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针对近地视角虚实融合的户外移动增强现实导览与导航应用需求十分迫切,但受限于复杂的户外环境、通视条件以及移动设备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存在正面、小角度、近距离识别时无法正常识别目标的现象。而过远的识别距离与过大的识别角度亦影响虚实融合显示效果。首先分析了基于影像模板识别方案下典型建筑数量少而全的注册视点获取策略,然后针对遮挡与地形通视受限条件,提出不同建筑类型基于视锥剖分的户外移动增强现实注册策略,并将此策略应用到移动增强现实应用开发中,对校园典型楼馆进行应用实验,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2.
传统的ArcGIS一般都是在虚拟的地图上提供热点的搜索定位或导航等服务,而将增强的现实技术和GIS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和丰富的信息服务。本文深入研究了增强现实平台Layar,ArcGIS以及移动端三者之间的数据传输技术,探究了移动设备上增强现实浏览器Layar的运行原理,并基于增强现实平台Layar,ArcGIS Server以及自行搭建的Web服务,设计并实现了在移动端以增强现实的方式来展示地理热点。  相似文献   
93.
手持移动终端具有越来越强的计算与信息处理能力,本项研究拟将简化的3维地理信息与增强现实技术加以结合,在移动终端上构建一套增强地理信息系统(ARGIS),该系统可以利用3DGIS实时提供的数据,以及传感器数据,在用户利用手持移动终端获取环境视频或影像时,自动将一些不可见的地理信息增强到视频或影像之上,从而为用户在户外活动提供3维导航、信息查询,以及信息交换等应用服务。我们以北京大学校园为实验环境,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实验证明该方法实用可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4.
刘维 《国土资源》2012,(8):14-16
今年是原地质矿产部部长、中国矿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找矿哲学学科创始人朱训发表《论就矿找矿》一文30周年。30年来,这篇文章的理论观点经受了我国地质找矿工作实践的检验,对当前开展的找矿突破行动和危机矿山找矿发挥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记者日前专程走访朱训,请他更深入地阐述"就矿找矿"这一理念。战略  相似文献   
95.
文章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在测绘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96.
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农用地分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全省粮食产量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豫东平原、豫北山前平原、南阳盆地为主要产粮区,而西部山区粮食生产力低下。农用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粮食产量的高低,而作物的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影响着农用地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作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纬度地带渐变规律,现实生产力则是在土地的自然属性融入社会经济因素而导致的土地投入和利用上的差异。文章以小麦为例,主要从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2个方面阐述了造成小麦产量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分析了它们对农用地分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
针对当前矢量地图导航缺乏真实环境信息,而视觉地理定位依赖海量图像标注数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虚实融合的单体建筑物实时识别与定位方法。该方法以智能手机为载体,利用轻量级深度网络SSD(single shot detector)实时检测手机视频流中的建筑物对象类别,通过调用手机内置传感器获取当前定位信息与拍摄视角,并以矢量地图信息为辅助,在仅需识别出建筑物类别的情况中,准确获得单个建筑物的属性与定位信息,并与矢量地图进行叠加可视化,最终达到真实地理环境与矢量地图融合的增强导航。随机采集了550张建筑物图像,经过处理标注后作为训练标签,在计算机上训练SSD的建筑检测功能并且进行验证;将训练好的SSD网络模型迁移到移动端,结合地理围栏方法与手机传感器开发可识别建筑单体信息的增强导航系统,将系统部署在手机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充分利用矢量地图与实景图片的互补信息,在仅需少量建筑物标注样本的情况下,实现单体建筑物信息增强的手机端地图导航,有效缓解了矢量地图定位不够直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
单一形态的现实人居环境研究,不能合理诠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下日益变化的人居环境现象.目前,不同形态人居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以及科学决策等问题并不清晰.建构城市拟态与现实人居环境耦合协调的理论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趋势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实证分析2011-2017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耦合协调的时空规律,并...  相似文献   
99.
马氏珠母贝选系F_2早期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马氏珠母贝基础群体进行持续选择建立选系F2,比较了选系F2与对照群体早期生长差别,并估计了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结果表明,在第8、14、21和35天,选系F2的平均壳长显著大于对照群体(P<0.05)。在第8、14、21和35天,选择反应和现实遗传力变化范围分别为0.63~0.89和0.36~0.51。本研究表明利用群体选择可以明显改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的生长性状。  相似文献   
100.
地理数据的增强现实(AR)技术,是地理信息可视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受限于头戴式AR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已有的地理信息AR研究多集中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并未提供复杂的空间分析计算功能。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协同的AR空间分析计算框架。AR端完成空间数据的可视化、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等;云端则完成复杂的空间分析计算任务以及空间数据的持久化存储;边云二元存储方法和三维可视化模型-三维地理模型间的坐标转换模块完成AR端和云端间的高效链接;从而达到高效率的、端对端的协同计算。基于该框架,本文利用头戴式AR设备Hololens,并基于武汉市的建筑物三维数据和天空可视因子算法,实现了在AR可视化的同时进行复杂的空间计算。结果表明,在保证空间分析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同时,Hololens性能表现稳定,三维空间可视化的体验良好(FPS约35),证明了边云协同框架下的AR在空间分析计算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