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浅析辽西北土地沙化防治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辽宁省国土规划》,提出了"将处于年平均降雨量小于500毫米地区,坡度大于15°的耕地还草,提高地表蓄水能力,同时仍将其作为耕地管理,作为生态与耕地双重性质用地加以保护。"笔者认为,这是防治辽西北土地沙化及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具有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2.
基于RS和GIS的松辽平原黑土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6年TM数据和2001年ETM数据,对松辽平原黑土分布现状与动态变化进行监测研究,分析了黑土流失特点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引入冲沟线密度概念量化黑土流失趋势。结果表明:松辽平原典型黑土面积54 989.92 km2,沿京哈铁路线呈弧形条带状展布;1986~2001年间,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 765.21 km2,减少速度为251.01 km2/a,集中在河流两岸、较大建筑用地附近和与盐碱土接壤的地区;仅考虑冲沟的有效作用域,预计到2016年黑土面积平均会有1411.0 km2/a转变为冲沟,黑土流失状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83.
韦勇  梁玉萍 《地理教学》2010,(10):47-49,14
一、活动目标 本节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主要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从而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水土流失的治理进行知识储备。通过对比实验验证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其中重点是植物的覆盖状况,地形坡度的陡缓,降水的强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资料介绍,让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84.
宗雯  于怀 《地球》2010,(2):30-30
保护区在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是气候变化影响和真他灾难的自然缓存器,可以减缓泛滥的洪水。避免水土流失引起的泥石流灾害,并避免风暴潮袭击。  相似文献   
85.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由于目前学生对社会实际了解甚少,很多停留在书本上。譬如生活在鱼米之乡的学生不知道水稻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因此在必修一教材中涉及的季节相关知识就无法正确辨析判  相似文献   
86.
龚丽云 《地理教学》2013,(22):26-27,25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区域篇"中的"黄土高原地区"。教材从"黄土广布土层深厚"、"水土流失沟壑纵横"和"生态环境的治理"三个方面来介绍黄土高原地区,从教材的安排上突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问题及产生的生态问题。2.教材的处理及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分成2课时教学。第1课时,介绍黄土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黄土广布的特点及当地的人文现象,如建筑(窑洞)、艺术(安塞腰鼓、信天游)、饮食(面食)等内容,为第2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第2课时探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本课内容为第2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某种地理现象的产生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  相似文献   
87.
刘波 《地理教学》2013,(13):11-13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具体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方面首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  相似文献   
88.
Soil erosion is a major threat to ou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an important glob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is one of the regions that suffered more severe soil erosion and undergoing climate warming and drying in the past decades.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named Grain-to-Green Program has now been operating for more than 10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assess the variation of soil erosion and the response of precipita- 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o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In the study,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RUSLE)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annual soil loss caused by water erosion.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between 2000 and 2010 averaged for 15.2 t hm-2 a 1 and was characterized as light for the value less than 25 t hm-2 a-1. The severe soil erosion higher than 25 t hm-2 a-~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gully and hilly regions in the central, southwestern, and some scattered areas of earth-rocky mountainous areas on the Loess Plateau.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showed a deceasing trend in recent decade and reduced more at rates more than 1 t hm 2 a 1 in the areas suffering severe soil loss. Benefited from the improved vegetation cover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was significantly declined, es- pecially in the east of Yulin, most parts of Yah'an prefecture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he west of Luliang and Linfen prefectures in Shanxi Province in the hilly and gully regions.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 responding to soil erosion in these areas showed the relatively higher contribution than the precipitation. However, most areas in Qingyang and Dingxi pre- 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and Guyuan in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were predomi- nantly related to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89.
刘焕启 《地球》2013,(4):29-33
正从我国生态林工程分布版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各占半壁江山,几乎覆盖了整个国家。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开始建设以来,防护林工程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取得了明显的防沙治沙效果。在新形势下,在加强防护林工程的同时,  相似文献   
90.
黄忠民  肖提荣 《测绘通报》2013,(5):31-34,46
利用3S技术对水土流失相关因子信息进行快速、准确提取。在ArcGIS中对多源数据进行集成,用空间分析模块在DEM上提取坡度坡长因子层,根据区域内各代表站R值用反距离法内插生成降雨侵蚀力层,利用不同土壤类型的K值转换生成土壤可蚀性层,以及利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CP值转换生成水土保持因子层;通过GPS野外采点检验DEM与相关信息明确精度。最后实现区域两时期水土流失量的估算与监测。以金沙江中段的龙川江和勐果河两个子流域为试验区的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实现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和动态监测,能适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可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保规划制订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