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试验研究分毒素累积和解毒两个阶段,丈蛤(Meretrix meretrix)对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累积能力试验中每天投喂一定量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定期测定丈蛤体内的毒素含量;解毒试验通过投喂饵料和水体消毒的“内排外解...  相似文献   
102.
以美人蕉、芦苇、香蒲、黄色鸢尾、水菖蒲、茭白为供试植物,以河沙和青砂为供试基质,通过模拟不同的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了植物生长特征及其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河沙处理相比,河沙+蚯蚓处理和河沙+青砂+蚯蚓处理中美人蕉的株高分别增加了42%和47%,叶长分别增加了36%和49%,株径分别增加了28%和20%;同样地,黄花鸢尾的株高分别增加了33%和23%,叶长分别增加了39%和29%,且水菖蒲的株高分别增加了53%和32%.与河沙处理相比,河沙+蚯蚓处理,河沙+青砂+蚯蚓处理中水菖蒲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20%和30%,黄花鸢尾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59%和65%,美人蕉的SPAD值分别增加了18%和11%.与对照人工湿地(CK)相比,人工湿地Ⅰ(河沙+植物)、人工湿地Ⅱ(河沙+植物+蚯蚓)和人工湿地Ⅲ(河沙+青砂+植物+蚯蚓)对COD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20%,24%和26%,对TP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4%,15%和19%,对NH4-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17%,23%和21%,对TN的去除率分别增加了5%,15%和12%.人工湿地Ⅱ中茭白、芦苇、水菖蒲和黄花鸢尾的密度高于人工湿地Ⅲ.粒径较小的河沙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氮的去除,而粒径较大的青砂对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3.
104.
针对农村生活源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水体,合理利用自然地形,采用多级潜流人工湿地与阶梯多级表面流湿地复合的湿地水净化系统,并选取合适的湿地植物,保障人工湿地的正常代谢。设计人工湿地处理能力为3.5万m3/d,人工湿地面积45 hm2。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可基本实现水质净化目标,使其达到景观水体标准,不仅有效保障处理水质,可营造城市水景,通过充分发挥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改善研究区所在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生态湿地技术在我国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湿地植物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途径成为新的挑战。将湿地植物刈割并移至陆地生态系统是水体系统污染控制的终极途径之一。概述了在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背景下,湿地植物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潜在途径。以南方某133.3 hm2规模化湿地为例进行估算,通过植物刈割,可以直接带走450kg/a磷、9 540 kg/a氮,从而避免潜在二次污染。总结了植物刈割的方法、参数及对湿地的影响。综述了刈割转移生物质的几种潜在后续利用方式:燃料、纤维、工业材料、饲料、肥料及生物炭等。指出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背景下,湿地生物质资源二次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深远的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正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表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R)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H)资料,完成1~2题。  相似文献   
107.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数量与污染物去除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探讨处理微污染河水的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数量及其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在野外构建芦竹(Arundo donax)、菖蒲(Acorus calamus)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并设置空白湿地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栽种植物对人工湿地中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具有一定作用,但对总磷(TP)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去除影响较小.实验人工湿地中,下层基质中的微生物数量低于上层基质.芦竹湿地中,上层基质和下层基质微生物数量的典型变量具有线性关系(R2>0.9).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数量与水温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栽种植物能够增加人工湿地的微生物数量.人工湿地微生物数量与NH4+—N、TP和CODMn的去除率不相关,但与TN去除率显著正相关.栽种植物能够改善人工湿地微生物数量与TN去除率之间的关系,但植物种类对微生物脱氮作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8.
泉河是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一条重要的河流,工业点源、农业面源污染使得泉河污染,水质超标。为净化水质,建设了泉河河道走廊人工湿地工程,总长度23km,规模319.7hm2,总投资5170万元。主要采用河道滞留塘+表面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汶上县污水处理厂外排水、沿河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及农田退水,污水处理规模2.0万m3/d。工程2010年10月开工,2011年6月建成并正常运行。通过1a多的运行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工程具有较高的污染负荷去除率,实现了河道的生态修复和沿河生态环境治理,泉河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9.
本文阐释了现阶段水平定向穿越泥浆回收系统原理,方法以及使用,是现阶段广大用户在施工过程需要多加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10.
近日,一场针对违规用地行为的大清查在庆安县拉开序幕。这是庆安县国土资源局决定利用两个月左右时间,在全县辖区内开展一次彻底的建设项目用地执法检查工作,旨在查处违法、规范用地、净化市场环境,还大地于清风,利项目于健康,助发展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