次变黑,树叶渐渐看不出绿色……这就是我的故乡——冷水江的原风景。这座城市只比我们大十几岁,曾经迅速膨胀,现正迅速衰老。我一直担心,冷水江有一天会突然消失。直到我的双脚踏上了这片黑色的犹如肺痨病人脸色般的土地,心里才稍感踏实。至少,我的故乡还真实地存在于这个星球上。  相似文献   
104.
谷新波  司瑶冰  杨武杰 《气象》2007,33(S1):127-130
对呼和浩特2000年11月至2001年2月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期间的大气稳定度、温度、风速、气压、湿度等气象条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3.48%。经分析知,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相关的重要气象因子为:近地层大气稳定度和相对湿度(即第一主成分,其贡献率为44.74%)、日最高与最低温差和地面风速(即第二主成分,其贡献率为25.69%)、24小时变压(即第三主成分,其贡献率13.3%)。  相似文献   
105.
恒河流域地下水舡中毒事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对恒河流域地下水舡中毒例案的时空演变、生态效应和成因的分析,指出中国正在开展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应从恒河流域舡中毒事件中吸取教训,尤其应关注中国长江流域发现的Cd异常带。沿江各省应有全局观念,把长江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开展Cd异常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6.
陕南硒中毒区地层时代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雒昆利 《地质论评》2003,49(4):383-388
本文通过对南秦岭大巴山的紫阳县典型硒中毒区双安乡闹热村所在地及邻区分布的基岩的岩石类型、岩相和层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紫阳县双安乡闹热村硒中毒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鲁家坪组下部厚约40余米的富硒高硫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该层位可以和云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部和贵州牛蹄塘组下部的地层对比。该层岩石含硒量为10~56mg/kg,平均为32mg/kg左右,是大巴山地区所有地层和岩石中含硒量最高的。该硒中毒区主要几块高硒田块(土壤含硒量为16~36mg/kg)下部分布的就是这套高硒的早寒武世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地层。  相似文献   
107.
山东高密地区高F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高密地区F中毒是由饮用水引起的。根据国家饮用水的标准,F〉1mg/L称为高F地下水。高密地区北部六镇地下水的F含量一般为5mg/L,极值达到18.00mg/L,当地居民长期饮用高F水,对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高F地下水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高密地区的地势南高北低,最高海拔92m,最低海拔7.5m。地下水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源,水位标高由南向北逐渐降低。通过对高密市的地理、地貌、岩石、水化学类型等特征的分析,阐明了高密市高F地下水的成因,并且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8.
罗先香  慕山 《吉林地质》1998,17(2):70-75
作者在黑龙江省某地区采集大量地下水样品,针对与氟(F^-)可形成络合物的中心离子进行化验,采用化学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物理化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氟病与饮用水中氟的存在形式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引起氟病异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9.
杏林虾池日本对虾死亡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0年11月17日至12月2日对杏林虾池水体理化因子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11月17日开始发生的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 Bate)死亡的原因是虾池水体中NH4^ -N含量过高,致使日本对虾生活环境突然发生变化,虾体内部代谢紊乱,导致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10.
Drinking water-type fluorosis is the most harmful endemic disease in China with the largest number of sufferers. Alth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o alter water sources to lower fluoride level h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spread of this kind of endemic disease, its prevalence could not thoroughly be stopped because the high-fluorid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in these endemically diseased areas could still do harm to human health through food chai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 more deep-going study on the drinking water-type fluoros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 fluorin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on crops and human health in the hot spring-type fluorosis-diseased areas, local water, paddy soil, rice, whole vegetables and soils around their roots were sampled for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s in fluorosis-free areas which are similar to the fluorosis-diseased areas both in natural background and in social background. It is indicated that rice and vegetables can accumulate water-soluble fluorine either in soils or in irrigating water, and different crops have different abilities of fixing fluorine. The contents of fluorine in different parts of vegetables in the fluorosis-diseased and fluorosis-free areas were statistically categori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orine contents of roots, tubers, leaves and flowers of vegetables in the fluorosis-diseased areas are 3.56, 1.17, 3.07 and 3.23 mg/kg, respectively. However,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in the fluorosis-free areas, the fluorine contents are 2.17, 0.70, 1.91 and 2.52 mg/kg, respectively. Moreover, different parts of a crop also show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luorine fixation abilities.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fluorine contents of the strongly metabolic parts are relatively high. For example, the fluofine contents of roots, leaves and flowers of vegetables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stems. The fluorine fixation ability of seeds is very weak.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human bod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