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6篇
  免费   408篇
  国内免费   271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47篇
地质学   1347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扇三角洲体系作为层序中体系域类型的识别标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扇三角洲体系可发育在断陷盆地演化的不同阶段,但类型有所不同,分为进积型和退积型,松辽东缘断盆地中扇三角洲体系不同类型在盆地充填序列中发育位置反映出湖侵-湖退的周期过程,特点是伴随湖侵发育退积型扇三角洲,而伴随湖退发育进积型扇三角洲。扇三角洲类型的特征与发育位置分析可以作为体系域类型的识别标志,并有助于层序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52.
西藏日喀则地区恰布林组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发育一套杂色砂砾岩系,被称为恰布林组。前人经常将它与第三纪秋乌组相混,对其时代归属也颇多争议。由于它可能保存着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演化的重要信息,因此,在遥感地质研究和野外工作基础上,选择了典型剖面,实测结果由下至上可建立三个财性;江庆则段、德日段和屯穷段,其沉积环境为辫状河-扇三角洲。  相似文献   
53.
吴国华 《水文》1996,(2):44-48
嘉积水坝泄流曲线初探吴国华(海南省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1问题的提出嘉积水坝位于海南省万泉河下游,距出海口18km。为了充分利用水能,拟将水坝加高0.7m,扩建一座4000kw的水电站。京积水坝建于70年代初,全长441m,是一座结构复杂的水坝。从...  相似文献   
54.
浙西北前陆褶皱冲断带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浙西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P_2c)和大隆组(P_2d)以及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是一套深水相浊积岩建造;区域构造环境初步分析表明浙西北地区具被动大陆边缘沉积楔特征.下三叠统政棠组(T_1z)与二叠系协调变形,构造变形样式总体上以向北西逆冲的冲褶席(duplex)~1)和逆冲叠瓦扇为特征,由东南往西北构造变形样式依次出现复式冲褶席(multi-duplex)、背形堆垛(Antiformal stack)和叠瓦扇组合,其中褶皱样式依次出现大型紧闭平卧-斜卧褶皱、中尺度尖棱褶皱和具圆筒状转折端的开阔褶皱.断层变化则由断层面产状几乎水平的多重复杂冲褶席系到缓倾的顶板冲断层-底板冲断层组合样式到叠瓦扇冲断层,显示出构造变形强度自南东向北西递减的特点.上三叠统乌灶组(T_3w)为前陆磨拉石盆地建造,变形样式以宽缓褶皱和逆断层组合为主.构造样式的空间展布规律变形强度向北西衰减的构造极性沉积-大地构造分析,均表明在(T_1-T_3)期间及随后的后构造变形作用中,浙西北持续地经历了自南东向北西的强烈挤压变形.  相似文献   
55.
在分散度不同的区域内进行区域采样用于水中硫酸根离子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应用此方法测定硫酸根离子的线性范围为200.0~3000mg/L;进样频率为120次/h;相对标准偏差为1.70%  相似文献   
56.
樊怀阳  陈文  刘百春 《新疆地质》2004,22(4):417-421
卡拉沙依组砂岩是塔河油田石炭系重要储层,从上到下分为4个砂组,即Ⅰ砂组、Ⅱ砂组、Ⅲ砂组及Ⅳ砂组,根据岩石组合特征、岩石粒度、分选性、以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可得出Ⅰ砂组为较典型的扇三角洲沉积环境;Ⅱ-Ⅳ砂组为潮坪环境,其中Ⅲ砂组沉积时的古环境水动力相对最强,以潮间带下部为主,储层砂体最发育,单个砂体的厚度也最大,为纵向上最好储层段。  相似文献   
57.
通过详细研究百岗组沉积相发育特征,将三角洲进行不同类型划分,认为百色盆地东部坳陷的南北两侧分别发育两套不同的沉积体系。沉积响应完整地记录了构造活动情况,在百岗早中期,盆地南部构造抬升强烈,北部构造相对稳定,三角.洲强烈向北西方向进积:百岗晚期,南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北部构造发生了强烈抬升。南部三角洲在百岗期表现为“发育-发展-稳定-萎缩”的一个完整的演化旋回特点,而北部扇三角洲则体现为“稳定-进积”的过程。整个盆地构造活动在百岗期表现出了两侧构造运动明显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58.
我国公路泥石流病害严重,泥石流淤埋公路构建筑物是一类常见的公路泥石流病害类型。泥石流衰减动力学是防治泥石流淤埋病害的重要关键技术,也是泥石流运动学、动力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作者运用泥沙运动力学及流体力学原理,初步建立了泥石流固相颗粒和液相浆体的能量衰减条件,把泥石流衰减模式概化为两类,即能量抑制衰减和能量自由衰减;通过泥石流沉积模型试验,得到了不同粘度泥石流体的沉积扇变化形态,随着泥石流体粘度的增大,沉积扇边缘变陡、扩展范围变小、纵轴线长度减小等结论与实际情况吻合;初步建立了泥石流能量衰减速率计算方法。研究成果为防治公路泥石流病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60.
湖南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发育大量的混积岩及混积层系,其沉积特征、成因及时空分布,对研究寒武纪中上扬子地区东南缘的沉积环境及碳酸盐台地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野外观察、微观岩石学分析方法对混积岩时空分布、沉积特征、矿物组分进行了研究,首次系统总结了湖南地区寒武系第三统发育的混积层系类型与组合方式,及其分布的6类不同的岩相分区,并按照成分分类依据划分出4种混积岩类型。研究表明,混积岩分布在湘西北地区及湘中地区,靖州—涟源—隆回—宁乡一线以北的区域。混积层系的沉积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受周期性强风浪、风暴作用影响的浅水混积陆棚环境或风暴浪基面以下的深水混积陆棚环境,主要成因为机械成因的相缘渐变沉积混合及事件突变沉积混合。混积陆棚的存在,表明寒武纪第三世时期,中上扬子东南缘湘西北地区不发育台缘相带,未建立起完整的镶边碳酸盐台地模式,而为相对平缓的碳酸盐岩为主的浅海混积陆棚模式,混有碎屑岩沉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