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2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308篇
测绘学   200篇
大气科学   397篇
地球物理   187篇
地质学   511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89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居住小区容积率空间差异——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地利用中居住小区及房屋调查数据为基础、居住小区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GIS技术和泰尔指数模型,对大连市居住小区容积率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先应用GIS技术对居住小区容积率进行计算,其次将居住小区容积率划分为7个等级并对居住小区进行容积率分级,应用GIS软件生成空间分布图和等值线图,然后应用泰尔指数计算居住小区容积率空间差异测度指数,最后分析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大连市居住小区容积率呈不同等级整体破碎、相同等级小范围集聚、邻近等级穿插结合的空间分布特征。2大连市居住小区容积率整体分异测度指数不高,极低和极高容积率等级的居住小区差异测度最大;全市四大区域中,中山区差异测度最大,甘井子区差异测度最小,四大区域的内部差异测度远远大于各区域之间的差异测度,是大连市居住小区容积率空间差异的显著特点。3居住小区容积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不同区位和房屋属性所形成的住宅类型指向、城市空间地貌对居住小区建设的制约、城市居住用地规划标准的宏观导向、城市地价对容积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2.
体验性网络团购是一种消费者需要到店才能完成消费的特殊网络购物形式,因其服务范围的空间局限性,正在对消费地理格局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借助360团购导航网站,以中国30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规模指数、发展水平指数、集中化指数、空间错位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体验性网络团购发展的空间格局与空间错位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团购市场发展规模在中国省会城市的空间分配极不均衡,主要受东部发达城市的带动作用,同时也受西部地区部分内在增长极城市的驱动影响;2中国省会城市团购市场的发展主要处于"小规模—低水平"和"大规模—高水平"的两极化状态;3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团购市场规模扩张的根本动力,城市的网络零售市场消费潜力规模以及互联网基础设施规模、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发展水平也对团购市场规模有明显的驱动作用;4中国省会城市团购市场的发展规模在空间上与消费者的需求潜力的错位程度较低,与购买能力错位现象较明显,空间错位主要是由部分城市的团购市场规模发展过大或过小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3.
1引言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全国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发祥地。总耕地面积120万亩,水稻100万亩。属于山区、半山区,地形复杂,尤其是小气候差异很大。本文针对黑龙江省方正县气候特点,水稻种植技术及产量分布情况,经过对原始资料和本县气候概况的分析整理,建立了水稻种植分布区域图。  相似文献   
164.
渤海大风特点以及海陆风力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程航  吴杞平 《高原气象》2013,32(1):298-304
利用2009年7月至今渤海浮标站观测资料,分析了渤海大风的特点.结果表明,2009年出现大风、强风57天,2010年为101天,2011年为38天.11月大风、强风日数最多,1月次之;夏季大风、强风日数较少.从风向来看,北风、东北风的大风、强风日数最多.浮标站与沿海两站风场的对比表明,大风日,东北、东风瓦房店站的最大风速更接近浮标站,其他风向旅顺站接近浮标站;强风日,8个风向都是旅顺站相对接近浮标站.从风速差最大值来看,沿海站比浮标站小2~4级.大风日与强风日的对比表明,大风日沿海站的风速更接近浮标站.对极大风速而言,沿海站与浮标站的风速相差较小,旅顺站的风速更接近浮标站.不同的大风过程由于影响系统不同,海陆风向风力会有很大的不同.但无论什么系统造成的大风,最大风速海陆差异都比极大风速海陆差异明显,最大风速海陆差异最小1级,最大5级,而极大风速只差1级左右.当北路、西路冷空气造成大风时,瓦房店站的风速更接近浮标站,最大风速小1~2级,极大风速小1级;当地面低压(包括热带气旋)造成南大风时,3个测站差别不大,最大风速小1级,极大风速相近.  相似文献   
165.
陈英  谢万锈  徐彬 《干旱气象》2013,(3):627-632
从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方式的区别人手,对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对比分析得出:(1)2种观测方式数据序列中,本站气压2a平均差值为0.1hPa,差值变幅在~0.3~0.5hPa;气温2a平均差值-0.1℃,差值变幅在-0.1~0.0℃之间;相对湿度2a平均差值为-1%,差值变幅在一4%~2%之间;2min平均风速2a平均差值为0.5m/s,差值变幅在0.3~0.7m/s之间,10min平均风速2a平均差值为0.4m/s,差值变幅在0.4~0.5m/s之间;地面温度2a平均差值为0.6℃,差值变幅在0.0~1.2℃之间。本站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向风速、地温差值虽然不固定,但对历史资料的序列连续性影响不显著;(2)各要素中差值最大的是地面最高温度,2a平均差值为1.8oC,差值变幅在-1.7~4.3℃之间;(3)自动站的观测结果比人工观测更真实、准确、科学,更接近大气中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6.
2011年9月14日-10月5日,“纳沙”和“尼格”2个台风先后登陆海南,均产生了较强的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资料,对这2个台风的移动路径和暴雨形成机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由于副高形态及其演变的不同,使得两个台风路径变化不同.利用0.5°×0.5°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和日本静止卫星0.05°×0.05°TBB等资料,综合分析登陆台风“纳沙”、“尼格”强度和结构差异对海南暴雨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台风中心附近环境风垂直切变密集带的跨度变化与台风强度相关,日平均海表温度与热带气旋(TC)强度维持或加强密切相关;登陆TC动力结构和水汽辐合的不对称分布导致台风暴雨落区和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强降水与局地发生的对流云对应较好时表现为明显的对流性降水,对降水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167.
刘舸  赵平  董才桂 《气象学报》2013,71(3):462-475
利用NCEP、ERA-40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个观测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同期和前期亚洲-太平洋涛动(APO)与中国南方地区冬季1月降水异常的关系,并讨论了相应的联系机制.研究发现,1月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同期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异常.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异常变化可能影响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场,进而通过影响亚洲中、低纬度地区的对流层低层风场与中国南方地区降水紧密联系.当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偏低(高)时,对应在东亚南部及其邻近海域对流层低层位势高度偏高(低),东太平洋位势高度偏低(高).相应地,南海以及华南沿海地区为异常西南(东北)风控制,且该异常风向北逐渐减弱,进而在中国南方地区辐合(辐散),这既有(不)利于暖湿气流向中国南方地区输送,同时也造成了该地区的水汽辐合(辐散),从而导致降水偏多(少).亚洲-太平洋涛动具有很好的持续性,上一年10月亚洲-太平洋涛动异常可一直持续至当年1月,表现出连续的显着相关特征.因此,其与中国南方地区1月降水异常也具有显着联系,可以作为指示1月中国南方地区降水多寡的一个前兆因子.  相似文献   
168.
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和接受者具有潜在信息价值或意义。通过对非言语行为的分类和特点分析,探讨了身势语、手势语、目光语、物体语、时空观等几种重要的非言语行为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说明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往往是十分微妙和难以辨认的,这意味着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对非言语行为的差异必须有非常敏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9.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36  
通过2000年人口普查省际迁移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分异性,以及不同原因的流场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迁移进入高活性、高能力的新阶段;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中部塌陷”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且也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口省际迁移的辐合流场与辐散流场在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最大的迁移辐合中心;东北与山东的对流渐趋消失,西北取代东北成为非沿海区域新的人口引力中心;以秦岭-淮河线东段和黑河-腾冲线南段为界,人口迁移分裂为东南和西北两大“流域”。就业迁移的优势程度在进一步加大,市场取代计划成为人口和人才流动的第一动力;婚姻迁移的主流方向是西南贫困山区指向华东农村,形成了西南“喀斯特新娘输出区”。  相似文献   
170.
无控制DEM表面差异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无控制DEM差异探测算法。它可以将不同时期获取的DEM纳入到统一坐标系中,这样就可以根据匹配后的DEM来定量探测地表变化情况。该方法通过差分模型考虑了观测量的数值及其相互关系。与目前差异探测能力最强的LMS-LZD方法相比,新方法具有更好的差异能力和更高的匹配精度。普歪沟泥石流沟多时相DEM差异探测实例验证了新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