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31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51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常州地区含水层系统土层压缩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近十几年来分层标和含水层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常州地区土层压缩变形特征,表明承压含水砂层中的压缩变形不容忽视,且含水砂层的压缩变形与弱透水层的粘土、粉质粘土相似,均表现出明显的变形滞后现象.为此从水位与时间关系、土层变形与时间关系和水位与变形关系出发,结合室内试验方法,通过选取常州地区含水层系统中第一、二、三承压含水层以及二、三承压含水层间弱透水层和第三承压含水层下覆弱透水层的原状土样,采用单轴侧限压缩试验,分析了常州地区砂土和粉质粘土的次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常州地区不论是粉质粘土还是砂土,均存在一定的次固结变形,从而启示我们该地区地面沉降模拟中应同时考虑含水砂层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42.
给出了一种短周期瑞雷(Rg)波的自动检测器,其目的是用于三分量台站所记录到的区域(<2.5°震中距)事件。该检测器以17~22s的瑞雷波自动检波方法为模型;我们已经修改了用在近距离和短周期的算法。我们对该检测器在印度中部一群定位很好的矿山爆破和该地区一组地面实测事件进行了检验。Rg波检测器结合了半自动的事件检测系统和定位算法,并被用在连续数据上。为进行前置滤波,对傅里叶方法和基于小波的方法进行了评估。在小波前置滤波后,我们看到了用Rg波检测器估算的后方位角标准偏差的样本,它与系列事件fk3CP波的后方位角相当。结果表明,用Rg震相后方位角定位与用小信噪比的初至震相后方位角定位这两种方法是兼容的。相对于傅里叶前置滤波而言,我们更推荐小波前置滤波,因为在近距离上,在低信噪比的背景上检波,小波前置滤波的一致性更好。  相似文献   
43.
以岩石蠕变实验为基础, 利用同一地震的余震序列和震后形变的资料来估算震源附近的地壳黏度. 首先进行了3类岩石9块样品在恒定压力下的蠕变实验, 直接得到了岩石的蠕变曲线. 反演结果认为用标准线性体模型来表示地球介质的黏弹性较好, 它在短时间内, 表现出明显的弹性性质;而在较长时间内, 表现出明显的的流变特性. 然后计算和分析了标准线性体模型的元件模量μ2与整体模量以及μ2与真实地球介质模量μ的数值关系. 在得出μ2=25 μ的基础上, 处理了青海共和地震后的余震序列, 得到累计应变释放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结合实验结果来估算该区的地壳介质黏度. 对同一地震之后测量得到的垂直形变资料, 也结合实验结果分别用开尔文模型反演、形变差值和黏弹位错理论等三种方法进行了计算, 也得出了弛豫时间和地球介质的黏度, 不同的资料和计算方法一致得出青海共和地区在震源深度32 km附近的地壳介质黏度为1019 Pa&#8729;s, 与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结果为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44.
金川软岩蠕变破坏机理电镜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金川矿岩石蠕变破坏机理,应用微观扫描电镜(SEM)对蠕变受力情况下岩石破坏断口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微观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岩石蠕变断裂的微观机制主要是拉伸、剪切作用下岩石发生脆性断裂,从岩石断裂微观形态研究岩石蠕变断裂,可以更好的揭示岩石断口微观形貌特征、裂纹生核、扩展、及断裂方式与岩石蠕变演进过程的联系。  相似文献   
45.
云母石英片岩的三轴蠕变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轴蠕变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径向蠕变和轴向蠕变的比较研究,得出云母石英片岩的蠕变变形和长期强度特点:径向蠕变变形比轴向蠕变变形敏感,以径向蠕变长期强度作为长期强度更合理;围压越大,对径向变形的约束能力越强,径向蠕变长期强度和轴向蠕变长期强度均增加,径向蠕变长期强度与轴向蠕变长期强度的比值减小。同时指出进行径向蠕变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在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洞绿片岩的双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应力路径对双轴压缩蠕变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侧向应力相同时,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加,轴向稳态蠕变阶段的变形速率逐渐增加;当轴向应力相同时,随着侧向应力的增加,轴向稳态蠕变阶段的变形速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7.
软岩的强度—变形—时间之间关系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软岩和有不连续面的软岩试样进行一系列固结不排水三轴压缩和蠕变试验,测定并分析了它们在正常固结和超固结状态下的应变软化性状、蠕变特性和残余强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软岩中存在的不连续面对应力-应变关系、残余强度特性和蠕变应变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地脉动及特殊波形的频谱特性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化然  郭瑞芝 《地震》1998,18(1):75-82
利用功率谱和Sompi谱分析方法,对大震前地脉动及震前特殊波形等记录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1)较大地震前短周期地脉动及震前特殊波形频谱的峰值频率fm,拐角频率fc相对频带宽度△f相对峰值Sm/S0,高频段的斜率绝对值│b│及Sompi谱的卓越频率fd等特征量均可能出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少数为上升)异常变化。(2)各频谱特征量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本相符,(3)  相似文献   
49.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城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磁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本文通过对1991年唐山5.2、5.6级地城前后静海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参数的计算及其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提取出了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确立了将其应用于唐山地区5级以上的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50.
姜晓军  胡景耀 《天文学报》1998,39(4):438-443
对北京天文台新近改造成的三通道高速光度计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介绍,并给出了在兴隆站85公分望远镜的一些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