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4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80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2439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炭的生成 炭的生成,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炭是由古代的植物生成的.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植物成"论点的是俄国著名学者罗蒙诺索夫. 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了解到,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氢、氧、氮这几种元素,其构成与植物基本一致,两者所含的元素比例也大致相似.对比现代植物的组织切片、硅化木的切片、炭的切片,我们不准发现,植物、硅化术、炭化木的细胞结构是非常相似的. 那么,植物究竟是怎样形成炭的呢?  相似文献   
992.
研究中孔隙和裂隙,对层气勘探开发至关重要。云南恩洪地区层气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对该区层气储层的孔隙、裂隙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储层的孔渗特征,并探讨了中显微组分及不同类型的孔隙对储层孔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恩洪地区层厚度大,级适中,微小孔发育,吸附能力强,有利于层气的吸附;渗流孔隙结构单一,非均质性不高,渗流能力相对较好,显微裂隙以较小微裂隙(D型)为主,定向性和连通性较差,可能造成渗流通道不连续和受阻等问题,导致渗透性变差,对将来层气的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93.
构造应力场与煤及瓦斯突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构造对与瓦斯突出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往多是定性的分析和统计研究。通过构造应力场理论及相似模拟实验,分析了构造应力场与及瓦斯突出的关系。对相似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及瓦斯突出与褶曲构造展布关系实例,研究了褶曲构造不同部位应力分布特征及其对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背斜翼部挤压区和转折区是及瓦斯突出的最危险地带;背斜轴部区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及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994.
构造特有的孔裂隙系统决定了其不同类型具有独特的储层物性,而以脆性变形为主的碎裂发育区是层气勘探的有利区。根据贵州发耳矿9件样的显微镜观测和压汞实验数据,分析了构造微观变形和显微裂隙分形特征,进而对样孔隙渗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碎裂显微裂隙信息维数分布在1.2~1.8;以信息维数为指标,可将碎裂划分为3类,信息维数分布范围分别为1.2~1.4、1.4~1.7和1.7~1.8;脆性构造变形增加了孔隙系统中大孔和中孔的孔容,构造变形越强烈,脆性系列构造的渗透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995.
温度对低煤阶煤生物甲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层生物甲烷生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甲烷的生成量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河南义马低在不同温度(25℃、35℃、45℃、55℃、65)℃下进行了生物甲烷模拟生成实验,并通过对不同反应阶段生成气体的组分及体积分数的检测,探讨了温度对低之甲烷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5℃时,生物甲烷含量最大,而在45℃和55℃时,甲烷含量有所下降;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生成气体中甲烷体积分数逐渐增高(由11.4%增至65.71%),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则呈下降趋势(由30.59%降至15.37%)。   相似文献   
996.
经过10余年的资源勘查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基本查明滇东北(昭通市)早石炭世无烟的分布、质特征及主要利用方向。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其他时代的无烟比较,本区无烟内在矿物质含量极低、有机组分中主要成分为无结构镜质体,有机质中C、H元素高达97%,H/C原子比为0.5。结合X衍射分析(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研究结果,该区无烟有机质的化学组成与分子构型与沥青中间相炭微球(MCMB)类似。一系列实验表明,经选别制备的超低灰无烟是多种中、高端新型炭材料和炭素的优质原料。有序而保护性地开发利用该区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为了研究温度对吸附甲烷的影响,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对甲烷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同时对覆盖度与压力、温度、吸附量以及孔隙类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高,饱和吸附量和吸附速率明显降低,并且含气量与覆盖度呈正相关关系;同一压力下,随着温度升高,覆盖度降低;相对覆盖度概念可以解释高温覆盖度高而吸附量小于低温阶段的现象;结合孔隙度和液氮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温度的增高,小孔和微孔的吸附能力强于中孔和大孔;甲烷在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无规律可循,且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预测出的等温吸附曲线与实测值有偏差,表明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和表面离子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98.
储层原位渗透率普遍偏低,通常需用水力压裂造缝方式改善储层的渗透性能,但其效果的定量评价长期未能有效解决。本文以沁水盆地南部郑庄区块16口新井为例,采用有限导流能力裂缝模型拟合压裂造缝后关井阶段的压降曲线,计算了裂缝的无量纲导流能力(CfD),实现了压裂效果的定量化分析,并讨论了其地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CfD值越大,压裂效果越好;岩杨氏模量、剪切模量和体积模量的增加,裂缝无量纲导流能力有减小的趋势,但与岩泊松比大小无关。储层纵向上的力学非均质性对裂缝无量纲导流能力也有影响,随着非均质程度的增加,无量纲导流能力逐渐增加;当非均质性达到一定程度时,无量纲导流能力变低。  相似文献   
999.
采用二氧化氯溶液浸泡、甲烷等温吸附、X射线衍射等方法,探讨了储层改造新原理,从大分子结构层次上讨论了其可能的地球化学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经浸泡后其吸附常数发生了明显变化,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压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提高的程度受级控制。经二氧化氯处理后,中大分子结构单元发生了程度不等的解聚作用,大分子结构与吸附性之间存在同步响应关系,二氧化氯残液中存在苯环等有机物,解聚程度与化作用程度有关。浸泡后,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使得其表面性质出现变化,从而影响到对甲烷分子的吸附能力和层气解吸产出潜势。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常规孔渗测试、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等分析,研究了沁水盆地南部储层孔隙-裂隙系统发育特征及其对渗透率的贡献。结果表明,样孔隙结构以吸附孔为主,渗流孔发育相对较差,可动流体孔隙度很小;多数样A类和B类较大裂隙所占比例不高,C类和D类较小裂隙较为发育;大孔孔隙度和微裂隙发育程度对渗透率影响最大。但本区样大孔孔隙度低,裂隙多被矿物充填,孔隙、裂隙之间连通性较差,对储层渗透率的贡献较小;多期发育的宏观构造裂隙可能对储层渗透性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