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6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1480篇
测绘学   218篇
大气科学   545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3741篇
海洋学   1058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316篇
自然地理   754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63篇
  2021年   250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90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04篇
  2009年   288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57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215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48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海洋蓝碳是海洋碳汇研究的重要领域,厘清不同蓝碳生境中沉积物有机碳组分格局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更好地理解此问题,现以近海厚壳贻贝养殖区这一特殊蓝碳生境为对象,解析沉积物中的碳氮组分格局;进一步通过关联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合卡尔文循环和还原三羧酸循环的关键基因相对丰度分析,评估厚壳贻贝养殖区沉积物的固碳潜力。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养殖区,厚壳贻贝养殖区沉积物惰性碳的累积较大,氮组分主要以氨氮形式存在;同时养殖区高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指示了其沉积物中碳周转较快,碳氮组分特征差异明显。沉积物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养殖区沉积物微生物主要以Gamma变形菌纲和Delta变形菌纲为主,且微生物类群与颗粒有机碳、惰性碳等碳组分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惰性碳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的硫微螺菌科(Thiomicrospiraceae)丰度在养殖区沉积物中显著高于非养殖区沉积物。贻贝养殖区沉积物包含cbbL在内的6种关键功能基因,固碳潜力明显。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究蓝碳生境的有机碳来源和微生物固碳效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92.
本研究旨在揭示九龙江口潮滩有机质含量及其来源的时空分异规律,寻找有效识别潮滩沉积环境的有机碳指标,以便更好地将有机碳应用于河口沉积微相识别和古环境研究。在九龙江口潮滩不同地貌单元,于夏季和冬季采集41个表层沉积物,进行粒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稳定碳同位素(δ13C)测试。结果显示:从高潮滩至低潮滩,沉积物粒度逐渐变粗,TOC、TN和C/N变小,δ13C值偏正。高潮滩有机质来源以陆源和红树林贡献为主,中潮滩以海源和互花米草贡献为主,低潮滩以海源贡献为主。九龙江口潮滩有机质的分布和来源受控于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季节变化、潮滩沉积动力分异和潮滩植被分布。高潮滩与中–低潮滩之间,TOC存在显著性差异,TN、δ13C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因此参数组合TOC、TN和δ13C可作为高潮滩与中–低潮滩的有效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993.
苟富刚 《海洋学报》2023,(4):95-108
为了研究长江古河谷地区早中全新世沉积物的碳埋藏速率及来源,进行了ZK1孔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δ13C的测定,结合AMS14C(植物碎屑、贝壳)测年、有孔虫及粒度数据,分析了长江古河谷碳埋藏的时空分布特征与TOC来源。采用历史地理学、沉积地质学结合测年数据进行了年代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分别为U1潮汐河道、U2河口湾、U3潮流砂脊和U4前三角洲。沉积物受到水深、径流、河口余环流、潮流、波浪、风暴与再矿化等作用或因素影响,TOC平均值为0.41%,低于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基准值0.46%。ZK1碳埋藏通量(TOCBF)介于7.4~110.5 g/(m2·a)之间,差异较大。TOCBF数值主要受控于沉积速率。δ13C与TOC/TN(C/N)投影点结果表明,TOC来源表现为多源特征,且整体表现为偏陆源特征。C/N与δ13C线性拟合相关性高,适合采用C/N与δ13C进行TOC来源的定量分析。基于C/N与δ  相似文献   
994.
总变差(TV)最小算法是一种有效的CT图像重建算法,可以对稀疏或含噪投影数据进行高精度重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TV算法会产生阶梯状伪影。在图像去噪领域,相对TV算法展现了优于TV算法的性能。鉴于此,将相对TV模型引入图像重建,提出相对TV最小优化模型,并在自适应梯度下降-投影到凸集(ASD-POCS)框架下设计对应的求解算法,以进一步提升重建精度。以Shepp-Logan、FORBILD及真实CT图像仿真模体进行重建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并评估了算法的稀疏重建能力和抗噪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对TV算法可以实现逆犯罪,可以对稀疏或含噪投影数据进行高精度重建,与TV算法相比,该算法可以取得更高的重建精度。   相似文献   
995.
底泥释磷及其对杭州西湖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韩伟明 《湖泊科学》1993,5(1):71-77
杭州西湖是一个小型浅水湖泊,底泥由上部藻骸腐泥和下部泥炭层构成,其显著特点是有机碳含量特别高,氮含量也相当高,而磷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通过实验室和现场模拟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及上覆水种类等环境因素对底泥释磷量和释磷速率的影响。上覆水pH值在6.5—7.0范围内底泥释磷量最低;在较高或较低pH值时,释磷量倍增。升高水温或降低上覆水溶解氧浓度均能加速释磷。实验室模拟西湖底泥最大释磷量为0.368μgP/g。夏季现场模拟平均释磷速率为1.02mg P/m~2·d;由此估算底泥释磷量达1.346tP/a,相当于年平均外部入湖磷负荷的36.4%。底泥释磷对西湖富营养化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鲁西北地区鱼塘水体反射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志方 《湖泊科学》1996,8(3):222-228
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率与水体理化特性关系密切,鱼塘水体除具有一般水体反射率特性外,还与鱼塘澡浮游植物一道量存在的良好的负相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浮游植物的生长速度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而随着浮游植物的增加,又降低了太阳辐射的反射效应,从而水体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吸收,随着浮游植物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97.
由于海岸带特有的自然、社会属性,海岸带城市面临更多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困境,如今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又对海岸带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文章认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海岸带城市探索低碳生态建设的路径上具有指导意义,并尝试讨论NbS在城市维度的实践应用。以海岸带城市舟山市为例,采用模型搭建和测算的方式,评价目标城市低碳生态发展状况,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尝试用NbS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指导构建可推广的海岸带城市低碳生态发展路径或模式,主要包括遵循目标导向完成社会挑战,坚持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下的系统观,积极构建技术支持、综合管理、经济可行和文化润色的模式或标准,以及培育多元化利益主体。  相似文献   
998.
文章依据2021年9月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调查数据,分析了沉积物粒度、容重、有机碳分布特征,并对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碳密度及碳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类型以粉砂为主,部分层次为砂质粉砂和黏土质粉砂;4种植被类型中,不同深度的沉积物容重差异性不大,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容重整体大于柽柳和芦苇分布区;互花米草、盐地碱蓬、芦苇和柽柳分布区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分别为0.199%、0.200%、0.184%和0.161%,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底质中有机碳含量较芦苇和柽柳分布区偏高,这与互花米草和盐地碱蓬分布区含有更多的黏土组分有关;计算得出,黄河口盐沼湿地沉积物总碳储量为33.47万t,其中互花米草分布区为14.31万t,芦苇分布区为12.05万t,柽柳分布区为5.27万t,盐地碱蓬分布区为1.84万t。  相似文献   
999.
不同碳源对球孢鱼腥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有机碳源和无机碳源对球胞鱼腥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碳源中葡萄糖以0.5—1.0μg/mL、蔗糖以5.0μg/mL促进其生长效果最好;无机碳源中,碳酸钠以10.0—15.0μg/mL、碳酸氢钠以10.0μg/mL效果最好。葡萄糖和蔗糖的浓度高低对球孢鱼腥藻叶绿素a的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前者略高于后者。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浓度在5.0μg/mL时均提高了叶绿素a含量。四种碳源都提高了球孢鱼腥藻的同氮活性,有机碳源中蔗糖优于葡萄塘,无机碳源中碳酸钠优于碳酸氢钠。  相似文献   
1000.
波浪力对海上风电深水导管架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波浪物理模型试验对极端波浪条件下深水导管架基础结构的波浪总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水深包括50 m和70 m两种,在1 000 a一遇波浪条件下,分别分析了深水导管架结构所受的波浪总水平力和垂直力。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重现期极端波浪作用下,70 m水深情况下的导管架结构波浪总水平力小于50 m水深的结果,但是70 m水深的导管架结构波浪总水平力弯矩大于50 m水深的结果;相同水深、水位和波浪条件下,导管架结构受到的波浪总垂直力明显小于波浪总水平力;在相同重现期极端波浪作用下,低水位情况时70 m水深的导管架结构波浪总垂直力与50 m水深的结果差别不大,但是在高水位时,由于在70 m水深的极端波浪条件下波峰可冲击作用到上部平台底面,70 m水深的导管架结构波浪总垂直力明显大于50 m水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