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6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337篇
测绘学   945篇
大气科学   677篇
地球物理   703篇
地质学   650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288篇
自然地理   22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主要中短周期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的世界时高精度观测资料序列分析讨论了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特征,采用最大熵谱分析的方法得到这一运动中主要中短周期的参数,而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发现某些周期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相似文献   
52.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分析和研究了 1 970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新疆地区 30年来的地震活动情况。结果表明 ,新疆地震活动存在比较稳定的 1 0年左右活动周期 ,并存在 5年和 1 7年左右的不稳定的准活动周期 ,也就是说新疆地区地震活动既存在比较稳定的优势周期 ,也存在一定的时变性。根据 MS≥ 4.7地震时间序列的连续小波变换结果可推测 ,2 0 0 2— 2 0 0 5年新疆地区地震活动相对偏弱 ,中、强地震的发生次数偏少 ,有可能发生 5级或 6级地震 ,而到 2 0 0 6— 2 0 0 7年新疆有可能再次发生 7级左右的大地震。  相似文献   
53.
不同小波基下的结构位移反应动力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三种不同小波即:修正的Meyer小波,littlewood-Paley小波,谐波小波的基本概念出发,得出这三种小波基下的地震输入瞬时功率谱,并求出在地震作用下各自的结构位移反应瞬时功率谱,同时定量给出了在这三种小波基下的自由度体系结构位移反应的动力可靠度时程。  相似文献   
54.
基于地震勘探的海洋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工程灾害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成为当今海洋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海洋工程的工程地质参数是海洋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资料,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一种获取近海海洋工程的工程地质资料的简单,快捷的方法,以降低海洋工程地质勘察高费用,缩短获取资料的周期,本文采用的方法是利用获取的人工地震和天然地震信息应用波动方程方法来反演近海海洋工程所需的地层结构参数和相关的岩土力学参数,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海洋三维地震勘探的几个技术难点;2)利用小波变换技术的地震信息叠前处理优化算法;3)利用面波信息的近海海洋地层结构的波动方程反演算法和算法优化;4)利用P、S波信息的组成地层的岩土力学参数反演算法和算法优化,本文研究成果将大大减少近海海洋工程地质勘察的费用,缩短勘察周期,从而提高勘察的效益。  相似文献   
55.
乌鲁木齐10号泉流量变化的多尺度小波分析与异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10号泉开始观测以来的震例,利用基于小波分析的多尺度分析原理对乌鲁木齐10泉流量的日均值观测序列进行了分析,总结了10号泉流量多尺度分析结果的映震特征。10号泉流量的地震前兆异常绝大多数是高值异常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即一般都是在高值异常结束后几个月之内发生地震,个别情况下地震会发生在高值异常持续时段内。初步可以认定,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原理将流量数据分解成若干频段后,能够较好地识别和提取流量原始测值中不易分辨的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56.
首先讨论了两子带滤波器的多相分解,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小波分解与合成及多步上升与对偶上升的基本原理与实现过程;分析了一些常用小波变换用上升型原理实现的具体步骤;并给出了小波变换上升型实现的边界处理公式;最后给出了小波变换基于上升型实现的实验结果.通过与传统的小波变换实现算法比较可以看出,上升型实现有非常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7.
利用MATLAB实现图像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图像的均衡操作、二值图像的处理、小波去噪等实例,介绍了MATLAB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实用方法与技巧,它对各种软钉包、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8.
基于小波变换的GPS周跳探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GPS周跳产生的原因及其探测周跳的重要性,总结了用来进行检测的常用方法,重点讨论了用小波分析来检查周跳的基本思想。并用实际的工程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冬季北极涛动和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AOI)、NCEP/NCAR40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SLP)、850、500、200h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有着显著相关,特别是在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华北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为持续冷冬,80年代中期之后变为持续暖冬,其间相对正常,而冬季北极涛运指数亦存在类似的3个阶段,冬季北极涛动高(低)低数年,华北地区为暖(冷)冬年。其原因在于,北极涛动在于对流层低层和高层都可激发类似EU遥相关型的异常,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华北地区气温。强(弱)涛运年大气环流具有弱(强)东亚冬季风特征,西伯利亚高压减弱(增强),亚洲大陆地面东北风减弱(增强),高空东亚大槽减弱(增强)。  相似文献   
60.
利用 NOAA- NESDIS提供的 1 973— 2 0 0 0年北半球雪盖面积资料 ,研究了欧亚冬季雪盖的时空特征 ,发现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积雪有明显的整体性分布特征 ,而50°N以南的冬季积雪随纬度的变率较大 ;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冬季积雪呈东西反位相分布。利用小波分析发现 ,冬季欧亚积雪具有显著的 3~ 4 a周期。最后指出 ,欧亚积雪异常引起的下垫面热力异常可能为次年 El Nino事件的爆发提供触发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