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7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1178篇
海洋学   94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倪胜利  王金铎  王千军  梅文科  白仲才  熊峥嵘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63-67z1064
正在我国陆相含油气盆地(如松辽盆地营城组)中,烃源岩形成过程中常常伴有火山-热液活动(赵岩等,2016),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相关报道。乌伦古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登记面积约7.4×10~3km,油气显示较为活跃,且全区受火山活动影响较为强烈,火山岩与碎屑岩同层的现象尤为普遍。因此,探讨火山活动对烃源岩生成演化影响,对烃源岩的生烃演化能力的客观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
已有勘探资料表明,西藏尼玛盆地古新统—始新统牛堡组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显示,然而目前有关于该套地层的地层格架划分仍然薄弱。化学地层学方法在北美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取得了巨大成功,鉴于此,本文以尼玛盆地东部的协德乡南牛堡组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露头样品的主微量元素测试结果进行沉积地球化学、主成分分析、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以及自相关函数分析,从化学自—异旋回角度以及元素耦合行为出发,探讨地球化学基准面对化学地层格架的控制作用,从而为牛堡组地层提供化学地层划分方案。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牛堡组地层沉积主要受控于细粒碎屑输入、碳酸盐岩、粗粒碎屑输入、氧化还原—生产力、以及盐度这五个因素;经验模态分解和自相关函数分析结果表明,牛堡组地层受到了明显的异旋回驱动,显示出多尺度基准面震荡特点。通过对异旋回信号分量(本征模函数,IMFs)进行重构,并且结合元素相互耦合特性,建立了牛堡组化学地层格架,该结果与岩石地层单元以及沉积相单元一致,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化学地层划分方案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3.
李鹏  刘全有  毕赫  孟庆强 《地质学报》2021,95(3):632-642
黑色富有机质页岩是页岩油气生成和赋存的主要母体,是强还原环境水体的沉积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BSR)对水体环境影响明显,但BSR强度如何影响有机质的保存尚未得到关注。我国陆相湖盆富有机质泥页岩广泛发育,形成过程中常常伴随有火山活动或者海侵等事件,大量硫酸盐进入湖盆,改变水体的沉积环境,不同环境下BSR对黑色页岩有机质保存的影响明显不同。本次研究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和嫩江组页岩作为对象,同时与现代沉积物进行对比。研究表明,TOC与TS之间关系复杂,但细菌硫酸盐还原强度指数(SRI)与TOC呈现幂指数变化,且表现出两阶段变化的特征。当SRI大于1.375时,TOC整体偏低,指示了强硫酸盐还原作用消耗大量有机质;当SRI小于1.375时,TOC明显较高,指示了弱硫酸盐还原作用对有机质消耗相对较少,更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火山活动和海侵作用均向水体提供了大量硫酸盐,但对陆相湖盆页岩中有机质的保存影响不同。火山活动影响的长7段页岩SRI普遍小于1.375,BSR对有机质消耗相对弱,页岩TOC高。而受海侵影响的青山口组一段底部和嫩江组一段底部页岩SRI大于1.375,BSR过度消耗了大量有机质,使得页岩TOC偏低。嫩江组一段下部SRI指数更高,海侵强度更大,BSR反应更强,更不利于有机质保存。  相似文献   
74.
钙华是第四纪研究中的重要标志物,它记录了地质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信息.钙华沉积和气候变化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但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还不清楚.本文收集了中国的50处钙华地理坐标及98个已发表的钙华年龄数据,并使用钙华数量出现峰值的年龄与第四纪典型气候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钙华沉积受气候变化调节的假设.数据分析表明,中国钙华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水量充足气候温暖且地势起伏大、水动力强的西南地区;在时间上钙华数量出现峰值的频率大致对应于气候的10万年(100 ka)冰期旋回,每100 ka的最大峰值均出现在间冰期或过渡期(冰川期向间冰期过渡时期)这两个较温暖时期.并得出中国钙华在气候温暖且降水或地下水丰富的时期沉积速率更高,而在气温降低水量减少时期沉积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5.
环流分解及其在沉积地层旋回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马尔柯夫链进行地层序列分析。当一个地层序列形成一个具有马尔柯夫性质和极限概率分布的马尔柯夫链时,它的转移概率矩阵可分解为细致平衡部分和环流部分。根据环流矩阵可确定该序列中的主要沉积旋回趋势,为地层序列分析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给出了两个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76.
洛川黑木沟黄土剖面发育了一套完整的黄土地层。据剖面百余块标本粒度资料阐述了Kd=(粉砂(0.05-0.01mm%))/(粘粒(<0.005mm)%)的地质及物理意义。它反映了受风化的粉尘粒组与次生粒组之间的消长关系,Kd值变化既受风尘来源区干湿状况或生物气候条件的制约,又受风化成壤作用的制约。因此,Kd值可视为黄土、古土壤生成环境的一个指标。据Mφ(平均值)由粗到细的变化划为一个粒度旋回,全剖面共分11个旋回。每个旋回反映了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及生物气候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77.
78.
79.
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  薛林福 《世界地质》1994,13(3):86-91
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刘立,薛林福(能源地质系)(地球科学系)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主要研究轨道旋加力(orbitalforcing)与沉积旋回之间的成因联系。一百多年以来,由于Adhemar(l942),Croll...  相似文献   
80.
吉林省中生代火山活动及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