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97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黄海绿潮源自苏北浅滩,暴发后期浒苔向北漂移至山东半岛南岸,会集中释放大量微繁体。虽然构成严重的繁殖体压力,但尚未发生大面积定生。为了明确漂浮生态型浒苔北侵定居的关键限制因素,本研究于2015年7月漂浮浒苔在青岛沿海大量堆积期间,采集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本,分别在盐度25和32下进行培养,试验不同盐度对漂浮生态型浒苔微繁体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单藻种培养,分析漂浮生态型与定生浒苔群体、以及青岛定生近缘种缘管浒苔对盐度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盐度对微繁体萌发与幼苗生长两个阶段均构成重要影响,但具有不同的影响方式。在萌发阶段,单藻培养条件下,盐度对浒苔各群体和缘管浒苔的萌发率均无显著影响,但在混合培养条件下,盐度则通过种间竞争对萌发率产生显著影响,青岛的高盐条件更加有利于当地种,而苏北海域的低盐条件会显著提高漂浮生态型的萌发率。在幼苗的生长阶段,盐度可直接产生影响,高盐条件显著降低浒苔所有群体幼苗的生长率,对缘管浒苔则无显著影响,表现明显的种间差异。上述结果提示,盐度与种间竞争的协同作用可能是限制漂浮生态型浒苔大规模北侵定居的重要因素,这为预测漂浮生态型的扩散范围与黄海绿潮的变异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为探讨浒苔绿潮消亡腐败过程中的营养盐释放规律以及浒苔绿潮聚积腐烂对海水水质的影响,在室外模拟近岸浒苔绿潮聚积腐烂过程,并于2018年6月在浒苔绿潮靠岸前开始对主要浒苔绿潮聚积地(鳌山湾、鳌山湾口的海参池、石老人海域)进行观测,实时记录浒苔腐烂状况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各形态氮、磷营养盐在浒苔腐烂分解过程中升高明显,且以溶解有机态、颗粒态为主。其中生物量为5 g/L实验组溶解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颗粒态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溶解有机磷(Dissolved Organic Phosphorus,DOP)、颗粒态磷(Particulate Phosphorus,PP)的浓度在浒苔腐烂分解过程中达本底浓度的5~10倍以上。现场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浒苔绿潮在青岛近岸聚积,各调查站点的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DON、DOP受浒苔绿潮吸收影响均降至最低值,后随着浒苔绿潮腐烂逐渐上升,水质恶化。其中鳌山湾受浒苔绿潮腐烂影响最为严重,在调查期间水体甚至劣于二类水质。PN、PP为调查区内营养盐的主要赋存形式,其中鳌山湾海域PP变化最为明显,随着浒苔绿潮聚积腐烂达到最高值(2.02 μmol/L)。相比于鳌山湾,石老人海域海水交换能力强且在浒苔绿潮靠岸后进行了及时拦截打捞,受浒苔绿潮消亡腐烂影响较小。浒苔绿潮靠岸聚积腐烂,使海域内营养盐含量与结构明显变化,影响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可能引发赤潮等次生生态灾害。因此需要及时清理聚积在青岛近岸的浒苔,避免其腐烂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63.
《海洋世界》2011,(8):7-7
近日,黄海浒苔绿潮在日照至青岛沿海登陆,部分海水浴场岸边被装扮上绿色"裙边",这是浒苔绿潮连续第5年到访山东沿海。  相似文献   
64.
基于历年现场船舶、飞机、定点监测和陆岸监测的优势,获取了浒苔和马尾藻在水中的形态特征及光谱信息,绘制了光谱曲线;基于业务工作中常用的MODIS数据,采用真彩色法和马尾藻比值法开展业务化应用,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真彩色法和马尾藻比值法结合,能够快速、有效区分浒苔和马尾藻,满足业务监测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65.
自2007年以来,黄海海域已连续爆发大规模浒苔绿潮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苏北浅滩条斑紫菜养殖筏架上的定生浒苔被认为是漂浮绿潮藻的主要来源。然而,现阶段对筏架定生绿藻的种源基础并不清楚。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室内试验来揭示了筏架定生绿藻的繁殖体源。同时,为了对黄海大规模绿潮进行防控,我们对防止绿藻在紫菜养殖筏架的附着做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包括浒苔、缘管浒苔、扁浒苔、曲浒苔以及盘苔这五种海藻的微观繁殖体共同存在于苏北浅滩海域的水体及沉积物中,而且在不同时期它们的比例变化明显。(2)经过去皮处理后的毛竹可明显抑制浒苔微观繁殖体的附着。通过本研究,我们明确分布于苏北浅滩海域的绿藻微观繁殖体是黄海大规模绿潮的种源基础。同时,我们为从源头防控黄海大规模绿潮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66.
光和温度对两种绿潮藻光合途径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潮是潮间带绿藻大量增殖形成的高生物量生态灾害,其暴发不仅受到温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驱动,而且与自身光合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绿潮物种—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和Ulva expans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培养实验,检测了它们在夏季高温、高光强条件下的光合途径与抗氧化生理特征,并分析了与光合产物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肠浒苔与U. expansa的光合途径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的C4光合途径关键酶活性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出现高表达特征,与光、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C3光合途径关键酶活性在中午受到强光抑制;组织δ13C的变化范围为?17.1‰~?15.7‰,表明其光合作用可能由C3和C4途径共同参与。后者的C4光合途径关键酶活性表达较弱,且与光、温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C3光合途径关键酶活性没有出现明显的光抑制现象;组织δ13C的范围为?23.5‰~?21.9‰,表明其光合作用主要依靠C3途径进行。此外,肠浒苔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在高温、高光强条件下启动C4光合途径密切相关。肠浒苔与U. expansa的比较研究说明,藻类C4光合途径存在显著种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孢子的放散与附着时限及其对附着基质的选择性,并探讨不同温度的干出处理对浒苔活力、孢子释放水平及其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浒苔在20℃(黑暗)干出12h后连续放散孢子时限约为1~10h,放散高峰出现在4h左右;浒苔孢子附着时限约为1~12h,附着高峰出现在6h左...  相似文献   
68.
2008年黄海浒苔绿潮爆发区营养盐浓度化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7月22-26日和8月5-14日2个航次对黄海浒苔绿潮爆发区的调查数据,研究了调查海域营养盐的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第2航次NH4-N的平均浓度为0.34 μmol/L,低于第J航次,第2航次NO3-N、PO4-P和SiO3-Si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63 μmol/L、0.39 μmol/L和6....  相似文献   
69.
夏季到青岛看草原。从2007年开始,浒苔已经连续5年造访青岛,动辄数平方千米的浒苔或漂浮在海面、或冲到岸边,蔚为壮观,被说成是草原并不为过。人与自然之间没有战争,但当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时,人与自然却能分出输赢。自7月初浒苔灾害发生以来,青岛开发  相似文献   
70.
要实现浒苔灾害的大尺度遥感动态监测,掌握浒苔藻体的反射光谱是根本。选取连云港海域浒苔藻体,在实验控制条件下,从孢子期、幼苗期、成熟期至死亡期的全生命周期培养,测试其生长期中的反射光谱,提取红边位置、红边幅值等22个光谱特征参量;并采用曲线估计方法对这些光谱特征变量的时间谱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光谱特征参量的时间谱曲线模拟中,近红外平台面积时间谱模拟精度最高,判定系数可达0.918,估算标准差为0.006;17个光谱特征参量的时间谱均可用适当函数模拟其演变趋势。该研究为大尺度动态监测浒苔灾害提供重要光谱参考和算法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