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53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28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32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城乡要素高速交互流动已成为影响现代乡村文化发展的新时空现象。立足重新认知并诠释多要素交互作用下中国乡土文化的新时代价值,聚焦城郊融合型村庄的公共文化空间多元形式与载体功能,以河南省舞阳县柴庄村为例,结合遥感影像与调查访谈结果,深度剖析其公共文化空间演变过程及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柴庄村的公共文化空间经历了“村民自组织→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结构演变过程和“传统时期的供不适需→转型时期的以供适需→新时期的供需契合”的模式演变过程。(2)柴庄村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类型偏好与占比、村民的公共文化活动时间分配在城乡要素的交互作用下均发生了改变。(3)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演变是村民文化需求等内在需求力和政策、市场等外在供给力以及生活结构改变等潜在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宏观背景探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演变及其机制既能拓展乡村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也能更好地发挥地理学服务于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62.
王立  龚世明 《地理科学进展》2023,(11):2256-2271
城乡记忆记录并演绎了社会形态与文化结构的变迁,可以透视人地关系、地方文化精神和城乡景观变迁,是人们生活在“理想家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图谱软件,结合国内外城乡记忆研究的比较,探讨其重要研究进展并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研究发现:(1)该领域可细分为纪念性记忆、日常性记忆和媒介性记忆。(2)城乡记忆为多学科交融的研究领域,国内以建筑、规划、旅游管理等学科为主,具有明显的应用指向;而国外则是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3)国内外研究思想理论一致,将记忆视为社会遗产,国外主要沿着“文化转向产生的集体记忆—官方叙事下的纪念性记忆—地方与习俗下的日常性记忆”脉络演进,集中于地方和景观分析,重视空间感知;而国内演进脉络为“档案建设与记忆—城市历史文脉保护与记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旅游与记忆”,倾向于以人的乡愁情感为切入点。未来,应界定城乡记忆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区别,关注少数群体的记忆话语权,立足本土文化发展的实际,更全面地建构地理学视角下的城乡记忆空间范式。  相似文献   
63.
人类社会。在由农业文明转入工业文明及随后的后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人口结构由农业人口占多数转为非农人口占多数,用地结构由村庄为主转为城镇为主,前者即人口城镇化,后者即土地城镇化。在这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潮中,大量人口由乡村向城镇集聚,  相似文献   
64.
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原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是新形势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包含的不同工作内涵。改革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建设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在总结以前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新目标,制订新政策,多措并举,特别要用活、用好土地政策,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5.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引领宁波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对促进城镇和乡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意义重大。一是破两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合理撤并农村零星居民点,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复垦,达到保护耕地资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还有利于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刚性需求。二是扩内需。  相似文献   
66.
根据《嘉兴市关于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实现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嘉委发[2014]20号)提出“规划一张图、资金一本帐、土地一统用、政策一盘棋”的总要求。近日,嘉兴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经济局、市财政局、市水利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嘉兴市以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平台协同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嘉土资发[2014]92号)。  相似文献   
67.
正2014年9月,由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叶超副教授著的《体国经野:中国城乡关系发展的理论与历史》一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0万字,逻辑合理、结构清晰、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全书分为七章,绪论章,交代了研究的背景、问题与方法论,将城乡关系这一问题置于现代化与意识形态的发展目标、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演变的大环境之中,提出"城乡关系是否协调"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68.
人地挂钩政策是国务院在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的,人地挂钩政策在河南先行先试的原因有哪些、由政策实施带来的拆旧复垦的任务量有多大及实施难度如何,是理论界关心的问题。首先,利用总体规划中规划期城镇化率及人口数量和基期城镇化率及人口数量,来测算每个地市的城镇人口增加量,再按照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和规模测算城镇增加人口需要匹配的建设用地也即拆旧复垦任务量。衡量人地挂钩政策难度通过单位非耕地资源中需要整理出的耕地数量来测算。测算出河南省各地市在2010—2020年人口增加量与折旧复垦量两个指标大小,得出河南省人地挂钩政策实施有一定基础,总体任务重,难度大,但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69.
李红霞 《西部资源》2014,(6):140-141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的区域和范围必然要扩大,大量的农村土地必然会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改革的关键点是破除土地市场二元结构.我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流转的有形市场。本文通过在透视分析了我国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难点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70.
正近年来,夏邑县紧紧围绕"保资源、保发展、保权益、保稳定"工作目标,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为抓手,用足用活旧村复垦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据统计,2010年以来,该县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净增耕地16683亩,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29批次14545亩,有效破解了用地瓶颈,较好地保障了市、县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用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