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6篇
  免费   1462篇
  国内免费   878篇
测绘学   3956篇
大气科学   1098篇
地球物理   2510篇
地质学   2768篇
海洋学   892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1322篇
自然地理   475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459篇
  2021年   570篇
  2020年   365篇
  2019年   540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470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671篇
  2013年   522篇
  2012年   683篇
  2011年   604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568篇
  2008年   531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496篇
  2005年   426篇
  2004年   398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327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贵州省都匀市马达岭地灾体自2003年起间歇发生小规模崩塌,2006年5月18日持续降雨诱发大规模滑坡。崩滑体产生的碎屑流被采空区内蓄积的老窑水卷携并铲刮沟道残坡积物冲向下游形成泥石流。该地质灾害由崩塌、滑坡以及次生泥石流所组成,呈现连锁反应,形成了崩滑流灾害链。以贵州省马达岭地质灾害链为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地质环境条件调研和地质灾害链发育规律研究,确定以雨量、相对位移、倾角、渗压水头、泥位、次声为监测指标,在崩滑体后缘和泥石流沟口部位分别布置了相应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形成了集自动采集、无线传输、数据解析、分析决策和预警预报为一体的地质灾害链自动化监测系统。监测系统运行状况显示,该监测系统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地质灾害链的变形特征,可为该地质灾害链的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尝试运用北京昌平十三陵钻孔98 m深度原地应力测量和实时监测数据,依据弹性力学应力张量叠加原理,计算得到不同时段地应力结果;根据断层滑动摩擦准则,探讨南口山前断裂活动性,对了解该区地震危险性有重要的意义。原地应力测量与实时监测计算结果表明:在2010年1月初和2013年3月31日,最大水平主应力平均值分别为5.30 MPa和7.56 MPa,呈增加趋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也由NNW逐渐过渡到NE至近EW向。断层面上剪应力与正应力的比值结果显示:在2010年1月初和2013年3月底,平均比值分别为0.12和0.22,虽均没有达到断层面临界滑动摩擦系数0.6,但其显示出的增加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构造活动有增强的迹象,该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93.
崔伍 《河南地质》2014,(3):38-38
2月20日上午,汝州市地矿局举行汝州市2013年度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报告评审会。5名省国土资源厅认定的矿山储量评估师及评估员组成评审专家组,对汝州市40家矿山企业2013年度矿山储量动态监测报告进行了评审。  相似文献   
994.
地下工程开挖时常出现围岩稳定性问题[1],而研究围岩稳定性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围岩开挖后的二次应力-形变场研究.由于受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对此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面临一定难题.工程实践证明,借助三维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季节性冻土区铁路路基冻胀量与地层温度的监测,可以了解监测段的冻胀变化过程,但无法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有效预测。本文采用GM(1,1)模型对监测段落路基的冻胀变形及冻结深度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此预测方法可以在现有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有效预测短期内路基冻胀的发展趋势。根据模型预测结果,可以提前采取有效整治措施,便于决策者对轨道检验周期、维修周期、限速周期等作出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地质》2014,(2):54-54
本刊讯(段金平 周楚军)北京今年将加快建设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目前,规划建设的8大平台已运行3个。北京市地勘局近年来与市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国内率先建设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包括八大监测预警系统。目前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系统、地下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地热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监测预警系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预警系统正在建设中;此外还有3个拟建系统:土壤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重大建构筑物及地下空间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997.
稀土矿床开采导致矿产资源极大损失,并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本文选取韶关新丰、清远英德交界区域为研究区,采用2010年到2012年3期不同来源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各年度的稀土开采状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情况,并进行野外实地验证。监测结果表明,研究区稀土开采图斑较多,但均已停采,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且大多未进行有效治理。研究发现,基于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遥感调查手段,既能利用不同时相数据的时效性优势,又能发挥不同分辨率数据识别各类矿山地物和地质环境要素的能力,有效监测稀土矿区的整体状况和变化情况,为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进行矿政管理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法国AQUAPOD Light分析仪和AQUAPOD case应急监测仪用于微量有毒有机物和常规水质参数的在线监测,可对未知有机污染物发出报警,是实用性很强的微量污染物在线监测技术手段。基于该系统已建立了17个珠江流域特征有毒污染物的在线监测模型,将其应用于珠江重点饮用水源地,并对数据模型进行了检验;系统还具备常规参数的监测能力,其对COD、TOC和硝酸盐类等污染物监测的数据经与实验室内测试结果相比较,数据误差分布的检验结果表明其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较好。  相似文献   
999.
为了研究芦山地震的孕震过程和震源区的长期构造过程以及解释实测的震后形变和重力资料, 采用分层介质模型,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 考虑区域流变系数, 计算了地震引起的地表同震、震后的形变和重力变化以及区域内部分GPS与重力连续观测台站的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 芦山地震的地表同震形变显示出发震断层明显的逆冲特性; 粘弹性松弛效应引起的震后地表形变和重力变化比同震形变和重力变化的范围明显扩大, 但随着粘滞系数的增加, 变化量明显减小; 观测台站的震后变化时变曲线显示震后形变和重力变化在震后50 a间变化显著, 100 a后基本平缓, 趋于稳定; 模拟计算的GPS台站中除了MEIG台和MYAN台以外, 其余台站的震后观测必须考虑粘弹性松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地球关键带:地质环境研究的新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今经济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相互关联、相互耦合,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搭建一个新的技术框架,进行跨学科、多领域系统研究。地球关键带将与经济社会最密切的近地表环境作为独立的开放系统,为这种需求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框架。本文在界定地球关键带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关键带科学研究的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体系框架和3M(填图-监测-建模)循环体系框架,从填图、监测、建模三个方面总结了关键带研究进展。通过将地质学、水文学、土壤学、生态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关键带科学为气候变化、生态管护、水资源安全、自然灾害防治等重大问题的解决展示了一种新的图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建议:将地球关键带作为重点靶区开展基础地质和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建立三维地质框架;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小流域建设关键带观测站,为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搭建一个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