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92篇
  免费   3765篇
  国内免费   5814篇
测绘学   2074篇
大气科学   1735篇
地球物理   2948篇
地质学   18018篇
海洋学   3324篇
天文学   585篇
综合类   2540篇
自然地理   3847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701篇
  2022年   859篇
  2021年   966篇
  2020年   700篇
  2019年   989篇
  2018年   605篇
  2017年   600篇
  2016年   691篇
  2015年   818篇
  2014年   1619篇
  2013年   1196篇
  2012年   1604篇
  2011年   1554篇
  2010年   1462篇
  2009年   1587篇
  2008年   1561篇
  2007年   1359篇
  2006年   1615篇
  2005年   1416篇
  2004年   1223篇
  2003年   1200篇
  2002年   1181篇
  2001年   1140篇
  2000年   838篇
  1999年   805篇
  1998年   849篇
  1997年   848篇
  1996年   745篇
  1995年   723篇
  1994年   655篇
  1993年   597篇
  1992年   612篇
  1991年   451篇
  1990年   425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70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3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42.
43.
44.
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易矿床,斑财钼矿床和钨矿床,都显示出与长英质岩浆作用有密切的关键,并且主要由来源于岩浆的流体形成。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成矿体系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金属组分均集中于高度分离的花岗岩岩钟的顶部。这种富集作用似乎是由一利垂向液体分离作用造成的。尽管对这种富集机制尚未弄清楚,但自下而上始终由粗粒经斑状到细粒状到细粒花岗岩这种结构上的转变有助于说明分离对流作用。对于易矿和钨矿来说,  相似文献   
45.
本文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提出建立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空间信息系统的方法、功能及组成,并以红枫湖区域环境地球化学空间信息系统为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6.
47.
浙江省现有地下水开采潜力的分析与评价方法存在着不足,本文结合乐清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实例,浅析浙江省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分析与评价的综合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8.
49.
湖南省农用土地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受成土母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分的影响而产生的原生环境地质问题,另一种是受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及外动力作用影响而形成的次生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就其形成机制作了探讨,并结合农业生产提出了可操作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0.
高布锡 《天文学报》2005,46(3):322-330
月日潮汐摩擦和地球惯量矩变化是日长长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利用最新的地球物理和古生物钟数据,对过去15亿年以来的月日潮汐摩擦、地球惯量矩变化和日长长期变化等作了数值对比研究.由此得到二个重要结论:一是仅利用地球的自转形变不能解释J2的变化,这说明地球的重力分异现象至今仍存在着;其二是在几亿年前的潮汐摩擦比现在大得多,若取潮汐耗散与距离的立方成反比时,理论结果与由古生物钟得到的回归年日数和朔望月日数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