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50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91.
伴随海洋产业与现代金融业的深度融合,资本市场已成为涉海企业投融资的重要渠道。然而当今世界重大风险事件频发,对资本市场造成强烈冲击,同时加速风险在资本市场的积累与蔓延,对涉海企业带来重大影响,损害海洋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在此背景下,研究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期涉海企业间的风险溢出特征,挖掘不同产业板块间的风险溢出效应,有助于建立高效的风险防控及预警机制,提升海洋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文章利用基于TVP-VAR模型的溢出指数法,对属于渔业、海油、海运及船舶产业板块的涉海企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并构建风险溢出网络进行拓扑特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涉海企业对同属产业板块企业的风险溢出强度最大;从产业角度看,渔业及海运产业是风险净接收者,海油及船舶产业是风险净溢出者;风险溢出效应具有时变特征,涉海企业的总体风险溢出指数在重大风险事件冲击下会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相较于无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期,风险溢出网络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时期的平均聚类系数更大,即涉海企业在网络中的连接更为紧密,风险流转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392.
数字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着力点。论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空间效应,并从时间和区域维度做了拓展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能够直接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经济促进消费的间接作用表现为在供给侧提升产品多样性,在需求侧提高居民收入,在市场侧促进市场一体化;(3)数字经济不仅驱动了本地消费,还对经济水平相近省份的消费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4)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驱动消费的作用随经济水平提高而增强,具有时间可持续性,同时该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呈现更有利于欠发达地区的益贫式特征。研究结果拓展了数字经济驱动居民消费的研究视角,并为依托数字经济提振消费需求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93.
394.
缅甸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节点,且其省域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给在缅投资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剖析缅甸省域人口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研究在阐述缅甸各省(邦)人口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缅甸各省(邦)2005—2017年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面板数据,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其指标体系进行降维;然后使用空间杜宾模型,着重考虑各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对缅甸人口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缅甸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异质性显著,呈现以仰光、曼德勒、内比都为核心的全国人口集聚区,三省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8.5%;(2)社会公共服务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发展与就业质量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治冲突事件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经济发展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统计不显著。  相似文献   
395.
加快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对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供需视角探究环境规制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2008—2020年黄河流域7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环境规制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环境规制促进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升级,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环境规制在供给端通过要素升级与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需求端通过消费升级倒逼产业结构升级;(3)环境规制赋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与地区资源禀赋和互联网发展程度有关,在非资源型城市或互联网发展程度较高城市,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既依靠供给优化,又依托需求牵引,但在资源型城市或互联网发展程度较低城市,仅依靠供给优化;(4)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并以产业转移为主要表现形式,验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为进一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产业转型升级,应健全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供给优化与需求牵引效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96.
创新日益成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利润率和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知识溢出对农业创新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以1985—2015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专利资料,以及1999—2019年期间的专利引证资料为数据源,运用专利引证模型来分析长三角各省市专利引证和农业知识外溢状况,得出以下结论:(1)在2012年之前,长三角区域农业专利知识更倾向于与区域外互动,且农业知识学习强度高于农业知识溢出;2012年之后,区域内部互动程度增加,在农业知识学习和农业知识溢出两个方向上齐头并进。(2)三省一市农业类专利引证的地区集中度依次为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江苏在区域内双向互动较为活跃,上海则表现出相对独立的农业知识创新模式,对长三角区域整体农业创新的带动相对较弱。(3)受创新水平的限制,新近农业专利的新颖性和创新性高于老旧专利,其被引证的概率高于前者,仍然受限于时间落差的影响,引证概率随时间推移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农业领域知识学习具有门槛效应。安徽在区域内部除向其他省市学习新颖性和创新性的知识之外,也同时学习技术老旧但比较关键的基础性农业知识,经自身实践转化为具有普适性的农业知识,被其他省市引用的速度最快,但...  相似文献   
397.
赵炜  袁嘉铭 《北京测绘》2023,(2):272-279
由于尺度变换和空间抽象化操作的特殊性与专业性,地图综合往往依赖于专门的软件与操作算法。然而对于特定数据的特定地图综合任务,可以通过通用地理信息(GIS)平台的既有空间操作的逻辑组合来完成地图综合。基于该思想本研究提出一种缓冲区代数运算的多边形地图综合算法设计方案,在GIS基础功能缓冲区运算上通过逻辑“与”“或”“差”的代数运算与叠置处理,获得多边形目标的合并与化简结果。进一步,根据面状要素的地理意义不同,区分人造地物图斑的规则性形态与自然地物的非规则性形态,运用代数运算的不同控制策略得到规则图斑化简、不规则图斑化简两类化简操作,以及规则图斑间合并、不规则图斑间合并、混合图斑合并三类合并操作。本研究通过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实验获得良好的综合效果,本算法设计具有简单易得、低成本、针对性强特点,适宜在通用GIS系统中实施。  相似文献   
398.
精准识别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对推动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本地—邻地”研究视角,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地城市化对本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邻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城市间吸收能力差距会弱化土地城市化对邻地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城市间的吸收能力差距越小,土地城市化对邻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越小。(3)土地城市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时空异质性。在时间维度上,长期的负向影响效果大于短期;在空间维度上,中西部地区的负向影响效果大于东部地区。因此,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扩张,更新盘活城市中闲置或者低效利用的存量土地,进一步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政府等多元主体在环境治理领域的作用,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以改善土地城市化推进过程的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399.
工业生产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但鲜有研究从城市网络的视角探讨城市工业基于产业投资联系对环境污染影响的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4—2018年京津冀城市间制造业企业投资数据,分析京津冀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特征,并创建城市间制造业投资联系矩阵,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基于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的京津冀城市工业对雾霾污染影响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间制造业互投资中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增长最显著,且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制造业投资,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更加分散,是造成城市工业对雾霾污染影响溢出的重要渠道。从时空演变来看,京津冀城市间污染型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不断扩张,可能造成城市工业对空气质量更广泛的跨地区影响。实证结果验证了城市工业通过制造业投资城市网络带来雾霾污染的空间溢出,这种溢出的传输机制是通过城市间的产业投资联系,且和投资的产业类型有关。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制造业投资,污染型制造业投资联系造成的雾霾污染溢出效应最强。因此,城市群地区需要统筹协调好城市间的产业发展,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区域环境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