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01.
研究旅游景点语义交互及交互作用模式,对根据游客需求优化旅游格局有重要意义。现有语义交互挖掘方法忽略了文本中包含人感知信息的上下文词汇;此外,缺少以景点交互为单位分析交互作用模式的研究。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景点间细粒度语义交互作用挖掘和模式分析框架。首先抽取文本中景点交互的语境;然后利用TF-IDF关键词抽取和语义网络分析方法,从讨论焦点和语义结构角度挖掘景点间细粒度的语义交互作用;最后结合Spearman秩相关系数、Graph Kernel图相似度度量方法和网络分析方法,分析语义交互作用模式。以云南省2018年游记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① 利用本文提出的框架可以挖掘和分析各个景点间细粒度的语义交互作用,辅助有关部门结合游客意见提升旅游体验;可以分析语义交互作用模式,发现优化旅游格局的关键路线片段;② 苍山-洱海应着重提升自然风光体验;而大理古城-洱海应考虑改善游客对品牌旅游资源关注不足的问题;③ 云南省单核心集聚型、单核心辐射型、多区域合作型景点语义交互模式共存,呈现出点轴渐进扩散特征。可利用中介中心性较高且跨区域的景点交互,推动其他2种模式向多区域合作型转化,推进全域旅游战略实施。本文研究可为旅游路线推荐以及平衡旅游格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2.
在数据共享中,保护重要高程数据的信息安全十分重要,提出了一种针对DEM重点区域进行多分辨率伪装和分权限还原的信息保护方法。结合传统信息保护技术的特点,分析DEM数据重点区域多分辨率伪装的流程和特点,介绍了重点区域数据置乱以及原始数据高程漏洞填充等进行信息伪装的数据准备和预处理方法。结合DWT算法能够进行多分辨率分解的特点,实现了DEM重点区域的多分辨率信息伪装与还原。通过实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可以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适当精度的高程数据,能够保证DEM数据特别是重点区域在存储和传输中的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203.
地质领域数据量大,且种类多样。实现高效的多源异构地质数据的融合与挖掘,是研究地质作用机理,展开地质考察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着数据条块分割,格式各异,难以实现有效的共享与互操作。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Hadoop的地质大数据融合与挖掘技术框架,该框架包括统一的地质大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基于元数据索引的存储与管理平台,基于Map/Reduce的地质大数据并行化计算模式与系统,面向可重用的地质大数据挖掘服务,以及支持在线三维展示的地质大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系统。该框架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可扩展性。本文在5个节点的测试系统上实现了多元素关联性分析,并取得了相对应单台机器3部的加速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4.
<正>近日,由鄂托克旗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的鄂旗地质遗迹抢救性挖掘保护工程圆满结束。工程耗时50多天,共挖掘出97枚73块恐龙足迹化石。  相似文献   
205.
黑龙江省克东县"蒲峪路"古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克东县西北7.5km处为我国金代(1115~1234年)北方重镇“蒲峪路”遗址。本文以1979年考古发掘和1992年古地震探槽挖掘资料为基础,经考证和综合研究认为,公元1200年或稍后,在克东县西北(约北纬48&#176;31′~32′、东经126&#176;33′~34′)曾发生5.5~6.0级地震。北方重镇“蒲峪路”即毁于此次地震。其依据是:官衙建筑物中三排15根立柱柱脚均向西南位移40~50cm,最大位移达100cm;房墙基部砖层波浪状起伏变形,幅度10-15cm,并以一个枢纽点左右旋开;探槽底部土层形成浪状起伏的初始柔皱,尚见有星散状圆形沙囊。最后讨论了发现这次古地震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6.
李屹  王凤霞 《热带地理》2024,(2):326-338
基于去哪儿网在线游记所获取的数字足迹数据,在锚点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流向统计、关联规则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凝练不同类型旅游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游览特征。结果表明:1)三亚市旅游流呈现“一心两核”和若干核心路径的流动格局,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受景点受欢迎程度的影响,核心区处于沿海岸线区域,展现滨海旅游城市的特征;2)在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中核心节点分布不均匀且结构洞现象明显;3)三亚市旅游流结构网络的中尺度旅行的旅游者占多数,其次为小尺度旅游者,大尺度旅游者最少,各尺度各游览类型的旅游者都倾向于游览沙滩型旅游地和岛区,即地文景观类旅游地,而不同尺度下不同游览类型的旅游者游览倾向又有所不同;4)三亚市旅游流的旅游吸引系统呈分级分布且有多个锚点吸引物,不同的锚点吸引物除沙滩型旅游地和岛区外,对不同游览类型和游览时间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同。  相似文献   
207.
通过基于大数据融媒体的防震减灾知识挖掘技术方法研究,采用词典技术、基于主题模型的智能分词技术,对所挖掘或已有文章的标题和内容按主题模型进行分词检索和深度分析,对相应防震减灾知识条目进行分类识别、入库,从而构建可自我增长的防震减灾知识资源库。利用地震科普和行为指导服务新媒体系统所建立起来的用户流,实现科普信息即时获取、精准推送,提高防震减灾科普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208.
网络文本蕴含地理实体关系抽取技术,需要高时效、强鲁棒的关键词提取方法。与监督学习方法相比,无监督学习方法能捕获文本的动态变化特征并发现新增的关系类型,因此备受关注。其中,基于频率的关键词提取方法获得广泛研究,然而,网络文本蕴含的地理实体关系分布稀疏,基于频率的方法难以直接应用于地理实体关系的关键词提取。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基于公开访问的网络资源,提出一种语境增强的关键词提取方法。首先,基于在线百科和开放的同义词词典,通过语境合并和语义融合创建增强的语境,以降低语境中词语的稀疏性。接着,Domain Frequency和Entropy频率统计方法从增强语境中自动构建一个大规模语料。然后,基于该语料选择词法特征并统计其权值,用于扩大语境中词语间的差异。最后,使用选择的词法特征度量增强语境中词语的重要性,将权值最大的词语作为描述地理实体关系的关键词,并基于大规模真实网络文本开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地理实体关系的关键词识别,本文方法的平均精度为85.5%,比Domain Frequency和Entropy方法分别提高41%和36%;对于新增关键词识别,本文方法的精度达到60.3%。语境增强的关键词提取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地理实体关系分布的稀疏性,可服务于网络文本蕴含地理实体关系的抽取。  相似文献   
209.
准确、可靠的短时客流预测可为城市轨道交通提供运营决策支持。本研究以基于Transformer机制的LSTM网络、深度注意力模块和CNN网络为基础,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级多步短时客流预测模型(STIPM)。该预测模型由3个分支组成,分支一以时间序列进站客流为输入,提出了基于Transformer机制的LSTM网络提取该数据中的时间相关性;分支二以基于时间步的OD数据为输入,提出了深度注意力模块挖掘数据中大量的时间、空间相关性,利用基于时间步的OD数据能够更好地展现站间联系紧密程度和全局信息,从而完成了拓扑网络信息提取;分支三的输入为POI数据,使用CNN网络获取其时空相关性,并作为时间与空间特征之间的纽带。为了保证在预测精度足够高的条件下,获得更长的预测时间和更详细的预测信息,本文采用“神经网络多输出”策略,完成了多步预测任务。本文在2个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真实数据集中对该模型进行测试,并将预测结果与10个基准模型和4个消融实验模型进行对比,在RMSE、MAE与WMAPE评估指标中,STIPM模型均得到最高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与鲁棒性。  相似文献   
210.
中国历代诗人创作的大量诗词时常提及的地名是诗人空间感知的自然流露。研究历代诗人创作诗词涉及的地名,有助于认识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变化过程。目前少有研究涉及这一范围,分析也有待深入。本研究基于GIS技术,以中国历代著名诗词为数据源,提取地名3 657个,按朝代先后分为9组,应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平均中心、标准差椭圆等点分布模式分析算法,研究其时空格局及原因。结果表明:(1)时间上,历代空间感知重心存在绕历史总重心逆时针旋转的趋势,靠后朝代的感知格局除反映自身外还受到过往朝代的叠加影响。(2)空间上,中国诗人空间感知呈核心—轴线—背景面格局,核心是诗人的常住地,轴线是诗人在常住地间流动留下的迁徙轨迹,背景面是核心和轴线围成的弱感知区。(3)诗人的生命历程决定其空间感知,而个人的生命历程又处于社会历史大环境之中,因此,历代诗人的空间感知时空格局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重心时空格局基本一致。这一研究对分析中国历史重心的转移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