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231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通过对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总结勉略宁三角区南部成矿带的找矿标志为:①地层为元古宇基底变质火山岩系及靠近该岩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②呈NE—NNE向的断裂构造活动发育;③沿构造充填的中基性—基性岩脉发育区;④Au、Ag、Cu、Zn等为代表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对研究区进行成矿条件分析,认为区内具有寻找与断裂构造有关金矿的有利条件。首先选用激电中梯法在矿区快速准确地圈定了Ⅰ、Ⅱ两个NE向平行排列的高极化率、中低电阻率异常带,然后垂直异常带布置了两条单极—偶极测深及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译,预测这两个异常带是由两个隐伏的含矿断裂构造引起的。布置硐探工程进行验证,在Ⅰ号异常带下部发现一条含多金属硫化物的石英脉型金矿体,推测规模和强度均大于Ⅰ号的Ⅱ号异常带下部存在更大规模的金矿体。  相似文献   
282.
关于虹吸管的清洗,有不少同行曾作过介绍。本人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一个更为简便实用的方法:先准备一根足够长的细线和一大一小两团脱脂棉,把这两团脱脂棉间隔一定距离系在细线中间,然后把细线的一头放人虹吸管较粗一端的口部,对着打开的水龙头,让细线的一头随水流出虹吸管的细口端。这样就可在虹吸管的两端握住细线两头来回拉动,使中间系着的两束脱脂棉吸水后与虹吸管壁充分接触,从而安全有效地清洗虹吸管。清洗时也可向虹吸管内加几滴洗洁精,洗干净后用清水冲洗即可。  相似文献   
283.
岩石中间主应力效应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德欣 《山地学报》2003,21(2):246-251
广泛地查阅了国内外参考文献,比较全面系统地收集了九种岩石真三轴压力试验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普遍存在着中间主应力效应,增大中间主应力值可以提高岩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且提高的程度因岩石种类、小主应力值大小等因素的不同而在14%至44%范围内变化。对现有的岩石强度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以各种岩石强度理论特别是八面体剪应力强度理论和双剪应力强度理论为基础,结合试验资料,推荐了一个既应用方便、又与试验数据吻合性好的六参数强度准则:τ13=b0 b1σm b2uσ^2 b3uσ^2 b3uσ^2 b4uσ^3 bSτ12。  相似文献   
284.
谢新生  王维襄 《中国地震》2002,18(2):166-174
许多震例表明,地震可以形成共轭破裂,地震震源处,其温度和压力与地壳浅处及地表不同,温,压越高,共轭破裂角越大。随着深度的变浅(温,压减小),地震共轭破裂角减小,地震烈度共轭角也减小,本文用数学力学方法和岩石力学实验结果,探讨了海城地震共轭破裂及极限主应力随地壳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85.
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地震测深结果均表明,颇大的艾力格庙──锡林浩特“中间地块”(由Pt1by和Pt3al组成)可能是不存在的。锡林浩特等微大陆碎块,充其量不过是晚华力西褶皱带内彼此分隔的极小型移置体。把几个不连续的小型移置体牵强的连接成巨大的“中间地块”[1,2],是不切实际的。应该把“中间地块”改划为艾力格庙──锡林浩特晚华力西地槽褶皱带。  相似文献   
286.
利用岩石声发射凯塞效应测定岩体地应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砂岩在整个变形阶段的声发射信号特征可划分为加载初期、压密阶段、裂纹稳定扩展阶段、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砂岩破坏阶段5部分。利用岩样声发射信号的特征,确定出岩石的凯塞效应点与其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的起始点相对应,并进一步得出岩石凯塞效应点的上限为裂纹稳定扩展阶段的终点,裂纹非稳定扩展阶段的起始点。凯塞效应点受岩样两端面的平行度、压机加载速率等有关,岩样端面不平整,在加载初期会有强烈的声发射信号;压机加载速率过大,声发射信号可能显示不出来或被后续更强的声发射信号所掩盖。计算出深度为670m处巷道周围天然应力3个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在现场用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测得的天然应力相比,其数值基本一致,但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287.
本文采用特征线方法和激波装配法,对磁流体中间激波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 2→4型中间激波通过向下游发出后向慢压缩波使下游态磁场减幅,通过向上游发出前向快压缩波使上游态磁场增幅,以致2→4型中间激波迅速经导灭激波向慢激波转化;所发出的前向快压缩波经非线性变陡形成快激波。(2)1→3型中间激波首先通过向下游发出前向慢稀疏波而很快变成1→3=4型临界中间激波,并瞬间转变为由前向快激波和前向2→4型中间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其中,2→4型中间激波可在其前导快激波的下游传播较远的距离,有可能为 IAU 附近的飞船观测到,但最终导灭激波转变为慢激波。  相似文献   
288.
震源应力降、错动速度及突发失稳判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绳祖 《地震地质》1990,12(3):237-242
震源参数的构造物理方法分析结果和实际震例资料表明,断层错动速度Vsei与应力降△τsei成正比关系,而二者的比值Ω(=Vsei/△τsei)受主应力作用方向(以错动角θ表示)的影响。对于大量震例来说,比值Ω的频数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其平均值约为0.092,相当于震源的优势错动角60—61°。Vsei与△τsei之间的正比关系进一步证明选用应力降作为震源突发失稳判别指标的合理性。Ω对θ的依存关系,则有可能为估计主应力方向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9.
提出了两种在作二维线弹性问题有限单元分析时根据区域内部应力方向观测结果反演区域边界作用力的方法,即约束反演法和应力张量拟合法.用边界受力的圆盘问题对方法的有效性作了检验.应用所提出的反演方法,根据中国东部及附近地区的主压应力轴方向观测结果,采用二维线弹性有限单元模型,反演出了周围板块边界作用力的相对大小.结果表明,为了在总体上拟合观测资料,菲律宾海板块沿琉球岛弧对中国东部的挤压力不可能太大;台湾地区受到的指向北西方向的挤压力很强;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方向的挤压与北部西伯利亚地台的抵挡,二者的联合作用可以成为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主压应力轴取北东东方向的原因.在反演出的边界力作用下,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之间出现一片低剪应力区,正好与少震区的位置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290.
山字型构造为一种复杂的扭动构造体系,自从李四光教授提出以来,已有许多弹性解及数值解。本文以流变学理论研究了山字型构造的非稳定构造应力场,比较实际地反映出山字型构造体系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发生、发展及形成规律。 本文在解决混合边界条件的弹性解答前提下,采用对应原理,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得出山字型构造的粘弹性解答。最后给出了山字型构造初期、中期、晚期的构造主应力迹线及等值线图(12幅),据此对三个时期的山字型构造各部位的构造形迹进行分析,并得出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