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340篇
海洋学   7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中国的遗迹化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一鸣 《矿物岩石》2001,21(3):205-207
中国的遗迹化石在20世纪后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前寒武纪遗迹化石与后生动物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将后生动物遗迹化石记录追索到1500Ma甚至1800Ma左右的元古宙早期;遗迹化石和遗迹组构与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的关系研究,描述了大量的遗迹化石,建立了多种地方性的遗迹相,遗迹组构研究开始渗透到遗迹学研究的众多方面;拓扑遗迹分析,将拓扑学与遗迹学紧密联系,创立了遗迹学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2.
伊乐藻—草鱼圈养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生生物的变化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养鱼对伊乐藻种植区(以下简称为有草区)和无草区水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区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有草区由于生长着茂密的水生植被,对环境压迫的缓冲能力增强,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无草区,有机物的沉降速率也大大低于无草区。与此相比,无草区对环境压迫的缓冲能力较差,水体浮游植物数量增加,富营养化加剧。通过本项实验可以看出,人工种植伊乐藻对养鱼区水质有着明显地控制作用,是发展生态渔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3.
A.Azzarli 《第四纪研究》1992,12(2):187-189
哺乳动物是十分有用的地层对比工具。一些欧洲国家提出了高分辨率的地层划分表。尽管对这些划分的大轮廓没有什么不同意见,但对这些地层表进行细致的比较便不难发现相互间不容忽视的差别。这里作者并不打算讨论欧洲哺乳动物地层学的所有问题,而只是集中讨论感兴趣的几个主要问题,以期能引起一些建设性的讨论,增进对更新世事件  相似文献   
84.
南极鳕鱼食性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5.
86.
采用大量资料分析发现:气候对恒温动物体型大小有显著影响,气候是恒温动物体型大小演化的重要外界条件,气候向干燥寒冷变化时,恒温动物体型增大。因此,生活在较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较低纬度地区要大,相对干冷地区的恒温动物休型比湿热地区大。  相似文献   
87.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汝建 《地质科学》1995,30(2):139-146
南京湖山地区下二叠统孤峰组含有极丰富的放射虫化石,主要由阿尔拜虫类albaillellids.球形多囊虫类sphericalpolycystine和十字多囊虫类stauraxonpolvcystine组成。文章对部分化石进行了描述,并建立1新属新种。根据放射虫在地层中的分布,提出两个组合带,即Pseudoalbaillella fusiformis-P. longtanensis带和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带,并将这两个组合带与国内外时代大致相当的放射虫组合进行了比较,还讨论了这两个组合的时代。  相似文献   
88.
89.
陕西洛南中元古代的具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绪  翦万筹 《西北地质科学》1993,14(2):97-106,T001
文中所描述的化石是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具壳动物化石并首次发现于中元古代洛南群巡检司组的底部。根据洛南地区前寒武系的地层层序、同位素年龄以及叠层石的组合特征等,与天津蓟县剖面对比,巡检司组与蓟县的雾迷山组相当,已为国内外学者熟知,其推测年龄约为1200Ma。文中着重于对化石材料的形态描述,共描述了4属(其中新属2个),6个新种,1个相似种。这些材料说明1200Ma前已存在着具壳的后生动物。  相似文献   
90.
滇东南晚二叠世放射虫动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虫属原生动物门辐足纲放射虫亚纲中,具有重要化石记录的放射虫为多囊虫目泡沫虫亚目、罩笼虫亚目和阿尔拜虫亚目.关于罩笼虫亚目的地史分布,国内外存在强烈争论,Campbel[1]及国内教科书都记述为从寒武纪至第四纪;而著名放射虫古生物学者Fortn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