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562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55篇
地质学   1331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11.
张健俐 《地下水》2001,23(3):118-120
以淄川区洪山、寨里煤矿为例 ,分析矿区隐伏灰岩裂隙岩溶水在煤矿闭坑后的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矿区隐伏岩溶水水质恶化突发于煤矿全面闭坑以后 ,污染范围与老空积水区一致 ,污染重点呈点状分布 ,主要污染组份与老空水相同。煤矿闭坑后老空水位上升高于隐伏岩溶水 ,并从连通部位补给隐伏岩溶水 ,造成串层污染  相似文献   
112.
岩体裂隙线贯通率的计算机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浩  吴晓玲  朱焕春 《岩土力学》2001,22(3):350-352
通过对工程范围内岩体裂隙的现场统计,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岩体裂隙网络进行平面模拟,在此基础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按概率统计学的观念,理论上提出了一种确定岩体裂隙搭接范围的方法,并据此对岩体裂隙的线贯通率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13.
裂隙岩体渗流模型综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媛  速宝玉 《水科学进展》1996,7(3):276-282
系统综述了裂隙岩体渗流分析的各类模型,从各类模型所反映的渗透机理出发,阐明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及其工程应用情况。集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离散裂隙网络模型优点的等效-离散耦合模型是有实用前景的裂隙渗流模型。  相似文献   
114.
长江中下游铁帽金矿矿石分为四种类型:蜂窝状矿石、松散土状矿石、胶状矿石及块状矿石,前三者金含量较高。主要载金矿物为针铁矿、水针铁矿、赤铁矿、水赤铁矿,铜的次生矿物(铜蓝、蓝铜矿、辉铜矿、孔誉石)、石英以及残留的原生硫化物等,表生金、银矿物以金、银金矿为主,多呈显微金,个别为细粒、中粒金。粒度从原生矿石带→次生金富集带下部→次生金富集带上部有增大的趋势,表生金的成色为828-982,一般为921,大大高于原生带中的金,金、银的赋存状态以吸附状态以独立的金、银矿物两种形式存在,自然金一般呈包体金、粒间金、裂隙金等形式嵌布于载体矿物中。  相似文献   
115.
116.
三维裂隙岩体渗流耦合模型及其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简述了裂隙岩体渗流两类基本模型──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和离散介质模型的基本理论及其有限元模拟,讨论了两类模型的优缺点,并研究了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的适用性.本文基于水头连续、结点流量平衡的原则,提出了结合上述两种基本模型优点的耦合模型,给出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格式.计算实例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7.
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裂隙水渗流潜水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岩体是多相的不连续介质,在其中分布有大量的节理裂隙,这些裂隙的渗透能力要比岩石高几个数量级,构成了地下水流的主要通道,并控制着地下水渗流的运动规律.由于裂隙分布的方向性,导致裂隙岩体的渗流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本文便在规则裂隙岩体模型的基础上,改变每组裂隙的渗透系数,利用有限元计算出裂隙水渗流的潜水面,分析了裂隙岩体渗透系数的各向异性对裂隙水渗流潜水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119.
本文以反演介质参数为例,讨论了模型的建立、反问题数值计算中实际参数采集及其对成果的影响,有关数值法的适用性、唯一性。  相似文献   
120.
程卫  巴晶  马汝鹏  张琳 《地球物理学报》1954,63(12):4517-4527
地质成因和构造/热应力导致地壳岩石中的孔隙结构(裂隙和粒间孔)的变化.影响岩石黏弹性的因素包括压力、孔隙度、孔隙中包含的流体和孔隙几何形状等.相对于岩石中的硬孔隙,岩石黏弹性(衰减和频散)受软孔隙(裂隙)的影响更大.本文选取三块白云岩样本,进行了不同围压和流体条件下的超声波实验测量.利用CPEM(Cracks and Pores Effective Medium,裂隙和孔隙有效介质)模型获得了岩石高、低频极限的弹性模量,并通过Zener体(标准线性体)模型将CPEM模型拓展到全频带而得到CPEM-Zener模型,用该模型拟合岩石松弛和非松弛状态下的实验数据,本文得到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以及纵波速度和品质因子随频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饱水岩石的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均高于饱油岩石,随着压差(围压和孔隙压力的差值)的增加,饱油岩石中的裂隙首先闭合.并且压差在70 MPa以内时,随着压差增大,岩石的平均裂隙纵横比和裂隙孔隙度在饱水和饱油时的差值增大,此时流体类型对于岩石裂隙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此外,对饱水岩石,平均裂隙纵横比随压差增加而增大,这可能是由于岩石中纵横比较小的裂隙会随压差增大而逐渐趋于闭合.在饱水和饱油岩石中,裂隙孔隙度和裂隙密度都随着压差增加而减小.通过对裂隙密度和压差的关系进行指数拟合,本文获得压差趋于0时的裂隙密度,且裂隙密度随孔隙度增大而增大,增大速率随压差增加而降低.针对饱水和饱油的白云岩样本,CPEM-Zener模型预测的纵波频散随压差增大而减小,此变化趋势和实验测得的逆品质因子随压差的变化关系基本一致,由此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本研究对岩石的孔隙结构和黏弹性分析以及声波测井、地震勘探的现场应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