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451篇
海洋学   5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9年   2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7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5年   1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拓宽古生物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古生物学应加强横向联系,与其他有关学科相互渗透,扩大研究领域,拓宽研究内容、利用新技术,包括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现代生物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与沉积岩石学研究结合起来,提高古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给国家生产建设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2.
中国泥盆纪珊瑚的生物地理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卫华 《地层学杂志》1993,17(4):277-280
<正> 古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古生物地理区系是判断古板块位置、重建古地理最有力的证据,因此它与古地磁学和古气候学是构成现代古地理学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63.
西秦岭南缘勉略构造带主要地质特征   总被引:39,自引:10,他引:29  
西秦岭勉略构造带现今呈近东西-北西西向民菜布,是以自北而南多层次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为骨架的向南突出的巨型复合断裂弧形构造带。该带原为西秦岭微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古缝合带,发育有俯冲和碰撞两期变形构造,以主造山碰撞晚期的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为显著特征。初步确定发育OIB以及N-MORB和E-MORB型玄武岩,代表了洋人舅发育的物质记录。根据已有的年代学和古生物化石研究结果,认为于泥盆纪晚期-早石炭世(D3-C1)沿勉略带发育有以蛇绿岩、洋岛玄武岩为代表的有限洋盆。在勉略带扩张打开形成有限洋盆与消减俯冲过程中,南侧发育有被动陆缘盆地沉积体系,北侧发育有深水下裂陷盆地和活动陆缘盆地沉积体系。进而确定勉略带是一条重要的东古特 提斯北侧分支洋盆俯冲消减碰撞缝合带和中国大陆印支期完成其主体拼合的主要结合带之一。  相似文献   
64.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7,31(4):406-406
<李星学文集>于2007年6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文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植物学与孢粉学研究室<李星学文集>编辑组编辑,较全面地反映了李星学院士的学术成就与治学风格,选录了李星学院士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论著59篇,涵盖了古植物学、生物地层学和古人类学.  相似文献   
65.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7,31(1):55-55
2006年10月25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工作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国际地层委员会分会主席戎嘉余、陈旭、彭善池及选举委员朱茂炎、李军、陈秀琴、王向东、童金南,出席会议的还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官方刊物《Episodes》执行主编侯鸿飞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海峰。各位分会主席或选举委员就国际地层委员会各分会近年来的工作进展及我国成员的贡献,特别是各分会在建立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方面的最新成果和今后的工作做了报告,其中有:  相似文献   
66.
67.
西太平洋地区二叠纪海洋生物地理区系的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区二叠纪5个不同时间带的腕足动物群的多维统计分析成果,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二叠纪海相生物地理分区性受古气候带和古地理两大因素的明显控制,早二叠世早期和晚二叠世晚期,生物地理分区界线明显,易于识别,但“中二叠世”(相当于栖霞期和茅口期)由于南北出现了两个过渡生物省,即北边的中蒙生物省和南边的基墨利生物省(Cimmerian)生物区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中蒙生物省的出现表  相似文献   
68.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叶巴组内首次采集到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计有14个种和未定种,表明叶巴组的火山活动发生在中株罗世巴柔期,中株罗早期是新特提斯洋盆形成的重要阶段。拉萨地块上所发现的海相双壳类动物群具有东、西特提斯生物地理分区的典型分子,表明在此期间所谓的“班公湖-怒江海”未构成对拉萨地块和羌塘地块之间动物群互相沟通的地理障碍。  相似文献   
69.
马爱双 《福建地质》1998,17(4):188-202
通过总结福建省石炭纪-白垩纪地层中Ting及珊瑚、腕足、双壳、菊石、叶肢介和植物等门类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为省内石炭纪-白垩纪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测水组植物组合及古生物分带特征的研究,提高了该区测水组煤,岩层对比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