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1000篇
大气科学   464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5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岩土力学》2017,(7):2071-2079
移动单元法在处理移动荷载下结构动力行为分析方面具有求解高效的优势,但目前针对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移动单元法的研究成果甚少。根据饱和多孔介质u-p格式动力控制方程,利用移动坐标系建立了饱和多孔介质瞬态及稳态动力控制方程的移动单元列式,通过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将计算结果与已有文献结果对比验证了算法的正确和有效性。基于移动单元法建立了移动荷载下饱和沥青路面-弹性基层系统计算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下该模型的瞬态动力响应规律,并与其稳态动力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其水动力特性较稳态响应呈现出明显的瞬态效应。基于稳态动力响应结果分析了荷载速度、排水边界、渗透系数对饱和沥青路面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算例研究结果可以为分析水动力作用下沥青路面水稳定性功能损伤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2.
柴达木盆地多个油气田发现于阿拉尔断层上、下盘地层,阿拉尔断层几何学、运动学及其演化特征对深入研究油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地震资料阐述阿拉尔断层几何学构造样式,提出断点移动法在垂向、横向和沿断面三向定量解释阿拉尔断层各时期移动距离、移动速率和移动角度,综合分析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进而探讨断层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阿拉尔断层几何学构造样式具有分段性,各分段具有不同的运动类型,断层西段主要以抬升-挤压为主,断层中段出现明显的走滑-推覆特征,东段为断层上盘抬升及走滑运动所形成的派生断层。阿拉尔断层运动学特征具有多样性、分段性和推覆-抬升交互式。阿拉尔断层的整个演化过程经历了抬升、挤压、走滑、推覆等多种运动类型,正是在这种演化背景下,阿拉尔断层几何学和运动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位置存在多样性和分段性。  相似文献   
943.
在TurboEdit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双频非差GNSS相位数据周跳实时探测与修复算法。在MW组合中,根据卫星高度角进行定权并结合移动窗口递推计算宽巷模糊度。在电离层残差组合的基础上进行历元间二次差分,以更好地减弱电离层残差对周跳检验量的影响。当探测出存在周跳的历元之后,采用搜索法进行修复。通过采用30 s的静态数据和1 s的动态数据,并在观测数据中模拟加入小周跳、大周跳对该方法分别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正确实现周跳的实时探测与修复。  相似文献   
944.
针对目前国内执法监察工作存在精度低、内外业比对脱节、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利用GML技术支持多源异构数据之间的交换特点,建立了一个采用手持机在室外现场核查采集疑似违法违规用地数据,并将核查信息实时回传给室内监控中心的土地执法监察系统,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地实时土地执法督察.  相似文献   
945.
张天巧 《测绘通报》2015,(8):119-122
介绍了机载LiDAR技术的特点,针对LiDAR数据在GIS移动终端上的应用,运用面向地理信息服务的思想,探讨了移动终端上地理信息应用的整体架构,设计了基于移动终端的通用地理信息应用模式,并以高尔夫球助手软件为依托,设计了移动终端上的移动GIS原型系统,实现了移动端的GIS应用。  相似文献   
946.
基于移动终端的12322地震灾情上报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钦  董翔  杨斌 《震灾防御技术》2015,10(3):673-681
本文建立了面向公众及应急工作者的移动终端系统,通过约定灾情编码格式,制定解析规则,基于百度地图获取带有地理位置信息的灾情,最终生成了"12322"灾情上报短信及灾情反馈微博。系统分别以Android App和网页两种方式实现,满足了Android系统用户和非Android系统用户的应用需求。系统实现了地震灾情的上报、分析、处理及展示功能,可为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和为公众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947.
基于移动网格技术的热融湖动态演化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移动网格技术建立了热融湖动态演化有限元数值模型, 研究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热融湖动态演化过程, 分析了热融湖半径、深度的变化过程及其对湖底及周围多年冻土温度状况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移动边界热融湖模型中, 热融湖半径以0.7 m·a-1的速度近线性地增大; 随着下伏高含冰量冻土的融化, 热融湖深度增加先慢后快, 最后逐渐减小趋于稳定. 热融湖深度和半径从5月末至翌年1月末增加显著, 在2-5月间基本保持稳定. 伴随着热融湖的扩展, 地表边界逐渐演变为湖底边界, 热融湖的热影响范围逐渐增大. 在固定边界热融湖模型中, 其热影响会逐渐趋于稳定, 由于初始尺寸大, 其湖底多年冻土退化速率大于移动边界模型, 而远离湖边的多年冻土退化速率要小于移动边界模型. 如果不考虑热融湖边界随时间的变化, 可能会高估热融湖对湖底多年冻土的热影响, 而低估其对附近多年冻土的热影响.  相似文献   
948.
Shaking tables with moving platforms are widely used in laboratory testing of structural models and full-sized devices. In most cases, the platform’s movement should reproduce real ground acceleration records. However, the stroke of the platform, required for reproduction of real records, is usually rather large. This limitation does not allow an accurate realization of the ground motion by the shaking table. Commonly,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original records are modified, which causes a signific...  相似文献   
949.
黏弹性地基板在矩形变速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正  姚海林  吴莎  吴万平  刘杰 《岩土力学》2010,31(11):3613-3618
利用双重Fourier变换方法,首先推导得到了黏弹性地基板在多个矩形变速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一般解。然后以实际刚性路面为算例,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FFT)方法对匀变速荷载作用下的板的动挠度进行了数值求解。与经典解进行了比较,显示出了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数值结果重点分析了矩形移动荷载的加速度、减速度以及初速度对板的动态挠度的影响,发现移动荷载加速度、减速度及初速度对黏弹性地基板动力响应的影响十分明显,随着加速度(减速度)和初速度的增大,板的动挠度在关键速度时明显减小;板的动挠度出现峰值的位置对应着不同的加速度(减速度)和初速度,但却对应着相同的关键速度。  相似文献   
950.
徐满清 《岩土力学》2010,31(12):3997-4005
利用Muki和Sternberg的虚拟桩法,研究了饱和土体地基中排桩对移动荷载引起振动的被动隔振效果。隔振桩作为一维杆,饱和土体满足Biot理论。利用已有的移动荷载作用下的饱和土体的自由波场解及饱和土体内部受竖向圆形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解,建立了频域内土-桩的第2类Fredholm积分方程。通过Fourier逆变换得到时间域内评价隔振效果的振幅比。与已知文献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数值结果表明,荷载速度对排桩的隔振效果有一定影响,即在相同隔振系统情况下,单排桩对低速荷载引起振动的隔振效果比高速移动荷载效果好。同时,较高速时的最佳桩长比低速时要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