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21篇
  免费   2960篇
  国内免费   2973篇
测绘学   4515篇
大气科学   2573篇
地球物理   2024篇
地质学   7307篇
海洋学   2421篇
天文学   116篇
综合类   1709篇
自然地理   3289篇
  2024年   291篇
  2023年   935篇
  2022年   1306篇
  2021年   1333篇
  2020年   917篇
  2019年   1280篇
  2018年   870篇
  2017年   885篇
  2016年   882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258篇
  2013年   1004篇
  2012年   1100篇
  2011年   1042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905篇
  2008年   931篇
  2007年   731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647篇
  2004年   543篇
  2003年   546篇
  2002年   495篇
  2001年   503篇
  2000年   367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317篇
  1997年   364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17篇
  1994年   227篇
  1993年   179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8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阿拉斯加湾(Gulf of Alaska, GOA)2002—2020年的Argo浮标数据,本研究分析了该海湾逆温现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年际变化与水体垂向位温异常的联系。结果显示,阿拉斯加湾逆温现象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空间上,逆温幅度(ΔT)在湾北部最大,湾东南部次之,湾西南部最弱。逆温厚度(ΔD)在湾西南部最厚,湾北部和东南部依次变薄。在季节尺度上,湾北部逆温现象的季节变化最明显,冬季ΔT最大和ΔD最厚,随季节性的加热和混合作用,ΔT持续减弱,ΔD不断变薄。在湾东南部,ΔT分别在3月和9月具有0.46、0.40℃的峰值;ΔD在整个海湾中最薄,冬季最大为44 m,而秋季最小仅为23 m。在湾西南部,ΔT介于0.24~0.33℃之间,分别于4月和10月具有0.31、0.33℃的峰值;ΔD冬季最大超过100 m,秋季最薄约为57 m。年际变化上,ΔT在2002、2007—2009、2012、2017年表现为正异常,但在2003—2005、2010、2013—2016、2018—2020年表现为负异常;ΔD在2002、2007—2008、2012、2017—2020年主要偏厚,在2...  相似文献   
992.
供水系统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但由于管道腐蚀、老化和人为破坏等,管道泄漏问题日趋严重,事故频率持续上升。传统的单一管道测量技术由于受地下环境干扰、探测精度低等问题,无法精确定位泄漏位置,极易造成管道管理混乱、事故频发、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将韶关市已有手段、设备集成,实现一种多源感知融合的测量方法,可解决供水管道泄漏检测效率与精度问题,实现智慧水务供水管道的快速预警和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993.
二道林子铜砷多金属矿床属高中温热液脉状铜及多金属矿床,是以铜、铅、锌、砷成矿元素为主的相互共生和伴生矿床。矿床规模为中型,处于大顶子—横道河子多金属成矿带的东南部。矿床含矿热液流体沿着北东向断裂上侵,具有多期脉动式形成特点。矿床矿体多赋存在二叠系范家屯组泥质板岩、砂质板岩及变质砂岩中。矿体主要受硅化蚀变体和层间裂隙控制,少数分布在矽卡岩中。矿床深部和外围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94.
在双向压缩条件下,研究了一种非均匀断层模型标本在变形过程中的声发射(AE)时空特征.结果表明,随侧向应力sigma;2的增大,断层破裂强度提高,自加载至破坏的时间延长,破坏形式由突发失稳逐渐转变为渐进式破坏.预制断层及其非均匀性对标本变形过程中AE空间分布图象起明显的控制作用.预制断层,特别是预制断层上的强度不均匀部位及高强度段落,控制着微破裂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破裂局部化均起始于断层上强度不均匀部位,随侧向应力sigma;2的增大,微破裂密集区域从预制断层强度不均匀部位逐渐扩展到整个高强度区段.侧向应力sigma;2的大小对AE时序特征具有显著影响.较低sigma;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突发失稳,失稳发生在微破裂活动ldquo;增强-平静rdquo;的背景之上;而较高sigma;2条件下,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破坏前后AE频次持续增加,AER呈指数增长.sigma;2对b值变化也具有一定影响.当断层破坏表现为突发失稳时,b值在弹性阶段后期至弱化阶段显示出ldquo;前兆rdquo;性降低;而当断层表现为渐进式破坏时,b值变化平稳.   相似文献   
995.
潮汐形变前驱波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分析了潮汐形变观测记录的14个震例中36个前驱波图像的特点、形态、量级,总结了潮汐形变前驱波的时空特征主震震级Ms≥5.9时出现的可能性大,出现的时间多为震前0.1~6.5天;台站对Ms=5、6、7、≥7.9地震的有效监测距离分别为70、300、400、2000km。  相似文献   
996.
依据地域经济系统理论,一个地域经济单元状态,可以从时序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表达,其存在状态受制于时空关联性。一定地域在特定时序发展阶段,必有与之相对应的空间结构特征;反之,一定的空间结构特征必然反映其特定的时序阶段。据此,诊断了福建省域工业系统的时空关联性特征,并提出了该省工业阶段性跃迁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7.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时空变异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厦门市为例,首先对PM10平均浓度数据进行趋势性、周期性和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气温、降水强度、降水日数、风向等气候因子对PM10浓度变化在时间上的影响,同时使用了交叉相关分析的方法对月平均降水日数和PM10大气污染指数(API)为优(PM10浓度<0.05mg/m3)的月内天数百分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利用从遥感影像获取的地表覆盖数据,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与局部PM10年平均浓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PM10浓度年内变化无明显的上升和下降的趋势,但有显著的周期性,分别为3、7和29天,气候因素对PM10浓度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月平均降水日数对API为优的月内天数百分比的影响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周期大约为3个月,局部PM10年均浓度与该地区的土地覆盖类型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植被覆盖的比例越大,该地区的PM10年平均浓度就越小。  相似文献   
998.
平缓地区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地形湿度指数(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可定量模拟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干湿状况, 在流域 的土壤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地形湿度指数计算方法在应用于 地形平缓地区时会得到明显不合理的结果, 即在河谷地区内, 地形湿度指数仅在狭窄的汇水线上 数值较高, 而在汇水线以外的位置则阶跃式地变为异常低的地形湿度指数值。本文针对此问题对 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改进: 以多流向算法MFD- fg 计算汇水面积, 相应地以最大下坡计 算地形湿度指数, 再基于一个正态分布函数对河谷平原地区内的地形湿度指数进行插值处理。应 用结果表明, 所得地形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不但能合理地反映平缓地区坡面上的水分分布状况, 并且在河谷地区内地形湿度指数值也都比较高, 其空间分布呈平滑过渡, 因而整个研究区域的水 分分布状况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多智能体的土地利用模拟与规划模型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刘小平  黎夏  艾彬  陶海燕  伍少坤  刘涛 《地理学报》2006,61(10):1101-1112
利用多智能体和元胞自动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规划。根据环境经济学资源分配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结合多智能体及元胞自动机的微观规划模型,在时间和空间上合理分配及规划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以避免浪费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该模型由相互作用的多智能体层、元胞自动机层和环境因素层组成,可方便地探索不同土地利用政策下城市土地利用发展情景,能够为城市规划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以广州市海珠区为实验区,在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规划下,模拟了1995-2010年的城市扩展的动态变化,并讨论了在不同规划情景下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陈秀琼  黄福才 《地理学报》2006,61(12):1271-1280
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1990~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时间尺度上的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990~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省际差异逐渐缩小,变化速度变缓;地带内差异大于地带间差异,地带内差异是构成省际差异的主要因素,特别是东部地带内差异是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主要贡献者。总体上看,中国入境旅游省际差异20世纪90年代初居高不下,90年代中期急剧缩小,21世纪初持续下降,并有小幅波动;地带间差异除1991年和2003年急剧上升外,其余年份持续下降;东部地带内差异较大,但差异迅速缩小,中部地带内差异居高不下,变化明显,西部地带内差异较小,波动不明显。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有两个有意义的发现:一是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逐渐缩小和经济差异逐渐加大的发展方向刚好是相反的。研究结果验证了发展入境旅游可以起到调整区域经济差异的作用,能起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二是中国入境旅游地带间差异逐渐缩小,而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地带间差异却逐渐扩大,说明入境旅游在缩小地带间差异方面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