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质学   58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天然粉状叶蜡石,自然粒度细腻,作为玻璃钢产品的无机填料,其性能与国外进口高岭土近似,可以替代国外进口高岭土,为玻璃钢产品选择使用无机填料方面提供了新的原料。  相似文献   
32.
叶蜡石加热相变及其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叶蜡石20~1 300℃热处理产物进行系统的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的研究,发现叶蜡石加热相变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主要物相及其变化和组合特征,可以将叶蜡石的加热相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叶蜡石阶段(室温~660℃)、偏叶蜡石阶段(660~1 100℃)、不定形SiO2 与莫来石形成阶段(1 100~1 200℃)、莫来石与方石英共存阶段(≥1 300℃).  相似文献   
33.
叶蜡石高温相转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魔角旋转核磁共振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日本广岛胜光山叶蜡石在20~1 300 ℃下煅烧的相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叶蜡石的高温相转变经历了4 个阶段:叶蜡石阶段(室温~662 ℃),偏叶蜡石阶段(662~1 100 ℃),不定形SiO2 与莫来石形成阶段(1 100~1 200 ℃)和莫来石与方石英共存阶段(1 300 ℃~)。叶蜡石在662 ℃时失去结构水转变为偏叶蜡石。偏叶蜡石从1 100 ℃开始转变为莫来石,同时伴随有不定形SiO2 生成。1 300 ℃时,不定形SiO2 进一步结晶形成方石英。  相似文献   
34.
叶蜡石     
  相似文献   
35.
建瓯市井后叶腊石矿是新探明的特大型矿床,资源储量约占全国叶蜡石查明总资源储量的近三分之一,为我国最大叶蜡石矿床。通过对井后叶蜡石矿的地层、构造、岩体以及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矿床为典型的火山热液成因类型,成矿方式以交代为主。  相似文献   
36.
37.
38.
袁野  施光海 《地球学报》2012,33(2):176-184
在野外地质工作、镜下观察的基础上,采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氢氧稳定同位素测试等方法对江西上饶龙门高岭石-叶蜡石矿床矿石进行了分析。其主要组成矿物为高岭石族矿物、叶蜡石和石英,其次有少量的绢云母、黄铁矿和赤铁矿等。矿石中高岭石族矿物Hinckley指数为0.33~0.94,整体属于较无序高岭石,叶蜡石有2M型和1Tc型两种多型,以2M型为主。矿石的δ18O值为4.5‰~6.6‰,δD值为-71.7‰~-98.5‰。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为晶屑玻屑凝灰岩受热液蚀变而成,其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成矿温度为75℃~300℃,压力<1kb。  相似文献   
39.
吴资龙 《福建地质》2003,22(3):125-130
寿宁—福州一带蕴藏丰富的叶蜡石矿资源,多产于南园群火山碎屑岩地层中,小溪组地层为最主要赋矿层位,围绕火山机体发育的环状断裂为成矿最有利部位,近矿围岩普遍发育次生石英岩化,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水平及垂直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40.
福建加良山寿山石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电子探针、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加良山寿山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组成矿物是叶蜡石,并含有硬水铝石和石英,大部分叶蜡石以2M型为主。该矿区为火山热液矿床,成矿明显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成矿温度285~405℃,压力小于0.26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