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海洋学   10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福建漳浦前亭综合养殖系统1^#池的主养种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池蚶(Tegillarca granosa),搭养种为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和长毛对虾(Penaeus penicillatus).2^#池的主养种为菲律宾蛤仔,搭养种为日本对虾。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的周年跟踪调查结果表明:这两口综合养殖池9个水质理化因子(水温、透明度、盐度、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氨、活性磷酸盐、pH值、化学需氧量)和2个沉积物指标(有机质、硫化物)的测值大多数符合养殖标准。1^#池COD、有机质和硫化场的测值大多数比2^#池的低得多,这表明不同综合养殖系统的生态环境条件不同,养殖效益也不同。  相似文献   
72.
虾池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虾病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皓  于占国 《海洋科学》1996,20(1):39-45
1991年6月至9月对大连地区3个虾场养殖的中国对虾及虾池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虾池浮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数量分布、演替特征及其与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虾池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和数量分布具有较大的突发性;优势种单一,多为赤潮生物种类,有些种类原本为底栖生物;群落演替时间短,变化快;养殖对虾发病症状为红腿和黄鳃,严重出现死亡。浮游植物的总量尤其是赤潮种类的总量与对虾的发病程度有正相关性;群  相似文献   
73.
海蜇的虾池养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海蛰的生物学特性,就养殖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海蛰养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提高海蛰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促进海蛰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74.
虾池养殖环境有机污染物降解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富集培养共分离出 1 2 1株菌进行筛选。利用需氧性、BOD2 / COD0 、胞外酶等指标进行筛选 ,最后筛选到 7株对富营养有机物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细菌 ,它们均能产生酪蛋白酶、明胶酶、脂酶 (Tween- 80 )、淀粉酶其中 4株细菌还能产生卵磷脂酶。通过测定 BOD5及 COD来衡量 7株细菌利用对虾饵料的能力 ,5d内对虾饵料培养基的 CODMn去除率达到 59.6%~ 79.2 %。用常规生理生化方法将细菌鉴定到属 ,其中 1株为弧菌属细菌 (Vibrio spp.) ,6株为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spp.)。  相似文献   
75.
76.
利用虾池排出水养殖菲律宾蛤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国英  黄凌风 《台湾海峡》1992,11(2):180-184
本文报道了福建泉州市晋江县金井垦区利用虾池排出水试养匪律宾蛤仔(花蛤)的结果。垦区排水渠道具有丰富的饵料生物和适宜的流水条件,饲养3个月的花蛤个体平均重量从1.5g增至6g。每亩毛产量可达2756kg。体重(W)相对月增长率与体重呈负相关(R_fW=1.028—0.405lnW)。调查结果还表明,这种花蛤养殖方式可大大地降低虾池排出水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减轻其邻近内湾的有机质污染压力。  相似文献   
77.
虾池生态系统中诸因子对虾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孙舰军 《海洋科学》1997,21(2):24-25
  相似文献   
78.
虾池梭鱼与对虾混养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养殖业的经济效盖不佳,近年来北方地区对虾养殖业出现滑坡局面。为提高经济效益作者近几年来进行了梭鱼、对虾混养试验,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9.
日本刺沙蚕大规律移植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与湖沼》1993,24(5):520-526
  相似文献   
80.
对虾塘立体混养贝类的养殖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祖祥 《海洋科学》1994,18(4):9-11
虾池立体混养是应用生物学原理,根据“虾、贝、鱼”不同品种的不同饵料、栖息水层(位置)和底质要求及其相同(相近)的水温、pH值、环境因子等要素的共同特点,选择1~2个品种混合养殖在一起。达到充分利用水体的上、中、下及底(泥)层,充分利用虾(贝)类残饵(或粪便)和浮游底栖生物,有利调节生态平衡,促进各品种生长,从而提高虾塘生产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中国对虾可与坚、蚶、蛤、蛎类及海湾扇贝等贝类品种混养。1场地选择进行虾贝混养的虾池除具备一般对虾养殖地的基本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1虾池内(指混养穴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