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80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双峰无齿蚌Anodonta bigibba(Heude)非寄生变态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3年4、5月份观察到双峰无齿蚌Anodonta bigibba(Heude)母体排出的不是钩介幼虫,而是幼蚌。幼蚌壳中具一呈似三角形、较厚的钩介幼虫外壳,其腹缘顶端具壳钩。幼蚌在原钩介幼虫壳缘生长了1—4环新壳,而且具育带纤毛的足、前后闭壳肌、管状鳃原基和肛门孔等。幼蚌在室内试养存活了39天,显示已具独立生活能力。研究表明,该蚌钩介幼虫在母体育儿囊中已经历并完成变态,发育成幼蚌。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一种非寄生变态发育的珠蚌类,对于研究我国珠蚌类的进化及与世界淡水贝类的亲缘关系有着重要价值。此外,鉴于双峰无齿蚌与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Lea)的成体壳形和发育生活史的不同,应恢复Heude建立的双峰无齿蚌的种名。  相似文献   
82.
L-DOPA对西施舌眼点幼虫附着变态诱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试验水体中添加化学诱导物的方法研究L-DOPA(L-多巴)对西施舌(Coelomctraantiquata)眼点幼虫附着变态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L-DOPA能诱导西施舌眼点幼虫变态,但对其附着的诱导效果不明显。用直径小于1 mm的细沙为附着基质,1×10-6mol/L的L-DOPA处理西施舌眼点幼虫12 h,变态率为73.3%,对照组为62.6%。浓度为1×10-7mol/L的L-DOPA处理西施舌幼虫12 h,生长速率为25.6%,对照组为14.7%,表明适当浓度的L-DOPA能促进西施舌幼虫的生长。在无沙附着的条件下,西施舌幼虫可正常附着变态,但生长速率较低且变态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3.
实验以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和各期幼体为试验材料,探讨了高盐和温度对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发育的影响,以及各期幼体对高盐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高盐胁迫和温度显著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时间和集中孵化时间(P0.05)。随盐度和温度升高,平均孵化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盐度30和温度32°C时孵化率最高。盐度由33升至36时孵化率由74.67%下降到50.79%,盐度39时孵化率仅为3.42%,盐度42无幼体孵出。受精卵最早可在7.5h左右完成幼体破膜孵化。同一温度下,初孵时间随盐度的升高而延长。盐度27—33和温度30—33°C时,受精卵集中于胚胎发育后的7.5—11.5h完成孵化,时间最短;溞状幼体对高盐胁迫的耐受性随变态发育逐渐提高,表现为Z3Z2Z1;糠虾各期幼体及仔虾P1—P3间耐盐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幼体的发育指数也随盐度升高而下降,盐度越高,幼体发育越慢。结果说明,高盐和低温会抑制凡纳滨对虾受精卵孵化和幼体变态,受精卵孵化的盐度上限在39—42之间。  相似文献   
84.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变成附着成体之前,有一个浮游幼体阶段。幼体的浮游生活短则几分钟。长达数月。一般来说,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的附着变态主要由外界环境因子和内源性因子控制,特别是外界环境因子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幼体附着和变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5.
几种诱导物质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钾(KCl)、γ-氨基丁酸(GABA)和足粘液相结合对皱纹盘鲍幼虫变态的影响,从中找出皱纹盘鲍幼虫诱导变态的最佳条件,为人工育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海水消毒净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态氧是指单态氧 O、臭氧 O3和它们的离子状态 ,以及它们在水中反应生成羟根自由基 OH,它们都是强氧化剂 ,其氧化电势仅次于氟。变态氧杀菌力强 ,菌谱宽 ;生成物为无毒物质 ,并能分解成氧 ,不产生二次污染 ,且有去色、去味、净化作用。产生变态氧的原料是空气 ,非常丰富廉价。已完成的海水消毒工程、饮用水、环境消毒设备得到用户的好评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消毒净化技术  相似文献   
87.
采用单一自由度独立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两个栉-华杂交组合HCH(栉孔扇贝长岛群体×华贵栉孔扇贝)和HJH(栉孔扇贝胶南群体×华贵栉孔扇贝)以及栉孔扇贝种内交配组合ZZ的胚胎发生及幼虫生长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和华贵栉孔扇贝的种间杂交F1在生长和发育的两个环节上是不一致的,在涉及器官及其功能形成的发育环节上,杂交表现负效应;而在涉及形态变化和增大的生长环节上,杂交表现正效应,存在杂种优势现象。两个杂交组合中,HJH综合效果较好,授精22h平均孵化率达到95.8%,与ZZ基本接近;30日龄平均变态率达61.5%,明显好于组合HCH的42.0%;8日龄幼虫平均大小达143.4μm×123.2μm,表现出更强的生长优势。这些结果为全面评价栉孔扇贝与华贵栉孔扇贝杂交体系应用价值和选配优良杂交组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本文通过大量实验,找出影响变态氧产量的诸多因素及变化趋势,提出了科学的调整方法。结合具体使用情况,提出了变态氧消毒净化技术的使用条件、使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9.
微生物膜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1].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泌胞外多糖类等有机物,在附着基的表面上形成细菌黏膜[1-2].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 NH3,附着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其他微细藻类开始在基质上附着,最终形成微生物膜[1-3].  相似文献   
90.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0lx、50lx、500lx和2000lx)和不同光照周期(24L:0D、14L:10D、10L:14D和0L:24D)对刺参(Apostichopus ja ponicus)浮游幼体存活、生长、发育及附着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显著影响刺参幼体的生长(P0.05),幼体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生长速度的高低顺序为:500lx50lx2000lx0lx,不同光照周期下生长速度的高低顺序为:14L:10D10L:14D24L:0D0L:24D。(2)不同光照强度下,幼体的存活率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增大;0L:24D光周期下的幼体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余3个光周期处理(P0.05)。(3)4种光照强度下,500lx处理组的幼体发育最快,9d时樽形幼体的发生率为30.9%,0lx处理组樽形幼体的发生率仅为5.2%,且致畸率高达17.7%,显著高于其他光照强度处理(P0.05);4种光照周期下,10L:14D光照周期下的幼体发育最快,9d时樽形幼体的发生率为34.8%,显著高于其余光周期处理组(P0.05)。(4)幼体在不同光照强度和光照周期下变态率的大小顺序分别为:50lx500lx2000lx0lx,10L:14D14L:10D24L:0D0L:24D,光照强度与光照周期均显著影响幼体的变态(P0.05)。可见,提供一定的光照对刺参浮游幼体的生长发育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