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大气科学   196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一、山西的恒山北坡植被状况明显好于南坡分析:恒山南坡为向阳坡,光照和热量条件较北坡要好,对植物生长有利;另一方面,南坡蒸发较强,水分条件较差,对植物生长不利。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但阴坡光照条件较差,对植物生长不利。那么,究竟哪一个坡向的植被状况好?事实上,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游恒山记》中就已记载说北坡“杂树密翳”、“树皆在北”。这是因为恒山地接沙漠地带,气候干燥,降水少而蒸发量大。在这种气候环境下,水分条件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62.
E601型与小型蒸发器对比观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秋红 《气象》2000,26(10)
通过对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 1 986~ 1 997年夏季 ( 5~ 9月 ) E60 1 型与小型蒸发器1 2年蒸发量及 1 997年冬季 ( 1 0~ 4月 )的冰面蒸发对比观测资料 ,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 ,得到两种蒸发量的折算系数 ,求出了累年 E60 1 型蒸发量的气候估计值。  相似文献   
63.
采用2000~2003年武汉市气象局卫星遥感接收处理系统接收的晴空遥感资料,对武汉市与鄂州交界处的湖泊-梁子湖水体面积进行判识计算,并分析各月平均监测面积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变化关系,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湖体水面面积大小的主导因素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大小,尤其在冬半年较为显著;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基础,结合气象服务为政府决策防洪排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通过该项研究检验了卫星资料在水体面积监测中是客观科学的。  相似文献   
64.
鄱阳湖水面蒸发量的计算与变化趋势分析(1955-2004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骞  刘影 《湖泊科学》2006,18(5):452-457
利用器测折算法与气候模式法,分别计算鄱阳湖周围康山、棠荫、都昌、星子、湖口5站的单站水面蒸发量,以5站两种方法计算值的平均值代表鄱阳湖大湖面的水面蒸发量,求得鄱阳湖1955-2004年各月的水面蒸发量和蒸发水量,结果为: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081.2 mm.年蒸发水量27.06×10~8 m~3.对年、月水面蒸发量在近50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表明除5月份外,其他各月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均呈逐渐减少趋势,年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小2.79 mm,年蒸发水量平均减少0.05×10~8 m~3,对湖区水资源持续利用和湖泊环境将产生明显影响.对水面蒸发量递减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5.
近40年京津冀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占江  杨鹏 《气象科技》2018,46(6):1180-1187
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在京津冀地区200多个气象站中选择资料序列完整且具有较长时间序列、测站环境评分都在70分以上(按照中国气象局对测站探测环境评分标准评分)、均匀分布的87个气象站,利用1970—2013年京津冀地区87个气象站蒸发皿蒸发量以及其他气象要素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近44年来京津冀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4年来,京津冀地区年、季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年蒸发量减少速率由大到小分别为:山前平原区太行山区冀东平原区燕山丘陵区冀北高原区(蒸发速率由北向南逐渐增大);四季中下降速率为:春季秋季冬季夏季。分析蒸发量与影响因子的完全相关系数发现,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是影响京津冀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因子,在平原地区,平均风速是主导因子;在山区和高原地区,日照时数是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66.
简要分析了造成蒸发量观测失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有利于提高蒸发量观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67.
68.
多种水面类型蒸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锐  高俊峰 《海洋与湖沼》1996,27(4):445-450
分析有水草水面、污水面、受热水面、盐水(盐水)面等特定水面类型的蒸发量,并与清水、淡水对照,求出蒸发比,还计算了太湖地区有水草水面和受热水面的蒸发模型,为确定湖泊的蒸发量提供一新途径,最后建议用水生植物的蒸腾规律来控制水面蒸发,调节水面温度。  相似文献   
69.
70.
烟台市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烟台市1971—2010年蒸发量、气温、日照、降水和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小波分析、逐步回归方法,对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台年蒸发量存在2~3年的主周期和4~8、8~12年的次周期变化,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蒸发量分别存在3~5、5~7、7~11和2~4年的周期变化。平均相对湿度的增加和日照时数的减少是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影响各季节蒸发量变化的气象因子各有不同。日照时数和总云量是影响夏秋季节蒸发量变化的最主要因子,秋冬季节的蒸发量主要受平均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总云量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