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828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122篇
地球物理   354篇
地质学   1584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6年   3篇
  194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较低和较高围压下煤岩三轴试验及其塑性特征新表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小春  白冰  唐礼忠  郭群 《岩土力学》2010,31(3):677-682
对煤岩进行了较低和较高多个围压下的常规三轴加卸载试验研究,给出了系统的试验成果。试验表明,较低围压下,卸载路径和加载路径几乎完全重合,煤岩应力-应变特性呈现明显的线弹性特征,并表现出一定的脆性破坏特性;而较高围压下,应力-应变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卸载路径不再原路返回,呈明显的塑性变形特征。为了定量刻画煤岩的塑性硬化特性,提出了根据硬化参量的几何意义计算其值的方法,并选择累积塑性应变作为塑性硬化参量,计算了27 MPa围压下试验曲线的硬化参量,作为对比还计算了采用直接卸载法计算的该试验曲线的累积塑性应变值。结果发现,随着轴向变形逐渐增加,煤岩的塑性硬化逐渐增长,并且用该方法计算出的塑性硬化参量远大于用直接卸载法计算的结果。由于该方法完全符合路径积分的限制条件,因此,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992.
轨道交通振动下南京片状细砂的有效应力路径及破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雪珠  陈国兴 《岩土力学》2010,31(3):719-726
以南京片状结构细砂为研究对象,采用英国WFI动静多功能三轴仪,研究了饱和南京片状结构细砂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静偏应力水平、循环应力比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把振动孔压的发展与应力路径相联系,分析了循环荷载作用下不同阶段南京片状结构细砂所处的初始压密状态、压缩状态和膨胀状态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根据静偏应力与循环偏应力的大小,视有无偏应力反向,南京片状结构细砂的破坏模式可分为循环活动性和塑性应变累积破坏,并对其循环活动性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3.
Q3黄土侧向卸荷时的细观结构演化及强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应力控制式CT-三轴仪,在控制吸力的条件下研究了原状Q3黄土的细观结构演化和强度特性。结果表明:侧向卸载时,非饱和Q3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硬化型,可用双曲线描述;利用CT数据与试验中所施加偏应力之间的关系可确定试样的屈服应力,屈服应力随着吸力和固结净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侧向卸荷剪切试验结果得到的强度参数低于常规三轴压缩剪切试验的结果;利用定义的非饱和Q3黄土的结构参数,建立了侧向卸载过程的细观结构演化方程。  相似文献   
994.
研究区钻探施工难度主要表现为:强风化地层占三分二以上,异常松散、破碎,遇冲洗液冲刷即成泥、流沙状,坍塌、埋孔情况频繁;钻孔上段涌水、中段全漏失;钻具因沙埋孔,经常不能到底,下套管、岩矿心采取亦因此而显得异常困难。以ZK4608孔为主,结合ZZ4404孔,对整个矿区的钻探技术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总结出该区段的钻探工艺为:跟管钻进、安装飞管、及时取粉、边钻边封、双液双泵速效封堵、无水泵干钻卡取等,从而圆满完成了区内18孔计4260m钻探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995.
西藏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火山岩的成因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青藏高原南部拉萨地块不断发现的碰撞后钾质和超钾质岩石,对于揭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以来高原岩石圈的深部作用与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布在拉萨地块西部扎布耶茶卡东岸的钾质和超钾质火山岩主体喷发时代为中新世(约16Ma),出露面积约为400km2,火山岩持续喷发0.45Ma,估算的喷发速率约为0.26×10-3km3/a。岩石包括3种类型,第一类(约16Ma)为超钾质的粗面安山岩,SiO2低(55%~58 %),高Fe2O3、MgO、TiO2;第二类(约27Ma)为钾玄质的响岩和粗面岩;第三类是高SiO2的钾玄质—超钾质粗面岩(SiO2=59%~64%)和流纹岩(SiO2=69%)。岩石显示轻稀土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度富集和部分高场强元素亏损的特征,部分中酸性岩石显示高Sr低Y的埃达克岩的属性。岩石的Sr-Nd-Pb-O同位素组成与拉萨地块典型的超钾质岩石明显不同,显示亲青藏高原北部地球化学省的地球化学特征。扎布耶茶卡不同类型的岩浆代表了碰撞后高原南部岩石圈减薄作用导致的岩石圈不同层次的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6.
方招信  孙庆安  朱恒 《安徽地质》2009,19(2):103-106
世界上含金镁夕卡岩矿床十分罕见。本文简单介绍了安徽淮北三铺地区含金多金属镁夕卡岩矿床的成矿基本地质条件、矿床富镁特征和交代矿化蚀变分带模式。重点研究锶、钡元素在矿床中的迁移规律以及锶/钡比值的分带性,在研究大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分析Sr、Ba分别追随Ca、K元素迁移方向,发现Ba元素由内带向外带迁移、Sr元素由外带向内带的逆向迁移规律,首次指出该镁夕卡岩矿床中的Sr/Ba比值的分带性,确定出Sr/Ba比值0.3~3.0为矿(体)化交代蚀变带,可作为镁夕卡岩型矿床重要的地化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97.
岩体裂隙三轴应力渗透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三轴应力渗透仪分别对煤矿底板的硬岩和软岩进行三轴应力渗透试验 ,观测渗水量、围压、轴压及水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8.
复杂应力路径下堆石体本构模型比较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宗亮  贾延安  张丙印 《岩土力学》2008,29(5):1147-1151
目前对堆石体应力-应变关系特性的研究主要建立在常规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对复杂应力路径上堆石体本构模型的验证工作尚不充分。利用糯扎渡高心墙堆石坝主堆石料复杂应力路径大型三轴试验成果,对国内常用的堆石体本构模型--邓肯-张EB模型、清华非线性解耦KG模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邓肯-张EB模型通常会夸大堆石体的体积压缩变形,其加卸载准则无法正确判别一些复杂应力路径的加卸载状况,清华KG模型和沈珠江双屈服面模型对堆石体复杂应力路径的适应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小波的时序改进法在深基坑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燕容  袁宝远 《岩土力学》2008,29(12):3381-3386
结合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南锚碇采用排桩冻结法新技术的工程实际,对深基坑支撑轴力监测数据提出了基于小波技术的时间序列改进法,将时间序列分析的多步预报功能与小波对信号精加工的功能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波改进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的时间序列动态预测模型,其预测精度大大提高,为基坑的安全施工提供了保障,为基坑的信息化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固化粉质土应力应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铎  郝建新  周礼红 《岩土力学》2008,29(8):2199-2202
对固化粉质土进行了单轴和三轴应力应变试验,分析了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和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初步探讨了龄期、固化剂掺量及围压对曲线形状的影响。单轴应力应变试验结果表明,固化粉质土后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变化较小,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单轴应力-应变曲线形状变化明显。三轴应力应变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其破坏应变和破坏偏应力均呈现正向增长的态势,曲线在高围压下呈现弱软化型,在较低围压时呈现软化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