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368篇
海洋学   43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591.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琪 《地震学报》2003,25(5):541-547
GPS结果十分清晰地刻画出中国大陆地区块体运动及内部变形特征,提供了认识印度欧亚碰撞引起的活动构造的新视角.本文回顾了4年来中国学者在利用GPS研究现今地壳运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利用InSAR技术研究强震破裂方面的进展情况.这些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大陆构造变形的定量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592.
辽河盆地古近纪二期构造演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盆地新的地球物理证据和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辽河盆地古近纪的构造史由二期组成,即大陆裂谷期和右行走滑构造运动期。大陆裂谷的演化受古近纪古新世至始新世房身泡期至沙河街期(Ef-Es,大约63.0-37.0Ma)地幔上涌派生拉张应力的驱动: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发生在古近纪渐新世东营期(Ed,大约36.9-24.5Ma)。二期构造运动导致了辽河盆地复杂断裂体系的形成和演化。裂谷后的右行走滑构造运动使得早期断层再活动和生成新的断层。基于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和地球物理资料分析,古近纪东营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引起的水平位移大约为4-8km。辽河盆地复杂的断裂体系不仅受到早期拉张应力的强烈控制,而且,还受到后期右行走滑构造运动的影响。与此同时,二期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593.
中国西北地区陆内前陆盆地的鉴别标志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陈发景  汪新文 《现代地质》2004,18(2):151-156
讨论了中国西北地区陆内前陆盆地的主要鉴别标志 :(1)不对称山前坳陷的构造几何形态 ;(2 )先缓后陡的两段式沉降曲线 ;(3)反沉积旋回上部磨拉石堆积、强烈构造运动和层内递进型构造角度不整合类型。认为在鉴别陆内前陆盆地中必须进行多项标志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594.
青藏高原壳幔形变与层圈耦合效应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强  张中杰 《地学前缘》2003,10(2):308-308
为了探索“世界屋脊”的形成之谜 ,我们利用连续介质快速拉格朗日分析方法 (FLAC)对青藏高原壳幔形变与层圈耦合进行了数值仿真。基于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地质、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等多学科的资料 ,笔者构建了青藏高原多层块、分阶段形变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确定了模型的初始和边值条件 ;实施了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拼合之后 (约 5 0Ma以来 )青藏高原岩石圈尺度的二维形变场数值模拟。计算中 ,引入了与活动构造区壳幔形变特征较为吻合的、包括MohrCoulomb破裂准则和非相关流动定律的弹塑性本构关系。为了深入探讨青藏高原隆升的运动学与动力…  相似文献   
595.
论贵州喜山期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秦守荣  刘爱民 《贵州地质》1998,15(2):105-114
贵州的喜山旋回可分为两个亚旋回,第一亚旋回为晚白垩世至老第三纪,第二亚旋回为新第三纪至第四纪。第一亚旋回末期的造山和运动称为喜山运动。第二亚旋回的地壳运动主要是间歇性隆升,是形成现今地貌及水文网络的重要因素,称为新构造运行。喜山运动是晚元古代以来波及面最言语物造山运动,经此之后,贵州地质构造才真正定型。受地壳表层结构控制,在宏观上,贵州喜山期构造变形可划分为三个区,各区变形组合自有特色。  相似文献   
596.
本文主要讨论了用GPS技术监测海平面变化应采取的措施,以及进行高精度GPS测高应采用的相应模型,并着重对大气负荷模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97.
关于“昆仑-黄河运动”   总被引:88,自引:2,他引:86  
昆仑山垭口地区的地貌、构造、沉积相、地层及其生物组合特征表明 ,本区在距今 1 1Ma开始至 0 7Ma前后发生了一次先是大面积抬升 ,后是突发性断块隆起与沉陷的构造运动 ,这次构造运动的后期具有发生突然 ,抬升幅度大的特点 ,青藏高原由此上升到临界高度 30 0 0m以上 ,导致高原第四纪以来最大冰期的发生 ,并且这次抬升可能还是我国在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构造 气候旋回中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驱动因素 ,将这次构造运动被命名为“昆仑 黄河运动”  相似文献   
598.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改造对油气聚集和保存的控制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张光亚  宋建国 《地质论评》1998,44(5):511-521
显生宙以来塔里木克拉通盆地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末期,印支期和燕山晚期5次主要构造运动的改造,历次构造运动造成的强烈剥蚀区(强烈改造区)弱剥蚀区(弱改造区)和未剥蚀区(未改造区)展布各不相同,从而使盆内油气聚集和保存的时空分布也极不均一。塔中地区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运动的强烈改造,故在这些运动之前形成的油气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海西晚期以来,塔中地区相对稳定,有利油气的聚  相似文献   
599.
以新近取得的地下水气动态观测资料为基础,提出地下水气不仅是物质资源,同时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其动态对现今地球表层动力过程的响应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很宽的频带特性.地下水气动态的观测与研究不仅有助于人类把握现今地球表层动力过程的规律,预测预报地壳构造运动,而且对于预测自然环境变化与灾害等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0.
中国开合构造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介了中国开合构造研究的现状及动向。开合构造是中国学者提出来的一种大地构造理论,它强调开裂运动和聚合运动是统一地球动力体系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开合构造是从开与合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中来研究区域地质特征和大地构造演化的。开合构造具旋回性、互补性、层次性、级别性和不均一性等特征。确定开合标志是研究开合构造的基础,建立开合类型是研究开合构造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