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6篇
  免费   3009篇
  国内免费   4830篇
测绘学   509篇
大气科学   940篇
地球物理   874篇
地质学   16914篇
海洋学   999篇
天文学   220篇
综合类   1399篇
自然地理   640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549篇
  2022年   625篇
  2021年   723篇
  2020年   590篇
  2019年   676篇
  2018年   530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613篇
  2015年   668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757篇
  2012年   899篇
  2011年   905篇
  2010年   802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686篇
  2006年   624篇
  2005年   612篇
  2004年   577篇
  2003年   542篇
  2002年   552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586篇
  1998年   545篇
  1997年   470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451篇
  1994年   464篇
  1993年   414篇
  1992年   723篇
  1991年   785篇
  1990年   649篇
  1989年   529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0篇
  1949年   7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9篇
  1945年   6篇
  1944年   6篇
  1943年   7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51.
第一原理计算过渡金属掺杂尖晶石型LiMn2O4的电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对过渡金属掺杂锰酸锂后放电平台的升高现象有众多实验研究,但对其机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采用第一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过渡金属M(M=Ti、Cr、Fe、Co、Ni、Cu、Zn)掺杂尖晶石型LiMn2O4的电子结构,并以此分析放电平台的升高机理.电子态密度分析发现由于M-3d能带的诱导作用,出现了新的O-2p能带,而锂脱出时获得的电子,主要是由费米能级附近O-2p能带提供的.当过渡金属M由Ti变化到Zn时,M-3d能带逐渐向低能量的方向移动,新的O-2p能带出现的位置也随之下移,当Li脱出时,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从低能量的O-2p能带上获得电子,因而体系能够获得较高的嵌入电压.  相似文献   
952.
甘肃代家庄铅锌矿的地质特征与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位于甘肃宕昌县的代家庄矿床曾被认为是西成矿田铅锌找矿的重大进展,矿床产于秦岭西成盆地西北端泥盆系浅海相的富含生物化石的细碎屑岩—灰岩中。矿体不规则受NW向断裂的控制,呈角砾状分布于下部碎屑岩与上部厚层灰岩界面附近灰岩一侧。矿石的矿物共生组合为闪锌矿 方铅矿 少量黄铁矿 少量白铁矿 方解石,不含石英。硫化物发育大量的胶状、球粒状、草霉状微晶结构,部分显现出微生物化石结构特点。对代家庄与西成主要类型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发现,二者在容矿围岩沉积环境、矿石形态、结构构造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代家庄矿床成因属于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矿床,不同于西成矿田的主要SEDEX类型。主要控矿因素为灰岩—碎屑界面附近、NW向断裂等。  相似文献   
953.
四川丹巴穹状变质地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西部丹巴地区最为引人注目的地质构造是穹状变质地体的发育。华北、扬子和羌塘三个板块之间的南北向和东西向双向收缩,引起区内发育了大小不等的十几个穹状变质地体,自北而南有马奈、春牛场、丹巴、公差、格宗等变质穹隆。多数穹隆的核部出露的是前寒武纪的片麻岩和混合岩,例如春牛场侵入体。其中的片麻岩原岩、黑云母和角闪石质片麻岩均属本区最老的岩石。它不整合于志留纪地层之下,年代学研究证明其年代属新元古代(大约865~785Ma)。混合岩从形态上说,多为条带状,偶见角砾状的角闪石质混合岩。但是也有不少穹隆,核部是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研究证明,它们大多属于S型花岗岩,仅个别为I型。穹状变质地体的外围变质带可分三类:(1)巴罗带型区域递增变质带,有的显示变质带的倒转;(2)巴肯型变质带;(3)低级区域变质带,多数是中压绿片岩相。巴罗带变质的泥质岩,多数变晶矿物如黑云母、十字石、石榴石均具早期低级变质矿物的定向包裹物,显示明显叠加变质的信息。变质泥质岩的∑REE=(195~274)×10-6,(La/Yb)n=0·811~1·917。稀土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具Nb、P、Ti负异常,显示大陆地壳的特征,是陆缘碎屑物质区域变质产物。巴肯带出露于丹巴以北,主要变质泥质岩是夕线石片麻岩类,常见铁铝榴石而少见堇青石,说明原岩富铁贫镁,局部出现锌铁尖晶石。由北侧的巴肯带到巴罗型变质的公差穹隆到南部的格宗穹隆变质带是从高温到低温连续变化的。因之,我们倾向于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的东南缘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呈NE向分布的低—中压区域变质带,总体是一条热轴,垂直走向,向东南温度逐步降低。据前人同位素年龄资料:M1巴罗型区域变质发生于约210~205Ma,马奈花岗岩U-Pb锆石年龄为(197±6)Ma。M2巴肯型变质与岩体侵入有关,年龄约为164Ma。M3喜马拉雅期重结晶的黑云母年龄约为30Ma。总之,丹巴变质穹隆的形成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地质构造演化中重要的一幕,其主要活动期起于印支晚期最后结束于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和挤出。依据低压高温变质带的空间分布,推测本区印支末期存在一NE向的热轴,同时也是S型花岗岩体的出露区。至于木里一带穹隆与丹巴穹隆在变质程度上的差异,应当归因于印支晚期的陆壳增厚过程中,北倾南倒逆冲剪切造成区域热流的不均一性。也说明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在喜山期隆升之前具有复杂的构造变质历史。  相似文献   
954.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困境与中央政府的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问题性质更主要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经济发展问题。文章阐述了以资源开采为主导部门的城市走向经济衰退的经济规律,细致分析了在我国发生这类问题的制度因素和历史背景。针对具体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分析了它们在实践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作者认为,中央政府必须为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难承担历史性和制度性的责任,并且提出了中央政府可以有所作为的工作领域、工作措施和措施目标。  相似文献   
955.
通过对常熟SQ-70石英丝倾斜仪1996~2005年NS向观测出现的几次显著突跳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对地震预报实践中给出的判定意见进行了回顾和反思,同时讨论了该仪器年变幅和M2波潮汐因子的变化,对今后的日常地震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56.
辽东的主要剪切带及其金矿化特征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地区构造上位于辽中—吉南元古宙活动带西南部,为胶辽克拉通金矿床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金矿化作用发生于古元古宙变质沉积岩和花岗片麻岩的韧性及脆-韧性剪切带之中,剪切活动与成金事件具同时性关系。矿化剪切带分为3大系统,其中近东—西向和北东—南西向两大系统发育于辽河群分布区,其受控于岩石非均匀性,分别借助于早(吕梁)期S1(≈S0)和S2或D3剪切带而形成,剪切活动(构造事件)与成金事件主要发生于印支运动;丹东韧性剪切带及其相关构造为本区最重要的含矿系统,矿床均顺主构造线分布,并规律性地受控于其次级构造,剪切带的形成和成金事件均在燕山运动时期。本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克拉通成矿作用格局:容矿岩石时代老,成金事件时代新。  相似文献   
957.
国际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迪卡拉系为国际地层表新增的新元古界最上部的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层型剖面被确定为南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山脉依诺拉马河剖面,其底界点位(GSSP)选定为埃拉逖那冰成杂砾岩(Elatina diamictite)之上盖帽碳酸盐岩努卡利那组(Nuccaleena Formation)的下界(Gradstein et al.,2004;Knoll et al.,2004)。我国修定后的震旦系与埃迪卡拉系完全相当,底界以南沱冰碛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的下界为界。本文综合国际地层委员会新元古代地层分会以及相关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埃迪卡拉系年代地层学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概要介绍,以期引起国内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58.
粤西河台金矿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河台金矿是一个受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成矿作用分为韧性剪切变质成矿期的韧性剪切变质成矿作用阶段和热液蚀变成矿期的金硅化石英脉阶段、金硫化物阶段以及方铅矿闪锌矿碳酸盐脉阶段,金的成矿主要发生在热液蚀变成矿期的金石英脉阶段和金硫化物阶段。SHRIMP锆石U-Pb测年显示赋矿围岩混合岩中继承性锆石的核部和幔部年龄为343.9~1732Ma,代表形成混合岩原岩的源区岩石的年龄;继承性锆石边部和混合岩化变质作用中新生锆石的年龄平均值为239.6±3.9Ma,属印支期,为混合岩化变质作用的年龄,这一年龄与印支期印支板块与扬子板块、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时代相一致,证实在中国华南存在印支期的混合岩化变质作用。韧性剪切变质成矿作用的年龄小于混合岩化变质作用的年龄(239.6±3.9Ma);富硫化物含金石英脉中热液锆石普通铅含量高,为0.65%~2.27%,Th/U值变化围很小,为0.306~0.557,其年龄为152.5±3.1Ma,属燕山期,代表河台金矿主成矿期年龄。  相似文献   
959.
王泽九  黄枝高 《地质论评》2006,52(6):747-756
近10余年来,特别是2000年召开第三届地层会议后,中国年代地层研究得到很快发展。首先,在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下,经各断代工作组专家们的共同努力,编制完成了《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系统建立了从震旦系至第四系中共102个阶(其中包括52个陆相地层区的阶)和新建3个系级单位。从2001年开始,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由全国地层委员会主持,组织全国知名地质科研院所、高校和部分地质调查院的专家,围绕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开展了系统的建阶研究。5年来,共涉及45个阶,9个界线层型和2个新建系及2个统级单位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先后已有4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s)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还有3~4个全球界线层型正待国际地质学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在中国,另有3~4个界线层型剖面有望争取成为全球的界线层型。其他研究所涉及到的阶、系、统等单位,也有明显进展,成熟度明显提高,为《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广泛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60.
同源岩浆成因金矿成岩成矿时差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同源岩浆成因金矿的成岩成矿时差是确定矿床与岩浆岩成因关系的重要基础。而中国同源岩浆成因金矿分布十分广泛,前人在成矿学和岩石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为此本文收集了国内一些典型金矿的成矿和相关同源岩浆岩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讨论并定量厘定了该类金矿床成岩成矿时差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范围。数据统计分析及柯尔莫哥洛夫准则检验结果显示,成矿事件一般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成岩成矿时差在95%信度下服从正态分布,介于0~16.0Ma,均值约为7.0Ma。因此,若金矿成岩成矿存在着≤16.0Ma的时差,就应该重视二者之间的同源成因联系。同时,笔者也强调:准确的成岩成矿时差应加强对金矿成岩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重视时差研究与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示踪相结合,从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对矿床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