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8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871篇
测绘学   515篇
大气科学   1441篇
地球物理   652篇
地质学   1085篇
海洋学   81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362篇
自然地理   730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46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65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74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81.
场地地震稳定性一直是岩土工程和工程抗震领域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一套基于ArcGIS评价场地地震稳定性的技术方法,即将Arc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分析处理主要影响场地地震稳定性的因素,最终得出场地地震稳定性区划图。该方法中ArcGIS可将众因素分散的基础数据处理成系统的数字化与可视化的属性数据库和空间数据库,并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运算和等级自动划分;而层次分析法是数据运算的基础,该方法分别对各个因素内部不同区域的特性和各要素之间对场地地震稳定性影响的权重进行定量分析,以便在ArcGIS中进行叠加运算。以唐山地区为例,对上述方法进行了专题论证,得出该地区的场地地震稳定性的等级区划图,划分的区域与地震灾害专家对唐山大地震发生三天后拍摄的航拍片的解译进行对比,结果基本吻合。这验证了本文所用技术方法在分析场地地震稳定性方面的适用性,为我国的防灾减灾计划和国土资源的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82.
根据2001年至2010年间"中国知网"针对《四川地震》进行的统计,简要分析了影响《四川地震》期刊质量的几个指标。结果表明,机构用户数量在2001年至2010年间一直在增加,但发行范围是稳定的,这说明地震专业性期刊的阅读者是特定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且在同一时期的来稿数量保持稳定也说明了期刊的稿源也局限在特定研究机构内;同时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反馈意见知道:影响因子的主要贡献因素是地震台站监测仪器革新技术和有关地震台站技术管理方面的文章;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的前兆观测项目分析这一类资料性文章是《四川地震》影响因子的次要贡献因素;其他类型文章的贡献还要小些。可以看出,地震台站观测技术创新型文章是《四川地震》期刊提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83.
提出伪卫星增强条件下的北斗定位与授时方法,推导相应的定位及授时算法,利用仿真数据完成伪卫星增强下的北斗地面和空中用户DOP值分析,分析伪卫星布站需求,论证了地面用户和空中用户的定位和授时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伪卫星增强是提高北斗系统服务的有效技术途径,在区域范围内布设4颗左右伪卫星可以获得优于1.32左右的PDOP值,地面用户的位置精度达到1.3 m左右,授时精度达到1.6 ns左右,空中用户的位置精度达到1.5 m左右,授时精度达到2.4 ns左右,其中高程精度和授时精度均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884.
通过对GPS卫星观测的DOP值进行大量统计分析,提出了GPS不可用率的概念对定位坐标分量依赖于卫星高度角灵敏度进行描述和评价,通过对GPS不可用率进行建模并利用小波变换和多项式拟合等方法分析灵敏度同卫星高度角之间的关系,推算出特定测站灵敏度最大值对应的高度角,并根据上述模型对全球多个IGS站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85.
<正>在气候变化的驱动因子中,气溶胶和云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仍然是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WG1)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总结了有关云和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从观测、理论以及模式角度评估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响应~([1]),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886.
六种不同煤阶煤的品质因子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6种不同煤阶煤的弹性测试,分析了煤岩变质程度(以镜质组最大反射率表示)与煤岩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煤岩速度与品质因子之间的关系及纵波与横波品质因子的各向异性特征.研究发现:煤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纵波、横波品质因子均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垂直层理方向的波速与品质因子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好于走向与倾向方向;垂直层理方向的纵波与横波品质因子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可达93.5%;煤岩的三方向品质因子存在各向异性,且强于速度的各向异性.通过横波品质因子与纵波品质因子间相互换算的理论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室实测结果的对比,证明了该理论公式的可靠性,误差小于10%,为多分量转换波的吸收衰减补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7.
选取山东省3个洞体应变台2007-2011年观测数据,分析资料的完整性、内在质量及干扰因素.结果表明:①观测资料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好;②仪器零漂满足设计指标要求;③M2波振幅因子相对误差和相对噪声水平达到Ⅰ类应变台标准;④仪器更新后观测质量提升;⑤洞体应变观测主要受仪器调修、气压、降雨和观测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88.
为了探明介质的非完全弹性对瑞利型槽波传播的影响以及利用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反演煤层碳化程度、裂隙、煤层厚度等煤层属性,在本文中,我们将复速度引入瑞利型槽波频散方程,计算了煤层瑞利型槽波的品质因子Q_R曲线;采用控制变量法,分析了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随煤层厚度、煤层纵横波品质因子以及围岩纵横波品质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曲线与群速度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埃里相(Airy-phase)频率附近瑞利型槽波的品质因子Q_R最小,且埃里相频率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减小;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随煤层横波品质因子Q_(S2)的增大而增大。利用瑞利型槽波品质因子Q_R曲线可以实现对瑞利型槽波的吸收衰减进行补偿、对煤层厚度进行预测以及岩性成像。  相似文献   
889.
空间粒子探测中,几何因子是反演粒子能谱的关键参数.传统的几何因子以探测器的实际结构为输入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获得.由于传统的几何因子没有考虑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以及不同能档间粒子干扰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降低了数据反演的准确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几何因子计算方法,该方法的思想是在GEANT4程序中对探测器的实际结构建模、考虑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通过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得到探测器对不同能档粒子的响应函数,并计算干扰粒子对几何因子的影响,最终得到探测器不同能档的几何因子.利用该方法获得的改进几何因子对我国风云三号卫星高能质子探测器的数据进行了反演,反演后的能谱更加符合空间物理公认的幂律谱分布,与POES卫星的实测结果比对表明:风云三号卫星数据与卫星的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反演的质量.  相似文献   
890.
祁连山不同海拔氮磷循环细菌数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山植被的水源涵养作用对于维持黑河的流量至关重要,地下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维持了地上植被的稳定,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冰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上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的数量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氮磷循环细菌的数量下降;随海拔升高,硝化细菌相对减少,而反硝化细菌和固氮细菌呈增多的趋势. 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主要受地下生物量和土壤pH值的影响,而反硝化细菌、固氮细菌、解磷细菌和植酸矿化细菌主要受植被盖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聚类分析表明,低海拔(E1-2 905 m和E2-3 128 m)浅层土壤(0~40 cm)聚类,而其深层土壤(60 cm)与高海拔(E3-4 130 m)土壤聚类,说明高海拔处土壤发育与低海拔处深层土壤的早期发育相类似. 研究表明,高山地区氮磷循环细菌数量的变化受到海拔主导下植被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