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343篇
  国内免费   463篇
测绘学   13篇
地球物理   118篇
地质学   2087篇
海洋学   90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滨海岩溶区过渡带碳酸盐岩溶浊作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岩溶具有内陆一般岩溶区不同的发育机理,其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过七组不同淡水与海水配比的混合溶蚀实验(封闭CO2-H2O系统),初步得出了过渡带混合溶蚀作用的基本结论:(1)滨海岩溶区过渡带岩溶发育的基本规律与内陆一般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的基本一致,即岩性,结构是控制滨海岩溶发育的最主要因素;(2)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速率大于纯淡水或纯海水中同种岩石的溶蚀速率;(3)在不同的CO2分压条件下,滨海岩溶区混合过渡带内碳酸盐岩的混合溶蚀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52.
川东地区碳酸盐岩超压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仲东 《矿物岩石》2001,21(4):53-58
地层流体超压的形成、演化及分布与油气成藏的主要石油地质过程有着千丝万缕地联系。由于碳酸盐岩本身的复杂性,其超压的成因及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借用“欠压实”的原理。本文从对比砂泥岩和碳酸盐岩在成压机理上的差异性入手,详细探讨了川东地区碳酸盐岩成压的各种机理,指出成烃作用是造成区域性超压的最主要因素;并结合该区超压平面上的分区性及纵向上的分带性,论述了各区、带超压与气藏分布的内在联系,总结出该区超压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3.
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系层序地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强  于炳松 《现代地质》2001,15(3):254-254
不同的古地理背景和构造背景下层序发育的结构样式及其主控因素是极不相同的。本文旨在建立和完善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系统和层序地层格架 ,探讨形成不同的层序地层结构样式的控制因素以及碳酸盐岩层序与油气生、储、盖之间的联系 ,并将其与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以及国外同期地层进行对比 ,探讨克拉通背景碳酸盐岩层序形成与发育的主控因素。根据层序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沉积学等对露头和钻井进行综合研究 ,识别出塔里木地台北部寒武纪 19个三级层序 ,7个超层序 ,2个超层序组。将 19个三级层序归并为4种…  相似文献   
154.
155.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矿山组的底部,与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单层厚度0.5-3m,累计厚度可达10多米。其中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溶孔发育,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物性最好,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岩发育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湖环境,其发育规模和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程度和晚期胶结充填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6.
和田河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和田河气田的主要产层,受成岩作用的改造非常强烈。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氧同位素、微量元素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及其产物,分析了其对储层的影响和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和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和部分次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溶蚀(岩溶)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是次生孔隙的主要建造者,它们产生的溶孔、溶洞和裂缝是天然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成岩作用是该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它控制了孔隙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7.
矿床产于三叠系大冶群碳酸盐岩中,有机质来自海相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矿层中有机质发生成熟异常,已达过成熟作用早期。这得到镜质体反射率(Ro达4.6%)和矿物包裹体测温(均—温度达210℃)的证实。部分标本中有机质被微生物降解。硫同位素δ34S值大部分为正值,小部分为负值。综合研究表明在鄂东铅锌硫化物矿床的形成过程中,硫酸盐的生物和非生物还原作用,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158.
中国南方下寒武统烃源岩评价与油气资源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寒武统泾岩由碳质岩岩、硅质页岩、石煤层和碳酸盐岩组成,属被动大陆边缘沉积。该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为好一很好的气源岩。进行了初步的含油气系统划分。  相似文献   
159.
碳酸盐岩层序形成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炳松 《沉积学报》1996,14(A00):18-24
本文运用一个作用-响应模式,模拟了在各种不同的海平面变化和基底沉积速度条件下,在碳酸盐台地上不同部位的沉积作用响应,从而对影响碳盐岩层序形成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作出定量解释。通过模拟可知,在基底沉降速率一定的前提下,碳酸盐岩层序的形成受控于症状贩变化且碳酸岩层序的形成对于海平面变化响应的敏感性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0.
陕甘宁盆地奥陶系源岩及碳酸盐岩生烃的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安定 《沉积学报》1996,14(A00):90-99
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是目前中国陆上最大的气田。气源研究确认,该气田奥陶系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奥陶系的一套低丰度碳 盐。本文在介绍这套源岩地球化学背景基础上,探讨了用于碳酸盐源岩工业性评价的有机碳丰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