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9篇
  免费   2608篇
  国内免费   2994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1180篇
地质学   12294篇
海洋学   108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85篇
自然地理   42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575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588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443篇
  2016年   497篇
  2015年   498篇
  2014年   736篇
  2013年   591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80篇
  2010年   611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75篇
  2005年   537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423篇
  1998年   350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43篇
  1995年   284篇
  1994年   278篇
  1993年   187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4篇
  1948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在羌塘西部的三岔口一带泥盆系拉竹龙组中发现规模较大的生物礁——台地前缘礁。下层礁体厚7.28m,上层礁体厚40.98m。两个礁体均为叠置礁,礁体由礁基、礁核、礁顶组成。剖面显示发育有礁前垮塌角砾、礁格架、礁间及礁后环境。泥盆纪生物礁的发现为羌塘盆地寻找油气资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2.
李万华 《西北铀矿地质》2006,32(1):18-25,45
通过对酒东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下白垩统目的层沉积环境和后生铀矿化特征等综合分析,确认下白垩统新民堡群第一岩组上段为该区主要找矿目的层位;铀矿化主要与冲积扇一扇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相关;铀矿化聚集部位受构造相对抬升块段及其内部相对低洼的向斜构造控制。初步认为该区找矿主攻类型为潜水氧化带型和潜水一层问氧化过渡型砂岩铀矿。  相似文献   
183.
吐哈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盆地。经过对吐哈盆地的综合地质调查、钻探评价和资料分析研究,预测出西南缘艾丁湖斜坡带、大南湖、沙尔湖、三道岭地区和塔克泉构造带为地浸砂岩型铀成矿远景区。铀成矿远景区由于构造作用的相对特殊性和差异性,可划分出断-超褶曲式、断-隆式、断-阶式、斜-断式(单斜式)4种构造型式,这4种构造型式对铀成矿作用过程产生不同制约。综合分析认为艾丁湖斜坡带、大南湖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构造条件最好:三道岭、沙尔湖虽具备局部稳定构造斜坡环境,但受构造影响,潜力有限。  相似文献   
184.
古近系双阳组是在吉林省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中,油气赋存的主要层位,储层主要为湖底扇和扇三角洲的砂体。依据双阳组储层的大量薄片、扫描电镜、粘土矿物分析的资料研究了该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双阳组储集层:成岩作用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和溶解6方面的作用。双储集层中的自生粘土矿物蒙皂石向伊利石转化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演化过程经历了蒙皂石渐变带,第一迅速转化带和第二迅速转化带,相应的成岩作用阶段可划分为早成岩阶段B期、晚成岩阶段A1期和晚成岩阶段A2期。依据在垂向上的成岩变化,建立了莫里青断陷双阳组储集层的成岩作用演化序列。在垂向上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了储层物性的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185.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底河道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中的铀矿,是典型的产于河道中的砂岩铀矿,该矿床发育较好的卷状矿体。通过对该铀矿地质特征的研究,认识到发育卷状矿体的底河道砂岩型铀矿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成矿砂体条件,即砂体要有较好的成层性、连通性和渗透性;其二是地层结构条件,即砂体必须存在较好的上、下隔水岩层。就砂体而言,河流相辫状沉积砂体是形成卷状矿体的主要砂体,并且以具有从辫状河向曲流河完整演化的辫状沉积砂体较好。砂体的上、下隔水岩层则有多种表现形式:下隔水层可由不透水的基岩或湖相沉积泥岩等构成;上隔水层由不透水的湖相泥岩、曲流沉积地层或岩浆岩等构成。在层间氧化作用过程上,存在纵横两个方向的氧化,即存在与河道方向一致的纵向氧化和与河道垂直的横向氧化,两种氧化作用成矿常叠加形成复杂的矿体类型;在矿化赋存的部位上,铀砂体通常发育在基底之上或不同建造之间;在古气候演变上,成矿作用发生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或由潮湿向干旱的气候转变阶段。  相似文献   
186.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五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并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187.
1 Introduction The Ordos Basin is the second largest sedimentary basin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a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aspects of tectonic evolution, dynamics process, inner and outer geological processes during Mesozoic-Cen…  相似文献   
188.
鄱阳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鄱阳盆地是发育在江南—九岭和怀玉—官帽基底拆离造山带上的白垩-古近纪张扭性断陷盆地,明显受近南北走向的赣江走滑断裂系和前白垩系逆冲断裂系晚期反转的双重因素控制,呈“两坳夹一隆”的区域构造格局。受赣江、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夹持的南昌凹陷,呈近南北向凹凸相间展布格局。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以东地区,“南断北超”型断陷自南而北由北东走向渐转为北北东向展布,其源于晚印支-燕山期北东向逆冲断裂在晚期的反转作用,西缘和北部受赣江断裂系东枝走滑断裂影响明显而发生转向。鄱阳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冷水坞组沉积期)拉分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周家店组—南雄组沉积早期)走滑张扭断(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晚期(南雄组沉积中-晚期)走滑伸展盆地和古近纪坳陷盆地等演化阶段,东南部断陷区(江埠—二甲村凹陷)由于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而只残存周家店组早期坳陷和周家店组中期—南雄组中期断陷两个发育阶段的沉积。  相似文献   
189.
简要回顾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在国内几个油田发现过程中的作用.针对中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中普遍存在的方法技术问题,以羌塘盆地为例,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剖析.通过对已有资料和成果的分析,认为羌塘盆地实现战略发现的时机已经成熟.而要实现战略发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打参数井、圈定局部构造和寻找合适的方法技术.鉴于羌塘盆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提出了高精度大地电磁法、自然电场法、特殊条件下的地震勘探、井地联合地震勘探等关键技术.具体的工作部署痧是:查明有利区带中最有利的局部构造和构造部位,在最有利的构造部位实施参数井钻探,围绕参数井开展地质、地球物理勘探与综合研究.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有望使羌塘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0.
柴达木盆地西部原油为盐湖相未成熟-低成熟原油,属于典型的原油成因类型。尕斯库勒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部最大的油田。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诸方面,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中E13 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为该油藏的成因认识和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