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694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1999年 6月 2 5日到 2 9日 ,酉阳连续 5天出现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50 0hPa形势、70 0hPa水汽输送情况等方面揭示了该次过程形成、发展和维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3.
王雷  龚龑 《浙江气象》2000,21(4):38-42
通过对舟山市冬季暴雨的分析。揭示了冬季暴雨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着明显的相关。指出了厄尔尼诺年冬季暴雨发生时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并结合个例分析。研究了冬季暴雨发生时的物理量场分布特征。为以后的冬季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4.
渭南市冰雹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 1 989~ 1 998年渭南冰雹、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冰雹时空分布规律及发生发展特点 ,指出 :渭南冰雹具有雹季长、频次高、范围广、突发性强、来势猛的特点。降雹最高时段为 7、8月 ,且以午后型为主 ,冰雹环流形势主要为西北气流型和低槽 (涡 )型 :以及雹云雷达回波特点。  相似文献   
975.
在2000年元月下旬的一次冷空气影响过程中,粤西海面出现了8级大风,25日08时阳江出现了20m/s大风。这次看似平常的冷空气过程,其重要的特点在于其路径转折。由于朝鲜半岛出现的地面气旋波和低层副高的阻挡,25日02时桂林~湛江的气压差达到13.2hPa,  相似文献   
976.
李崇银  杨辉 《湖泊科学》2003,15(Z1):16-22
观测资料的分析极为清楚地表明,江淮流域的夏季降水有着极为明显的低频变化,周期为30-60d和近20d的振荡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尤其是在多雨的年份.对应江淮夏季多雨(涝)年和少雨(旱)年,大气环流的分析表明其大气季节内振荡(IS0)的形势有着显著的差异.例如在多雨(少雨)年,在长江以南的850hPa上为一个低频(IS0)反气旋(气旋)性环流控制,而中国北部和日本一带为气旋(反气旋)性环流,从而在江淮流域形成较强的低频辐合(辐散)气流;在200hPa的青藏高原上却为一个低频气旋(反气旋)性环流所控制.分析还表明,对应多雨年,在江淮流域有明显的由中高讳度向南传播和由低玮度向北传播的大气低频振荡的汇合情况;而对应于少雨年,由中高纬度向南传播的低频系统较不明显,在江淮流域低频系统的汇合也较为不清楚.  相似文献   
977.
"05.6"广西持续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T 213初始场及6h预报场、卫星云图等资料,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并配合诊断分析,对广西“05.6”持续性大暴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有利的物理量场条件下发生,是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性质,表现出强降雨的不均匀性、突发性和局地性,是中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8.
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形势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IAP-AGCM模拟研究了实测海温异常和热带西太平洋假想海温异常对夏季东亚地区环流异常的影响,并与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籍此间接地研究了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形势的影响。首先,利用1980年实测海温异常,分三种试验(全球海温异常试验、热带海温异常试验、热带外海温异常试验)模拟了该年7月和8月的大气环流异常,指出海温异常是致使东北亚阻塞形势得以形成和维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表明在对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型的影响方面,热带海温异常比热带经温异常更为重要。此外,我们还模拟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的假想海温异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表明了热带西太平浃海温负异常对东北亚阻塞形势形成和维持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79.
近年来北京沙尘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13  
针对2000-2002年北京沙尘天气增加和2003年沙尘天气迅速减少的现象,统计分析了近几年北京沙尘天气的特征和出现的特点,并从大气环流形势、气候特点、气象要素以及可能影响北京沙尘天气的沙源状况进行分析。2000-2002年春季,我国处于西北气流的控制之下,冷空气势力强,以西或西北路径影响我国。2003年春季亚洲东北部高压脊偏强和日本海气旋较弱,使得冷空气路径偏北,入侵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产生大风沙尘的动力条件减弱。气候特点分析表明,1999-2002年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持续偏少,年平均气温偏高,造成土壤水分蒸发强烈,土壤干燥疏松。2002年冬季至2003年春季,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北京周边地区的主要沙源地一直被积雪覆盖,植被覆盖度扩大,有效抑制了沙尘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980.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16年11月2023日内蒙河段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造成这次快速封河的强降温天气过程,与贝湖附近的横槽转竖密切相关。500h Pa上由里海到西西伯利亚平原上空有高压脊强烈发展,脊崩溃是横槽转竖及强冷空气向南爆发的预报着眼点。随着高空横槽转竖并南下,从地面冷高压主体分裂出来的小高压不断东移南下影响内蒙河段。低层冷槽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加强,并在偏北风急流作用下产生强冷平流,加剧了内蒙河段的温度梯度,共同造成了本次内蒙河段强冷空气天气过程。当北西伯利亚低地出现大量冷空气堆积,且有典型天气形势配合冷空气活动时,要考虑内蒙地区将有强降温过程;如遇内蒙河段河道流量较小,在沿河各站48h降幅达到寒潮标准,最大降幅在14℃以上时,要考虑内蒙河段从流凌到封河的历时将会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