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8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大洋沉积物中的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了常用酸及还原剂用量对测定As的影响,选择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考察了大洋沉积物中主量及常见元素对测定的干扰情况,并给出了这些元素不干扰测定的允许存在量。方法用于测定海底沉积物标准样品,结果与标准值吻合,相对标准偏差(n=12)小于5%。  相似文献   
62.
提出了碱性体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测定精铜中痕量锑的新方法,研究了体系的各项最佳参数。与常规酸性系氢化物发生荧光光谱法比较,能有效地消除大量铜基体的干扰,可不经分离直接进行测定,方法已经标样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63.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含铀岩石中微量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春梅  魏澎 《铀矿地质》1996,12(3):176-179
本文介绍了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含铀岩石中微量硒的方法。测定下限为0.01μg/g,测量精度(2×10-7)RSD为6.63%。方法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便。本方法也适用于一般岩石样品中微量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64.
65.
无载气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化探样品中砷锑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乾权 《岩矿测试》1989,8(3):217-219
本文在氢化物原子吸收法中使用了防爆鸣试剂碳酸氢钠溶液,解决了由于无载气时氢化物发生系统中存在空气而引起回火爆鸣的问题,完成化探样品中砷、锑、铋的测定。测定砷、锑、铋的灵敏度(1%吸收)依次为1.17ng,0.58ng,1.76ng。其相应的检出限依次为6.83ng,5.3ng,14.3ng。在拟定的条件下测定0.1μAs,0.05μg Sb,0.1μg Bi各10次以上。其信号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14,5.33,7.14。  相似文献   
66.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多金属矿中的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多金属矿样品经酸溶解,Fe(OH)3共沉淀分离除去大部分Cu、Pb、Zn等干扰组分.含Sn沉淀经碱熔,水提取,氢氧化物进行二次沉淀分离,然后在酸性介质中,加入酒石酸-硫脲-抗坏血酸为掩蔽剂,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Sn量.方法检出限为0.20μg/g,样品中Sn的含量为7.47 μg/g和21.6 μg/g时,RSD(n=12)分别为6.5%和4.0%,加标回收率为88.6%~113.0%,经国家一级标准物质验证,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67.
碱性模式氢化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锗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实验选择了“碱性模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锗体系的最佳仪器和试剂条件,详细研究了Cu、CO、Ni、Au、Ag、Bi、Sb、Fe、Cl等元素的干扰情况及消除方法;对矿样的分解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选择出合理的样品分解方式。方法检出限为1.3μg/L,样品测定精密度较好,RSD为3.42%(n=12)。对多种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合。方法适用于多种地盾物料中痕量锗的测定。  相似文献   
68.
钨的迁移形式成矿机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钨羰基络合物及钨合金氢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的化学组成、钨矿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共生伴生矿物组合的研讨,结合钨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环境,认为钨羰基络合物及钨合金氢化物是钨的主要迁移形式。它们形成于地球深部高压、富氢、富CO的强还原环境,随着岩浆、热液、热气迁移至地壳浅部,由于压力、温度下降,氧逸度大增,H2、CO逃逸、氧化,钨羰基络合物、钨合金氢化物分解,氧化形成钨矿物,沉淀富集形成钨矿床。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