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0篇
海洋学   7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经济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为甲壳类资源评估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按季度在该海域开展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经济甲壳动物样品,并进行分类鉴定,同时采集环境数据。采用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RDA),评价该海域不同季节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共有甲壳动物98种,隶属2目24科43属;全年优势种有变态蟳(Charybdis variegata)、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等10种;各季节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均以夏季最高,冬、春季次之,秋季最低;各季节均可划分为两个群落(Anosim test:0.579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结论】该海域甲壳动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52.
先后于1959,1960,1987-1993年在南海采集口足类标本。经研究确认其中有2新种,分别隶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命名为脊尾近虾蛄和中华猛虾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53.
Many estuarine and coastal planktonic copepods depend on the hatching of benthic resting eggs for recruitment of nauplii to the water column population. The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of viable resting eggs of Acartia pacifica in the Xiamen Bay were determined by the presence of nauplii in the laboratory. The number of viable eggs varied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The maximum number (9.2×104m-2) of viable eggs was in summer. In spring the average abundance of viable eggs was 5.6×104 m-2. The abundances of viable eggs in fall and winter were similar, respectively 2.7×104 and 3.3×104 m-2, which were the lowest in the year. The numbers of viable eggs inside the stations of the Xiamen Bay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utside the stations. The viable eggs were found at all depths (0~10 cm),although not in every station. The maximin number did not necessarily occur in the uppermost centimeter of the sediments but often occurred several centimeters below the water-sediment interface. The accumulation of viable eggs in the seabed of a subtropical bay constitutes a potential source of recruitment of nauplii into the pelagic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分布在我国淡水池塘及水稻田中的16种介甲目甲壳动物(隶属于5科8属)进行了记述及部分种类的形态分类描述。有5种是作者近年来的新发现,其中的中华蚌壳虫Cyzicus sinensis sp nov系新种。列表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尼泊尔蚌壳虫Cyzicus nepalensis Ueno,1967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本文中附有亚目、科、属的检索表及形态特征图109幅。本文记述种的名录如下: 1、东北锐眼蚌虫Lynceus manchuricus Daday,1927 2、中国拟圆蚌虫Paracyclestheriasinensis Shen et Dai,1987 3、木场真渔乡蚌虫Eulimnada kobai Ueno,1940 4、涛雒真渔乡蚌虫E.raotuoensisl Hu,1986 5、东方原蚌虫Eocyzicus orientalis Daday,1915 6、蒙古原蚌虫E.mongolianus Ueno,1927 7、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 8、中华蚌壳虫(新种)Cyzicus sinensis Hu,1988 sp.nov.9、窦氏隐妇蚌虫Caenestheria davidi(Simon,1886)10、川候隐妇蚌虫C.kawamurai(Ueno,1940) 11、瘦狭蚌虫Leptestheria tenuisSars,1901 12、川内狭蚌虫L.kawachiensis Ueno,1925 13、南京狭蚌虫L.nanjingensis Zhanget Chen,1976 14、新疆狭蚌虫L.xinjiangensis Hu,1987 15、中国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chinensis Daday,1923 16、东平原狭蚌虫E.dongpingensis Hu,  相似文献   
55.
甲壳动物的环境型性决定和性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重 《台湾海峡》1990,9(3):191-199
本文评述了甲壳动物的性决定和性比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枝角类、端足类和其他甲壳动物的性决定的内、外因子,评价了Berg的“压抑”假说,并对今后该方面的研究重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6.
对海水鱼类寄生甲壳动物生活史、环境因子对鱼虱发育的影响、鱼虱的种间进货关系、形态结构与功能、生殖器官与繁殖等生物学问题研究现状进行描述,并对存在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7.
论述了迄今为止所发现的由海水鱼类寄生甲壳类的寄生引起的宿主鱼类的血液,生长,生理功能和行为的病理变化特点;描述了寄生虫对寄主组织和体表造成损伤和破坏所形成的组织病理特性;此外对现有的鱼类甲壳动物病的防治药物和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8.
基因克隆技术不断发展完善 ,不仅用来克隆已知功能基因 ,而且成功地克隆了一些未知基因 ,从而大大推动生物基因资源的开发。近年来 ,国外学者针对甲壳动物基因库 ,其中主要是经济类甲壳动物如虾、蟹及非经济类的卤虫(Artemia)基因开展了细致的研究工作 ,分离鉴定到约30多种功能基因 ,另外有线粒体基因 ,rRNA基因及一些重复序列。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比较薄弱。研究该类动物基因 ,不仅拓展了已有的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进化等方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通过深入了解控制虾、蟹的重要经济性状如生长速度、发育调…  相似文献   
59.
武汉东湖不同湖区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鲁敏  谢平 《海洋与湖沼》2002,33(2):174-181
对武汉东湖 4个不同营养水平和不同滤食性鱼类密度的湖区 1 993— 1 998年期间的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营养水平及滤食性鱼类的密度以Ⅰ、Ⅱ、Ⅲ、Ⅳ站的次序依次下降 ;各站间浮游甲壳动物总生物量及各类群 (枝角类、剑水蚤和哲水蚤 )的生物量差异较大 ,并且哲水蚤相对于剑水蚤的优势度以Ⅰ、Ⅱ、Ⅲ、Ⅳ站的次序上升。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结构在Ⅰ、Ⅱ站与Ⅲ、Ⅳ站间的差异尤为明显 :近邻剑水蚤与微型裸腹生物量在营养水平及鱼类生物量高的Ⅰ、Ⅱ站显著较高 ,而盔型透明的生物量在营养水平及鱼类生物量较低的Ⅲ站显著较高 ,表明水体的营养水平及滤食性鱼类的捕食压力是导致浮游甲壳动物群落在东湖不同湖区具有不同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0.
生物胺对雌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活体注射和体外培养方法,进行生物胺调控雌性锯缘青蟹生殖神经内分泌的研究。结果表明,锯缘青蟹于实验的第1天,第5天,第10天,分别注射100μl剂量为1μg/g体重的5羟色胺(5—HT)、章鱼胺(0A)和多巴胺(DA),第15天解剖;其中5—HT对卵巢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0A和DA的作用不明显。离体条件下,将脑、胸神经团、视神经节分别与卵巢小块进行联合培养,每个实验组分别加入PBS与1μg/g体重的5—HT、OA、DA、HA(组胺)和NE(去甲肾上腺素),发现卵巢发育的促进作用与5—HT刺激了脑和胸神经团的分泌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