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6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416篇
大气科学   251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622篇
海洋学   46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43篇
自然地理   318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8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江苏省国内旅游线路节点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旅行社旅游线路网络调查资料,本研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了江苏省国内旅游线路中的城市节点、景区节点、临时节点等三大类旅游线路节点配置特征。结果表明:(1)可以将进入江苏国内旅游205条线路中的26个城市节点分为3个全国旅游热点城市节点、6个全国旅游城市节点、6个长三角区域旅游热点城市节点、11个省内短途旅游城市节点,南京和苏州是最主要的门户型和离境型城市节点;(2)随着客源地距离的增大,进入江苏国内旅游线路中的城市节点和景区节点数量都相应减少,旅游线路景区节点分布的地域集中性增强,相应城市节点内部的景区节点选择差异性也增大;(3)对游客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临时节点主要包括地方知名产品的生产和购物场所,以及富有当地文化特征的历史街区、现代CBD等。  相似文献   
992.
南京市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感知及旅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基于SPSS软件的统计分析法,以南京市为例,从城市居民感知视角考察乡村旅游的发展情况。从旅游偏好、旅游频率和空间分布等方面探讨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行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知晓度、居民对各乡村旅游点开发水平的感知与其空间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总体印象与旅游频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3.
基于乡村文化景观二元属性的保护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4):85-88,102
文化景观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文化景观保护的同时,也使两者矛盾空前地尖锐化。为解决两者矛盾,从地格理论出发,探索适合我国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体系。基于乡村文化景观具有的二元属性———乡村性和遗产性,提出了3种以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景观保护发展的模式。研究认为:生态博物馆、乡村大舞台和景观嘉年华模式不仅有利于乡村社区和本土文化的结合,而且能够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文化景观保护。  相似文献   
994.
在区域旅游合作内容与方式不断发生变革的今天,“中国四极”区域旅游合作框架的提出可谓是一种全新的构想,其不仅可对“四极”地区各自独特的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形成既内容丰富又极具特色的完整的旅游品牌;同时这种基于大尺度空间及时间背景下的合作也必然会带来其与相关线路、相关区域之间的旅游协作,从而带动更大区域范围内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中国“四极”合作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入手,探讨了中国“四极”合作的发展模式、合作内容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根据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标准和贵州省旅游气象舒适度标准,利用梵净山区域2013—2017年气象资料及旅游统计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梵净山区域经济与气候舒适度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D气候舒适度指数”标准比“特吉旺气候舒适度指数”更适合研究梵净山区域气候舒适度指数;4—10月是梵净山旅游较适宜期,与旅游收入和客流量月平均数据均有较好的吻合度;气候舒适度指数对梵净山区域旅游经济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梵净山站为梵净山区域旅游经济气候舒适度指数分析的关键指标站。  相似文献   
996.
何小芊  刘宇 《山东地质》2013,(10):62-66
温泉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是一种重要的健康旅游资源。江西省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分布范围广泛,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江西温泉资源进行现代旅游开发的历史较短,已进行旅游开发的温泉仅占少数,开发强度由赣北、赣中到赣南依次递减。依据江西省内各区域温泉资源特点、交通条件、经济状况及旅游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采用网络化模式发展温泉旅游,通过“点一轴”渐进式扩散,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空间结构网络系统,形成“一心两核、二轴四区”的旅游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97.
不久前,国际BIM组织buildingSMART中国分部在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成立,而该计划早在5年前就已尝试启动却遭搁浅。在被问及中国分部何以再次恢复建立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孙英回答道:"因为现在我们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利好环境,先进的BIM新技术、新理念在国内有了成长、发展的沃土。"近几年,国内的工程项目规模日渐增大,建设过程日益复杂,对设计实现程度、各阶段管控、项目团队间  相似文献   
998.
洛阳市旅游气象服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洛阳市近30年气候资料,分析了洛阳旅游的气候舒适度及旅游资源,并从旅游气象服务方面介绍了若干服务方法。  相似文献   
999.
SARS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严重影响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研究疫情冲击下我国省域旅游经济韧性水平对于旅游业恢复重振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构建疫情冲击下旅游经济韧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空间差异测量指标,全面揭示了两次疫情冲击下我国省域旅游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差异特征,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分析高、低旅游经济韧性的组态影响因素,并阐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局上,旅游经济韧性由SARS冲击下的点片状分布逐渐过渡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U”形分布和“三点一带一片”分布格局;2)从SARS到新冠肺炎疫情,我国各省域旅游经济韧性差距在增大,韧性水平呈现极化趋势和“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3)两次疫情冲击下,旅游经济韧性在区域尺度上波动较小,较为稳定,七大地理分区内部韧性差异较大,其中华东和西北地区内部韧性差异最显著,华南地区内部差异较小且总体韧性表现较好;4)抵御、恢复、重构和更新4类共9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基础保障型”“市场促进型”“创新驱动型”“就业限制型”和“产业结构限制型”5种高、低旅游经济韧性组态路径模式。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